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要开历史倒车搞分封制?难道他不怕后代自相残杀?

说起明太祖朱元璋,很多人对其是褒贬不一,有人佩服他“开局一只碗,装备全靠打”,经过一路奋斗当上皇帝,最终恢复汉家天下。也有人指责其当皇帝后搞分封制和人殉是文明的倒退。今天本文就通过历史细节,来分析一下朱元璋为什么要开历史倒车搞分封制。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一共生了26个儿子,除了太子朱标和第26个儿子朱楠刚过满月就夭折没封王外,其余24个儿子都封王了。朱元璋第1次给分封是在洪武3年4月初7,这次一共封了10个王爷,他们分别是秦王朱樉、晋王朱㭎、燕王朱棣、吴王朱橚、楚王朱桢、齐王朱潭王朱梓、赵王朱杞和鲁王朱檀,侄孙朱守谦也被封为靖江王。

第2次册封在洪武11年正月,册封皇子椿为蜀王柏为湘王桂为豫王楧为汉王植为卫王改封吴王橚为周王

第3次册封是在洪武244月,封为庆王、权为宁王、楩为岷王、橞为谷王、松为韩王、模为沈王、楹为安王、桱为唐王、栋为郢王、㰘为伊王

对于分封,朱元璋是这么看的。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其诸子当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朕今有子十人,即位之初,已立长子标为皇太子,诸子之封,本待报赏功臣之后,然尊卑之分,所宜早定。乃以四月七日封第二子樉为秦王,第三子为晋王,第四子棣为燕王,第五子橚为吴王,第六子桢为楚王,第七子槫为齐王,第八子梓为潭王,第九子杞为赵王,第十子檀为鲁王,从孙守谦为靖江王,皆授以册宝,设置相、傅官属及诸礼仪已有定制。于戏!奉天平乱,实为生民;法古建邦,用臻至治。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可见,朱元璋是想效仿西汉搞郡国制,也就是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理由是以藩屏国家,让藩王镇守边疆确保大明安全。但是朱元璋难道不清楚西汉后来发生了七国之乱吗?二十四史札记·明史记载:帝尝问太子汉七国反事,太子曰曲在七国。帝曰此讲官偏说耳。景帝为太子时,以博局杀吴王世子。及为帝,又听晁错之说,黜削诸侯,此七国所由反也。

▲汉景帝刘启

朱元璋和朱标曾因为七国之乱爆发辩论,太子朱标认为七国之乱主要错在诸侯国,但朱元璋则认为那是史官的个人偏见罢了。朱元璋的理由是汉景帝刘启在担任太子时,曾在下棋过程中失手打死了吴国太子刘濞。当了皇帝后又听晁错削藩,这才导致七国之乱。朱元璋对七国之乱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但他忽略了一个国家想要富强,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否则一旦藩王做大做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不管中央是否削藩,最终藩王们都会参与到争夺帝位的过程中来。可能有人会说了,都是一家人,为何会爆发矛盾?对此我只想说不能用权利的诱惑来考验亲情,皇家在利益冲突时照样不讲亲情,如果念及私情,那历史上就不会发生那么多萧墙之祸了。

那么朱元璋大搞分封制,难道没人反对吗?当然有了,但最终反对者的下场很惨。《明文海》中记载:“洪武九年星变,下诏求言,伯巨曰:‘今天下有三事最切,其二事易见而为患小,其一事难知而为患大,此三者,积于吾心久矣,纵不求吾,犹将言之,况有明诏乎?’即为书言三事,曰分封太侈也,求治太急也,用刑太繁也。所谓分封太侈者,天子畿内地止千里,而燕秦晋楚逾千里之国,以封年少,未达事之王,无事则易骄佚,有事则易僭乱,此人所未知,而臣所谓为患难见者也。”

上大怒曰:“小子乃何敢踈间吾家骨肉,我见之且心愤,况使吾儿见之耶?速取以来,吾将手射之而啖其肉耳!伯巨至,丞相乗,上喜,乃敢奏诏系刑曹问状,瘐死狱中。”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这年天象异常,朱元璋下诏百官进言表。叶伯巨趁机上书说了三件事,而且他认为其中的两件事很浅显但潜在风险小,一件事隐患大但不容易发现。这三件事在他心中憋了很久,即便是不下诏求言也会上书,更何况现在还有了明诏。于是叶伯巨就上书说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分封太侈、求治太急、用刑太繁。其中的分封太侈,就是说分封的王爷太多了。现在王爷们还年少,没那么多小心思,一旦将来王爷们长大成人了,手中又握有重兵,将来容易爆发内战。

叶伯巨说的这三件事也不是没有道理,再怎么样也是一位臣子表示了自己的衷心,不至于说了皇帝不爱听但确实存在的实话就治罪,但朱元璋可不这么认为。结果就是朱元璋大怒,指责叶伯巨离间皇家骨肉亲情,让人赶紧把叶伯巨抓过来,还要亲手射死他并吃他的肉。叶伯巨被抓回来之后,朱元璋很开心,下令刑部对其严加审讯,结果没几天叶伯巨就在饥饿疾病的折磨下死掉了。

▲明成祖朱棣

由此得知朱元璋是从内心里不愿意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他的子孙后代可能会因为分封制而爆发冲突。他过于相信自己营造的亲情氛围,认为只要诸侯和皇帝都不要动手,明朝王爷和中央政府就能相安无事。朱元璋为了约束子孙后代,甚至还制作了一本《皇明祖训》,他希望子孙后代都老老实实按照他设计好的思路来做事。但他忽略了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事实也证明叶伯巨是对的,皇太孙朱允炆上台后立刻进行削藩,结果逼得朱棣靖难起兵,最后反而是朱棣夺取了天下。

总结一下,朱元璋之所以会开历史倒车搞郡国制,跟他的个人认知局限有很大原因。他认为明朝要效仿西汉搞郡国制,这样诸侯国也能起到巩固京师的作用。而且他脑回路比较奇葩,对七国之乱的爆发原因停留在表面,天真的认为如果汉景帝不削翻就不会有七国之乱,又加深了错误观念。同时,他也不愿意承认分封制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尽管叶伯巨是在第一次分封之后过了6年才上书陈清利害,赤诚之心天地可鉴,可还是被朱元璋给整死了。

朱元璋对分封制的考虑过度理想化,忽略了分封制容易爆发内乱的本质是给了诸侯王跟中央政府对抗的机会,分封制一久必然会遇到这种情况,这不是某个人或组织能够避免的事情。即便是这一代王爷安分守己,谁能保证他的后代愿意当快乐王爷呢?把国家安危寄托在亲情捆绑上实在是不妥。

也不排除朱元璋在推行分封制时存在私心,希望明朝无论是谁当皇帝,能够多延续个几百年也值了。毕竟王爷们那会儿都有实权,哪怕爆发内战最终也还是老朱家的天下。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讨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