“舞池与阳台”,领导者的视角切换与动态平衡

“踏出舞池,走上阳台”。领导力的本质,就是不断在具体行动与全局观念之间,寻找最佳的动态平衡。优秀的领导者,一定懂得从繁忙的“舞台”中抽身而出,站在更高维度审视自己和全局;同时,也能深入具体事务,将“阳台”上的观察、反思融入到之后的行动中,做出最佳决策。

作者:泰普洛领导力

“舞池与阳台”的概念,最早由哈佛公共领导力研究中心的罗纳德·海菲兹提出。

在其著作《火线领导》中,罗纳德提出:领导者要学习从舞池的活动中抽身,尝试站在阳台,从而跳出细节,看到全局。

“舞池与阳台”:领导力的双重视角

在日常管理中,领导者不仅要具备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更需要具备全局视野,有效驾驭复杂多变的环境。

“舞池与阳台”理论,正是帮助领导者在微观和宏观视角之间,找到平衡的一种有效工具。

1、舞池——专注于具体任务和细节

什么是舞池?它如同一个聚光灯,聚焦于眼前细节,让领导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和处理眼前的事务。

舞池,不仅是一个团队成员一起舞动、追求共同愿景和目标的空间;还是一个与各利益相关方(如投资方、竞争者、上下游等)和谐共舞的空间。

在舞池中,领导者需要直接参与到各种事务,包括决策制定、会议主持、冲突处理和团队管理等等。

领导者专注于具体任务和细节,迅速做出反应,解决即时问题。

这种视角是领导力的基础,因为很多实际问题,需要领导者的亲身参与、躬身入局。

2、阳台——跳出细节,全局视角的反思

与舞池相对,阳台提供了一个宏观视角,一个全局和策略性的思维模式。

站在“阳台”上,领导者可以全面地观察到自我,观察到整个系统的运作。

在这个角度,领导者可以审视全局,观察团队和组织的动态,评估决策的有效性,并思考长期的战略和目标。

领导者不只看到眼前的一小块,而能看到更大的系统。这可以帮领导者发现问题,找到机会。

这种抽离和反思的过程,对于提升领导力至关重要。

走上阳台,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突破和认知的升维,帮助领导者形成新思考和判断。

3、在“舞池与阳台”中切换,是每个领导者必须掌握的能力

要想在舞池内纵观全局,是极其困难的。

过于关注细节,可能会使领导者忽略整体战略和长远目标。

尤其在繁忙的工作环境下,容易陷入事务性工作,缺乏时间和空间去进行深度思考和反思。

要看到阳台全景,领导者就得走出舞池;即便只是离开一小会儿,也会大有助益。

如果要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施加影响,那么又可以立即回到舞池。待在阳台上扮演观察员角色,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来回穿梭于舞池与阳台间,舞池内适度干预,退回到阳台观察反应,再次进入舞池,这就是惠特曼所描述的“置身其中,置身其外”。

其实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对自己做类似“穿梭”。

我们常常作为主体,参与者,在系统中表现自我;同时又有一个客观自我,观察作为主体的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等。

在“舞池与阳台”中切换,这正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当掌握的技能。

登上阳台是为了看到系统,产生新知,改变思维;再入舞池,则是为了调整舞步,取得成果,实现知行合一。

善用“舞池与阳台”

是领导者心智进化的有效途径

在“舞池与阳台”切换,这个过程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调整的。

通过在不同情境下,交替使用舞池和阳台,领导者能提升自我认知、领导效能和组织视野。

作用一:发现问题,制定更有效的策略

在现代工作中,领导者们往往会陷入舞池中,专注于解决日常琐碎的工作和问题。

舞池视角,能让领导者们迅速发现和应对具体问题。但这种状态,可能会使他们忽略长远和宏观。

作为团队管理者,是团队的核心人物,是交响乐团的指挥,要总揽全局,如果持续投入到具象的工作中,就相当于指挥变成了演奏者,一只船缺乏了舵手。

阳台视角,提供了一个更高的观察点,领导者可以从整体上审视组织的运行,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领导者不能被日常琐碎的工作绑架,更不要被员工遇到的问题给降维思考。

刻意练习抽离状态,每日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走到阳台上,观察舞池中流动的一切,审视员工状态、决策推进、客户需求、行业动态等等。

通过在舞池和阳台之间切换,领导者可以全面了解问题根源,制定出更加切合实际的长期策略;并实时调整和执行这些策略,确保战略与执行的一致。

作用二:多样化的角色,丰富视野与能力

作为领导者,不仅要扮演掌舵者、决策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还需要时刻准备扮演观察者和教练的角色。

领导者可以经常问自己:“我现在处于舞池中,还是阳台上?”

