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电影《东北往事:我叫刘海柱》正版视频平台上映。在这部孔二狗监制的电影作品当中,许君聪再次饰演刘海柱。早在2012年的网络剧《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20年》当中,许君聪便饰演了这个刘海柱。这两部作品,都是根据孔二狗的小说《东北风云之黑道风云二十年》改编而来。
网络剧版本,因为过分血腥、暴力、真实等问题,最终被平台下架。当时,那部网络剧可谓是风格凌厉,把东北黑土地上的非法暴力人员的题材开辟到了一个充满戾气的世界当中。显然,这种戾气横流的作品,是无法满足视频平台对于作品正能量要求的。最终下架,也是必然。
反观这部刚刚上映的《东北往事:我叫刘海柱》,就要少了很多戾气,而多了不少温情。影片故事当中,刘海柱成了造船厂里边的司机,为了帮助女工找自行车,得罪了一群暴戾恣睢的闲散人员。这批闲散人员屡次找事儿,次次紧逼刘海柱,最终,刘海柱奋起反击,帮助警察叔叔将这群违法分子绳之以法。最终,刘海柱也不得不离开造船厂,成了一名自行车修理工。
这部电影本身的视角,是从“老实人”刘海柱出发的。这个男主角虽然喜欢打架,但却并不欺负人,只是行侠仗义。而电影本身的主题,也是这个行侠仗义的人,最终一步一步的被坏人逼到了绝路上,只能和他们殊死一搏。于电影本身而言,显然已经不是当年的“黑道风云”,而是帮助警察叔叔抓坏人的内容了。刘海柱身上,少了戾气,多了对厂里很多人的帮扶。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讲,这种温情为主要调性的作品,当然要比当年戾气很重的作品具备社会正向价值。《东北往事:我叫刘海柱》可以看出,孔二狗对自身“东北往事”内容的一次全新改编。这是一种离实际真实略远,但离正向价值很近的艺术创作方式。为什么说离实际真实略远呢?因为在实际的生存环境当中,我们很难要求作为原型人物出现的刘海柱能够有影片人物一样的思想觉悟。
这其实就是创作者需要面对的艺术悖论。尊重原型人物的真实,就可能面对艺术作品本身的戾气过重。而塑造人物的温情、仗义和觉悟,就可能离真实的人物原型太远。对于“黑道风云”题材,用后一种创作方式去表达,显然更符合当下的影视剧调性需求——影视剧应该传达更为善意的社会正向能量,而不是斗狠猎奇。
基于这种善意,这次的《东北往事:我叫刘海柱》当然是积极可取的,应该点赞的。当然,也可能会有影迷基于孔二狗的原著小说,想追求小说当中的真实快意。若是带着原著情结去看这部电影,显然是不会得到满足的。对于原著小说而言,孔二狗更像是用一种接近真实的笔法,利用所谓的“黑道”这个点线,去劈开一个东北的纵横几十年。当然,孔二狗原著小说当中的戏谑,则是典型的商业属性明确的笔法,并非传统的文学叙事语言。
对于《东北往事:我叫刘海柱》这部电影作品而言,编剧导演监制们当然知道,只有让人物产生巨大的真实感,才能让影迷产生一种代入感。所以,影片当中,出现了大量的具备年代感的道具。然而,这种年代感更多的停留在道具层面上,对于故事内容和演员表现,还是有很多的提升空间。
故事内容方面,虽然讲的还算圆润,但总是给人一种还能更深入但却浅尝辄止了的既视感。显然,这部电影当中,刘海柱身上,还缺少一些可以抓住地面的钩子,还不足以让观众认定他就是八十年代东北黑土地上的造船厂工人。桥段上的对地气抓钩子,比较好的,则是范伟的《耳朵大有福》和王千源的《钢的琴》。
演员的表演上,《东北往事:我叫刘海柱》当中,许君聪显然已经成长为了演技非常不错的青年演员。但是,很多力求真实的作品,反倒是演员成长了,却失去了本真的味道,演技伤害了角色本身。这么多年回头再看,王宝强在《盲井》当中,也是因青涩而饱满。演技与真实,这是一个较为有趣的悖论。我们好多写实派的电影,都没法找到合适的演员,这是整个电影市场的无奈。许君聪能够完成到这个状态,已然是非常努力了。
如是,我觉得孔二狗这次的《东北往事:我叫刘海柱》,在现有基础上,做到了很大的温情。二狗以后的“东北往事”也注定都是这样的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