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刀光剑影、尔虞我诈,二手车市场也亦如此。
▎案例一
前几日有卡友在微信上咨询我:想买台国四天龙高栏车,问我有没车源推荐。正好我这边有一辆合适的车,于是发了车子详细照片给他,并告知该车实际价格,卡友接下来的回答我并不感到惊讶,真正让我困惑的是二手商用车价格乱象的背后。
▎案例二
前不久五一假期,成都卡友陈哥过来这边,也打算买辆年份近点天龙载货车,一上午我和他奔波了整个市场,看了4-5台15/16年份的天龙载货车,要么车况不太理想,要么车价高超出预算。
有一台15年7月的天龙载货车,陈哥仔仔细细检查全车,车况没大问题,亮了几个小故障灯,不过车箱有点不尽人意,强险也快到期,跟车主讨价还价一番,车主硬是咬住19.2万,低一分都不卖,未果,谈不成,就离开了。
▎案例三
也在近日,朋友公司有一司机因长时间未还款,于是将按揭车收回来了,回来后让我进行给车进行评估,结合该车实际车况(据悉曾发生过一次侧翻)。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制定的二手商用车评估流程:从骨架--驾驶室外观--内饰--发动机--底盘等各方面进行检测,最后评估的车辆价格双方都还满意,没争议。
以上分享的三个真实的小案例,其实也只是中国二手商用车价格乱象、难买车的缩影,就如某二手车电商广告语:卖家多卖钱,买家少花钱,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相违背,又有何公平可言。
目前国内二手商用车市场,最大的特点也可说是弊端:信息不对称、不透明。
在国内,一辆二手商用车,绝大多数情况下,车商估值靠经验,买家估值靠打听,车商凭借卖了多年的车,就觉得这车就要卖这么多钱,自己要赚多少利润,少一分别谈。
而买家呢,从朋友那里打听其买了一辆二手车花了多少钱,就认为所有二手车差不多的价,您就某车型跟他讲价格,他就拿他朋友那车说事。买卖双方很难站在对等的角度进行交易,只会让买车变得越加艰难。
至于车况,车商全凭嘴上功夫,真真假假,反正听不到一句坏话。各种事故精修车、组装车、翻新车等混杂在整个市场,不是很有经验的卡友买车,那只能碰运气了。
耳朵软听信他人、车况看不准很容易买到问题车,卡友原本想买辆二手车省点钱,最后结果是赔了夫人折了兵,还有各种挂靠、贷款套路,令人防不胜防,在这种无保障的不透明的环境下进行二手车交易,究竟又保障了谁的权益呢?
相比之下,美国的二手商用车市场更加规范和成熟。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美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二手车评估、认证、置换、拍卖、收购、销售体制。
特别是认证制度的实施,不仅保障了二手车的质量,还提供后续二手车的保修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消费者对二手车的疑虑。
美国二手车销售主体又以品牌经销商为主,占市场份额60%,二手车连锁店份额为25%,剩下的则是私人交易,极大增加了消费者的信任度。
美国还有强大的车辆档案识别系统,可以收集整个主机厂、交通管理部门、消防机构、金融服务企业等多种渠道的车辆信息,保证了车辆信息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消费者可以查询车辆档案,车辆曾经的历史一目了然。
在车辆交易过户时,美国规定必须进行强制检测,只有尾气排放、安全性能等达标才可以进行交易。
目前国内二手商用车交易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和完整的销售体制。
个人认为首要任务:政府应该全面取消二手商用车限迁,活跃二手车市场,尽快完善和推行二手商用车价值评估标准,各大商用车厂家积极拓展二手车回收置换新业务,减少二手车一次性报废概率。
有关部门应完善二手车交易法规,对于市场上充斥的坑蒙拐骗消费者行为,应该严格打击惩治,维护消费者切身利益。
也许这是一场没硝烟的战争,任重而道远,但对于中国二手商用车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改变。
本文特约作者:二手货车部落
关注卡车之家,网聚卡车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