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中的战争:夏夜中的捕蚊者- Bf 109 VS 蚊式

常用笔名:元首卫队

在欧生活8年,精通德语,爱好二战史及现代战争史,从2000年起,曾在“战争的艺术”、“德国军事中心”、sonicbbs等军史网站和《突击》、《战争史研究》等纸媒上发表多篇原创文章及翻译多部德语电影电视剧中文字幕

本专辑将收录本号至今已发表的彩绘中的战争系列中所有对应德制武器文章,登场兵器有:

一号坦克C型、二号J型侦察坦克、四号坦克G型、豹式坦克(D型、G型、指挥型)、虎I式坦克(初期型、中期型、指挥型)、六号虎P式坦克、Pz.Kpfw KW-2 754(r)、“费迪南”式坦克歼击车、三号A型突击炮、42型突击榴弹炮、黄鼠狼II型坦克歼击车、38型“诱猎者”式驱逐坦克、sd.kfz.234/4型装甲车、Sdkfz 250/9装甲侦察车、Sd.kfz.232装甲侦察车、PaK 43/3 L/71反坦克炮、Flak 36/37高炮

Fw 190A-2、Fw 190A-4、Fw 190A-5、Fw 190A-8/R8、Fw 190D-9、Fw 190D-13、Bf 109 E-3、Bf 109G-6/AS、Bf 109G-10、Bf 109G-14、Bf 109 K-4、Bf 110E、Bf 110G-4、Ju 87D、Ju 87G-2、Me 262 A-1a、Hs 129 B-2

通过陆空兵器讲述第三帝国6年间在欧洲及非洲的战历、人物及部队考证等等,并同时进行了勘误和部份资料追加,总篇幅约20万字,敬请期待!

2019年11月捷克模型厂商牛魔王(Eduard)出品了一款1/48比例的Bf 109G-6/AS板件,封绘上的主角机在探照灯的照映下正在追杀一架“蚊”式

在真实历史中,此机为德国空军第10夜战大队第1中队(1./NJGr.10)中队长“大鼻子”-弗里德里希-卡尔·穆勒上尉(Friedrich-Karl “Nasen” Müller)的“红色2号”座机,1944年8月部署于德国勃兰登堡韦尔诺伊兴机场(Werneuchen)

机体底部和部分侧面涂成黑色,以更适应夜间作战。机身后部红色环带为第300战斗机联队的帝国防空识别带。垂尾上涂有23个战果辨识,标明了敌机的国别和击落日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英国都将夜间轰炸作为本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破坏或摧毁敌人的生产和后勤体系,打击敌方民众的士气。

且两国空军面临了类似的技术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在夜间条件下找到目标并为其他轰炸机指引。

德国空军第100轰炸机大队(后来改为第100轰炸机联队1大队)在1940年秋季开始的对英国的袭击中,成为了这一领域的先锋:使用电子设备寻找目标后投下照明弹标记。

这个战术引起了对手英国人的极大兴趣,尽管轰炸指挥官亚瑟·哈里斯(Arthur Harris)持反对意见,但英国皇家空军还是采纳了这一战术。

负责在德国标记目标的机组被归入了“探路者部队”,或称引导部队(Path Finder Force,PFF),于1942年8月开始运作,最初由五个中队组成。其装备包括“威灵顿”、“兰开斯特”、“哈利法克斯”和“斯特林”轰炸机和“蚊”式战斗机。

1943年1月,这些特种任务中队编入第8(引导)大队,逐渐发展到16个中队的规模。引导中队也总是首批接收到新型炸弹瞄准系统(如Gee、Oboe和H2S)的单位。

如果引导机组被打落,就会大大影响轰炸袭击的准确性。于是引导机,特别是快速的"蚊"式战斗机,就成为德国夜间战斗机最为珍视的战利品。

这种双发的高速飞机也会执行夜间轰炸任务,同时还出色的扮演了远程夜间战斗机的角色-目标也正是德国夜间战斗机,把“猎人”也成为了“猎物”。

而且在实战中拦截蚊式(德国空军称之为Moskitojagd,打蚊子)经常徒劳无功,德国空军的双发机(Bf 110, Do 217)在性能上无法与蚊式匹敌,沮丧的德国飞行员往往能看到的只是凝结的航迹线或者干脆一无所获。

双方的实力在战争推进中此消彼长-德国空军对英国的夜间轰炸攻击数量逐渐减少,同时本土防空的压力不断增加,部署了大量高炮和配备雷达的夜间战斗机。

从1943年夏季开始,德国空军还部署了没有雷达设备的单引擎昼间战斗机,飞行员根据地面控制员的无线电指令寻找目标,这一战术亦被称为Wilde Sau(野猪)。

但到1944年初,野猪部队越来越多地被抽调到对美军轰炸机的日间战斗中。

只有一个新的单位,第10夜战大队第1中队(1./NJGr. 10),在弗里德里希-卡尔·穆勒上尉指挥下,负责继续野猪战术并实验雷达在单引擎战斗机上的应用。

穆勒1912年12月4日出生于萨尔州的苏尔茨巴赫。1934年完成飞行员训练,加入汉莎航空公司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调往德国空军。初始担任运输飞行员,后来成为仪表飞行教官。

1942年12月被派往第50轰炸机联队,驾驶He 177轰炸机。次年夏季,他响应野猪战术之父哈约·赫尔曼(Hajo Hermann)的号召,申请转到以该战术著称的第300战斗机联队,期间击落19架敌机。1944年1月奉命组建第10夜战大队第1中队。

赫尔曼

穆勒

穆勒的这架红色2号座机装备了DB 605 AS发动机,更大出力使其在高空拦截和击落“蚊”式的机会比常规的Bf 109 G-6和G-14要大。为了减轻机身重量,改善视野,他还去掉了座椅的装甲护板。

在1944年7月,第1中队成功击落了三架“蚊”式,但他本人直到8月23日至24日之夜才开胡:他的目标是第608中队的一架蚊式B Mk.XX(序列号KB242),机组成员为加拿大籍飞行员斯图尔特·道格拉斯·韦布空军上尉(Stuart Douglas Webb)和导航员约翰·坎贝尔空军中尉(John CAMPBELL) 。

他们的飞机在空袭科隆时先是被防空炮击中。然后在荷兰埃因霍温附近被穆勒逮住,在经过四轮攻击,蚊式机从8000米一直掉到了3000米高度。

韦布

坎贝尔

飞机的升降舵调节装置被摧毁,液压管线受损,空速仪失效。但韦布拼尽全力将飞机飞回皇家空军伍德布里奇基地(RAF Woodbridge)。在接近跑道时,液压系统已完全失效,起落架无法放下,韦布只得以机腹迫降,飞机尾部在受到穆勒火力重创后后断裂。

大难不死的韦布却在4个月后的11月10日,不幸在一次坠毁事故中遇难。成为逾3700名失去生命的引导部队机组人员中的一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引导部队共完成5490次出击,攻击了3440个目标,用实际行动和成果验证了第8引导大队的的座右铭:“由吾等引导攻击”(we guide to Strike)。

穆勒在同年8月晋升为第11夜战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直至二战结束,最终生涯总战绩为30架,全部在夜间取得。后于1987年11月2日去世。

穆勒在第11夜战联队第1大队担任大队长时期驾驶的Bf 109K-4座机垂尾方向舵

穆勒的墓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