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斐 设计为什么核酸检测结果会出现“假阳”和“假阴”?高频次地进行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究竟意义何在?新冠病毒多次变异,现有检测手段是否仍然有效?
6月3日晚,在“公共卫生大家谈”系列讲座第三期中,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居漪回答了上述疑问。
居漪首先指出,新冠病毒的检测手段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和技术方法,可分为三类: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其中,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就属于病原性检查,此外还有血清学检查中的抗体检测,如免疫球蛋白IgG和IgM等。抗体检测可以知晓我们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但仅用作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测指标或疑似病例诊断中与核酸检测协同使用,不能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确诊和排除的依据。
新冠病毒已经出现了很多次的变异,那么目前的这些检测手段对于变异的病毒能否有效呢?
居漪解释说,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突变主要集中在S基因上,而PCR检测靶标选取的都是新冠病毒保守基因片段,如ORF1ab基因、N基因等,并不会影响核酸检测结果。
有市民关心:核酸检测结果为什么会出现“假阳”和“假阴”?
居漪表示,“假阳”要考虑几方面:首先是采样和样本运输过程中,需要做到规范,不能出现交叉污染;其次,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如果有气溶胶产生的话也会对检测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最后,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耗材、设备等也可能受到污染,导致“假阳”的可能。
“我们会通过‘质控手段’等办法来进行识别。在每一个检测板,大概96的控板里,我们会放置5个质控样品,3个是阴性,2个是阳性,3个阴性会随机放置,来判断有这块板有没有受到污染。”
针对“假阴”的情况,居漪解释说,一是病毒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载量非常低,最灵敏的试剂也不一定检测得出来;二是采样环节,即检测前的环节,这一环节因为测的是新冠病毒核酸,即RNA,RNA比DNA不稳定,受放置的温度影响,还有放置的时间不能太长,在室温下不能放置太长,这些都会对检测造成影响。另外还有一些抑制因子等等,因此要在实验室的检测当中务必保持规范的操作和管理。
当前,上海已经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核酸检测也正在步入常态化,全市目前有将近一万个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如何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呢?
居漪表示,上海市临检中心作为卫健委下属检验质量管理部门,已经在近两三个月里对PCR实验室检测人员开展培训,13000多人已经持证上岗,还会对近250家的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进行督导,包括每日蹲点督导,还有月度检查、每周发放盲样检测等,每个实验室必须要做到准确检测,否则将进行整改。
针对市民在开展常态化核酸采样时需要注意什么?居漪坦言,首先是身心准备,要放松心态;二是在采样之前要戴好口罩,排队要保持距离,到了采样时如有不适,如打喷嚏、咳嗽,要用手挡一下;三是采完样后,尽快戴上口罩,手不要去触碰其他地方,最好能进行及时的手消毒,尽早离开采样点。
当前,也有市民有质疑:“为什么要高频率地进行核酸+抗原检测”?
居漪解释,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很短,传播速度非常快,虽然毒力小了一点,但对高危人群的感染风险还是存在的,不容忽视,如果风险管控没有到位的话,包括我们现在对一些风险的点也不是太清楚的情况下,需要采用抗原筛查+核酸确诊,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新冠病毒,尽快尽早地把阳性感染者及时地筛查出来,尽快阻断病毒的传播链,这对于整个防疫工作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