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湾的起源,是上海近代文化一个重要的起源点。1836年,时任江苏巡抚林则徐兴修水利,下令疏浚河道,将淤泥堆积在原肇嘉浜和蒲汇塘两条河流交汇的河湾处。淤泥越堆越高,这处河湾也因此得名土山湾。1852年,西班牙人范廷佐在徐家汇创办了美术学校。范廷佐的弟子陆伯都每月定期从美术学校到土山湾,向孤儿们传授西洋美术技巧;1872年,时任美术学校负责人的陆伯都及其弟子刘德斋将美术学校正式搬到土山湾,成为土山湾孤儿工艺院下属的一个部门——图画间,俗称“土山湾画馆”。
土山湾画馆是目前所知最早以学徒方式培养中国西洋画人才的重要场所,近百年间,有三百余名学生先后在此接受西洋画的严格训练。这所学校中的新老学生,也成为第一批系统掌握西方绘画技术的中国人。上海的第一代西画家,如王安德、范殷儒(又名应儒、英儒)、徐咏青等均在那里学习过,任伯年、周湘、张聿光、丁悚、徐悲鸿、刘海粟、陈抱一、杭穉英等艺术大家也曾间接受到过该画馆的影响。从达芬奇、拉菲尔的绘画技巧到印象派的画风,这些近代西洋艺术在这里都得到了传播。海派画家和西洋画家的绘画风格在这里进行了融合,逐渐形成了海派艺术。
1943年,著名画家徐悲鸿撰写《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一文,回顾中国西画运动,对土山湾画馆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西文化之沟通,该处曾有极珍贵之贡献。土山湾亦有习画之所,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
2022年11月,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土山湾画馆人物志》。该书由从事近代文献整理与研究三十余年的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张伟和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馆员张晓依合著。书中梳理了土山湾画馆历史上的开创者、历任主持者以及从这里走出来的杰出的画家,以及无数默默无闻的画徒,采访土山湾画馆老人,以人物志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土山湾画馆的这段历史。作者多年持之以恒的搜集整理,积累有珍贵而丰富的历史图片,这些图片被有机编排到文中,图文对照,有助于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能直观感受历史人物形象、当时的教学场景和周围的环境,以及那些精美的画作等。
从书中我们得知,1843年出生于江苏常熟的刘德斋从1880年到1912年长期执掌画馆,既亲自教学,又管理协调,为画馆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他还十分注意总结教学经验,主持编撰了不少著作。其中他亲自编写的《绘事浅说》和《铅笔习画帖》最具代表性。前者共分两卷,后者共有三册,1907年春秋之际由土山湾印书馆正式出版。
《绘事浅说》第一卷叙述习画宗旨及用笔诸法,如把笔法、画线法、分色相、画方圆、绘图设问、花卉起手法等。第二卷则详细解说人物身体的构成和比例及具体画法,如头部、五官、手足、全身、表情和人像作品临摹等。《铅笔习画帖》第一册是诸色线条和各种花纹的示范,第二、第三册是人物个像的示范。此两种书合起来使用,就是一套完整的美术教材,实用性很强。“从时间上说,它们也很可能是近代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早也比较完整的美术教科书,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作者写道。
如今,“土山湾”这个地名已经不再使用,但曾经连接斜桥路到土山湾的道路,就是现在的上海徐汇区斜土路。上海徐汇区已在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旧址上创办“土山湾博物馆”。土山湾博物馆内的常设展览通过文献实物、场景复原、影视多媒体等手段,展示了土山湾自1864至1960年历史发展过程,彰显了中西文化交融的薪尽火传。博物馆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书名:土山湾画馆人物志
主编:上海市徐汇区文物局
作者:张 伟 张晓依
书号:ISBN 978-7-101-15661-4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定价:58.00元
开本:32开
装帧:纸面精装
字数:260千字
页码:352
CIP分类:K825.72
主题词:美术家-列传-上海-近代
上架建议
历史 大众读物
编辑推荐
►土山湾画馆——中国西洋画之摇篮
土山湾画馆是目前所知最早以学徒方式培养中国西洋画人才的重要场所,近百年间,有三百余名学生先后在此接受西洋画的严格训练,其培养人数之众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画馆的作品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曾说:“至天主教之入中国,上海徐家汇,亦其根据地之一。中西文化之沟通,该处曾有极珍贵之贡献。土山湾亦有习画之所,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
►土山湾画馆研究的精品力作
作者张伟为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张晓依为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馆员。张伟从事近代文献整理与研究三十余年,对于图像文献和城市文化史长期深耕不辍。近年来,他在近代海派文献的整理方面的成果迭出,土山湾画馆是他始终关注和研究的一个方向,相关文章和研究著作有多篇(部),现在推出的这本《土山湾画馆人物志》可谓是又一精品力作。这里有土山湾画馆历史上的开创者、历任主持者以及从这里走出来的杰出的画家,当然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学徒等普通人,作者爬梳史料、梳理人物事迹、采访土山湾画馆老人,以人物志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土山湾画馆的辉煌历史。
►随文附有大量珍贵图片,全彩精印
作者多年持之以恒的搜集整理,积累有珍贵而丰富的历史图片,这些图片被有机编排到文中,图文对照,有助于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能直观感受历史人物形象、当时的教学场景和周围的环境,以及那些精美的画作等。
内容简介
在上海徐家汇的南部,有一处曾经极其重要的地标——土山湾。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土山湾画馆,是目前所知最早以学徒方式培养中国西洋画人才的重要场所。近百年间,有三百余名学生先后在此接受西洋画的严格训练,其培养人数之众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画馆的作品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因此,土山湾画馆被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誉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
《土山湾画馆人物志》聚焦历史上曾经为土山湾画馆的创建、运营而做出突出贡献的开创者、一代又一代的继任者以及从这里走出的杰出的画家,当然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中国画徒,通过爬梳史料、梳理人物事迹、采访土山湾画馆老人,配以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等,全彩精印,系统地为读者全面呈现土山湾画馆的人物群像和历史发展轨迹。
作者介绍
张伟,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学术带头人,文化部文化行业专家资源库成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专业委员。从事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出版专著有《沪渎旧影》《满纸烟岚》《纸韵悠长》《民国电影笔记》《遥望土山湾》《西风东渐---晚清民初的上海艺文界》《都市风情:上海小校场年画》等,并主编《中国与世博》《上海图书馆馆藏历史原照》《中国近现代话剧图志》《中国现代电影期刊全目书志》《国际名流与近代上海》《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海派书画文献汇编》(第一辑)等书籍,策划有60集系列专题片《记忆电影》、20集系列专题片《老电影老上海》等大型电影节目。
张晓依,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馆员。在媒体发表文章多篇,与张伟合著有《遥望土山湾——追寻消失的文脉》等著作。
版 式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