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流淌的黎滩河经黎川县城一路向西,至日峰镇十里村汇成一片碧波荡漾的水面,这里就是江西省黎川县聚龙湾现代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现代渔业养殖基地。
“我昨天在九江采购鱼苗,明后两天要去福建出差……”近日,公司负责人张林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张林根介绍,他早年在外地做矿产生意,后因经营不善导致破产。2013年,回到家乡十里村做起了渔业养殖生意,至今已在聚龙湾这片水域经营了10余年。
巨大的鲸鱼造型、蓝色的时光隧道在水的映衬下恍如梦境,让人流连忘返;俏皮可爱的梅花鹿、憨态可掬的大象等惟妙惟肖的灯影造型动物更获得了小朋友们的喜爱……2018年,聚龙湾美轮美奂灯展每天吸引了数百名市民前来欣赏游玩、拍照留念。“这场灯光秀拉开了我们聚龙湾旅游观光产业的序幕”。张林根说。
张林根生于黎川县日峰镇十里村,在家中排行老三,很小就显示出敢闯敢为的劲头,12岁时就独自一人到抚州卖过西瓜。1991年,20岁的张林根因家庭贫困,踏上去福建打工之路,先后在厦门、泉州、福州的鞋厂工作,从学徒工做起,张林根吃尽了苦头。刚到福建时,为了省钱,5个人合租的是一间原先用来养猪的七八平方米的平房,5人将就挤在一张床铺上;在鞋厂打工时,一般不是特别严重的生病,也要咬牙坚持,因为请一次假就扣60元,年终奖也泡汤了。但张林根很快展现出自己的过人之处,“同去学徒的50多名打工仔,好些人学了三个月都学不会的技术,我只用了三天就学会了,而且与师傅开机实战,技能不输师傅。”张林根踏实能干、聪明刻苦,不仅赢得了同事的啧啧称赞,也引起了鞋厂高层管理者的关注,很快在1992年,张林根提升为车间班长,负责监督生产和产品质量检验。
1993年,不甘心一辈子在外打工的张林根,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强烈意愿,同时也可照料家中年事已高的父母。他婉拒了厂里的一再挽留,怀揣着10万余元踏上了回乡创业之路,先是开办了一家卖肥料、饲料为主的杂货店供销社,1994年又在十里村办起了砖厂,2010年面对砖厂越来越多、成本一再提高、市场价格低迷、工人难招等现状,张林根又在不断寻找新的发展方向。2012年,他转租2000多亩水库水面养鱼,并到九江永修、都昌和湖南、湖北考察学习,20天行程跑了1.8万公里。2013年底,他将2000多亩水面分隔成24个精养塘,并花17万一年从余干请来了一位有经验的养鱼师傅,一年就赚了40多万元。
· 据了解,聚龙湾水域属洪门水库消落区,该区水源充足,矿化度低,十分适宜发展渔业养殖。借助十里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他通过组建“盛丰”“鑫水湾”等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合作社员开展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合作,吸引100多户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350余户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种养。“个人赚钱不算本事,要让大家伙都赚钱那才算是真本事。”张林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他表示,自己是农民出身,发展目标很明确,第一带动更多农民赚钱;第二推动聚龙湾多元化发展,加入农家乐、休闲游等元素,让公司与农民朋友一起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张林根深刻意识到发展后劲关键在于科技的支撑力。他不断引进水产养殖高端人才,在公司技术部的7名技术员中,本科生就有2名,并聘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博士艾晓辉、中国鱼病研究会原常务理事张素芳为技术顾问,与南昌农科院、南昌海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泓鑫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和专业公司开展长期技术合作。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林根遇见了厦门海洋大学魏茂春教授,并力邀他协助建成了智慧渔业系统,通过池塘监测仪与技术人员手机联网,随时监测池塘内溶氧度的高低,适时为池塘增放氧气,实现了缺氧自动报告、水质监测等智能化管理,省人工、省心,还减小了风险。
如今,聚龙湾24个占地面积3000亩的精养池塘全部实现了数字智能化管理,初步形成了集养殖、观光、休闲、娱乐、垂钓、餐饮为一体的综合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养殖基地年销售各种鱼类200吨,畅销福建、广东等地,解决当地农民100多人就业,公司年销售收入达2000余万元,年综合产值超过3000万元。
走进张林根的现代化鲈鱼培育基地,只见技术员正忙着测试水温、投喂饲料,为台鲈幼苗营造舒适的生长环境。张林根说:“相比于野生的苗种,人工繁育的鲈鱼苗种成活率更高,而且易管理,生长也更快。”
看着繁育池中欢快游动的鱼苗,张林根说:“每当看到自己养的鱼儿活蹦乱跳,就什么烦心事都没有了。黎川的好山好水一定能养出好鱼,我也会坚守在聚龙湾这片水域,让黎川的好鱼‘游’上更多人的餐桌。”(朱丽玲、徐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