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七大姑八大姨的亲切催婚问候和青年群众单身晚婚晚育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
甚至,因为打工人平时不回家,过年回家就被安排上了比上班节奏还要紧凑的相亲。
面对家里频繁的催婚,我们怎么做才能过上安心的年呢?
催婚背后的心理动机
● 爸妈无处安放的焦虑希望子女能够解决
很多爸妈把孩子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在同辈的对比下,焦虑油然而生,尤其是七大姑八大姨以及四处的闲言碎语,传统观念的认知,让他们认为自己孩子到了年纪“未婚”,是很难接受的事情。
● 家庭生命周期进入“空巢阶段”
孩子长大离家,能够独立生活之后,父母“闲”了下来,如果这个时候,家里有个小孩能够顶上你的位置,或者有一件更加被父母长期关注的事情出现,那么家庭就能顺理成章地把关注焦点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
如何与父母亲戚斗智斗勇?
● 不要抗拒
父母也有叛逆心理,你越抗拒,他们越来劲。
积极回应父母,并且顺从的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避免了矛盾的同时,如果相亲没有他们预期的结果,他们也无法直接将责任放在你。
忍一时海阔天空,退一步过个好年,面对亲戚的“关心”,我们不仅不要显得不耐烦,还要积极应和:“对对对”、“我也觉得你说的是”。
● 转移注意力
主动开展话题:“姑妈,您家最近不是买房了吗?装修花了多少呀。” “阿姨,听说您家娃今年考上大学啦,在哪读啊?”
掌握主动权,把话题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孩子、房子、车子、票子”都是当代话家常的重要话题,我们先声夺人,促使对方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就能有效占据反催婚的主动地位。
● 打共情牌
首先,我们自己要清楚,我们不是抗拒婚姻;所以,在与父母交谈婚姻方面的问题时,不要表现一脸抗拒,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先表明:
“爸妈,我理解你们的想法,我知道你们着急......”
然后坦诚简要的说明自己对于婚姻的规划,注意,是要有规划,无论这规划是临时想的,还是一直存在的;避免空话,会让父母更觉得自己根本没想过。
站在父母角度,着急,但又想让孩子有幸福美满的婚姻;打共情牌的方式能够让父母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教育”,改变对于婚姻的错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