多角色的定位与切换,不仅丰富了领导者的能力和视野,也有助于提升团队的整体效能和创新能力。

作用三:升级“操作系统”,个人和企业的进化之路

罗伯特·凯根博士,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发现:“我们自身的智力复杂度,远远落后于世界需要的复杂度,所以我们身陷困局;真正的发展,是要转化(人的)操作系统本身,而不是仅仅增加知识储备和技能”。

增加知识储备和技能,就像给操作系统加装软件,属于“横向”发展;但如果缺乏“心智”操作系统的“纵向”升级,就会像太久没更新的操作系统。无论新软件多么强大,都无法在旧的操作系统上运行。

判断一个人心智是否在成长,就是看其现在做事的方法和之前相比,是否有变化,而这个变化怎么产生的?

就是晚上在睡觉前,走向“阳台”,观察白天在“舞池”里发生的一切,找到改进点,然后第二天做出调整。

拿着旧地图肯定找不到新大陆,一直重复旧有的模式将无法应对新的挑战,唯有不断更新“操作系统”才能有机会胜出。

舞池与阳台的切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进化路径。

能在“舞池与阳台”中自由切换

需要三大技巧

“舞池与阳台”,作为强大的领导力发展工具。在实践中,却并不顺利。

有的领导者,太过沉浸“舞池”中,对每个细节斤斤计较,可能会错过整体的大局把握;而有的领导者,则习惯于站在“阳台”上,过于关注整体,忽略了细节。

在“舞池与阳台”转变的困局中,领导者由于思维固化或情感心态等因素,容易将自己陷入到某一视角中。要么困在舞池中,要么是阳台上,很是尴尬。

那么,如何顺利在“舞池与阳台”中进行切换呢?

1.理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才能坚定自我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有没有想过到底在忙什么?

在繁忙的工作中,需要领导者偶尔停下来,看看自己在做什么,现在的做法是否正确,甚至这种做法对未来有什么帮助。

理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才能在“舞池与阳台”的切换中,坚定自我。

团队的领导者,需要具备登上阳台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不时从忙碌的管理工作中抽身出来;根据需要登上不同层次的阳台,成为一名客观的观察者。

在这个高度上审视和反思团队的整体运行和状态,然后带着新的觉察和思维再次回到舞池,引领团队的思维和行为发生改变。

2.提升团队成员的心智模式,减轻自身负担

团队工作时,领导者可能会面临着大量琐碎的工作,尤其是其中的人际关系与情绪问题。

当项目迟迟没有进展时,负面情绪更容易在团队中蔓延。

然而,花费大量时间在团队关系处理上,容易让领导者陷入到“舞池”中无法自拔

领导者可以通过提升团队成员的心智与认知模型,让团队成员也走上“阳台”,以更高的视角,观察自己与周围人的相处。

团队成员一起走上阳台,看看当下身处舞池的整个团队在发生着什么?在期待什么?有哪些可以改变的地方?改变的方向是什么?

当站在更大的阳台上,原先看不到他人、看不到其他部门的人会发现,有时个人珍视的部分,反倒可能是对方麻烦的来源,而对方的努力可能正是你的卡点。

阳台视角,促进了换位思考,让大家能够彼此倾听、理解。每名伙伴在这个发现过程中,理解了其他部门的焦虑和不易,每个部门的付出都得到了肯定。信任和共情,深深地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

这不仅减轻了领导者在舞池中的负担,让领导者有更多时间专注于战略性工作,还培养了团队的凝聚力和责任感。

3.寻求教练的指导,照见盲点

当领导者在阳台上观察时,除了看到其他参与者外,也要看到自己。

然而,客观地看待自己,何其难也!

许多领导者有时候往往只关注部分,而忽略了自己作为整体人的认知。这正是身份和角色认知的核心所在。

我们都需要能给自己真实且有价值反馈的人,这是启动自我觉察的起点,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和进化的重要力量。

教练正是这样一个及时的反馈系统,如同一面明镜,让你看清自己的盲点。

不管是一对一教练,还是团队教练,都是先看“人”,再看“事”。带领客户先放下情绪,再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教练们就像CEO的苏格拉底,不是说教,而是深度倾听和陪伴,提出一针见血或直指人心的问题,让CEO们不再是在一个方向上被动狂奔,而是能获得真正的认知提升和自我内在的成长。

例如,在长期的教练后,一个小小的问题——“描述一下你自己”,就能让领导者意识到自己过去可能只是按照潜意识行事,过于局限于舞池的角色,从而调整自己的视角。

通过高管教练的指导,让领导者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自己的表现和角色转换,领悟到灵活流动的重要性,理清问题的关键点,在“舞池与阳台”中顺利地切换。

你可能具有远见卓识、清晰战略,甚至清晰的执行路径。但是,实际上,你何时何地该采取何种行动,并不能事先编排好。

要想达到效果,你必须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做出回应,在阳台和舞池之间来回切换,整天、整周、整月甚至整年,反复如此。

因为领导力,是一种即兴的艺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