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三批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名单,包括24名青年拔尖人才、23名领军人才和35个创新团队入选。浙江农林大学斯金平教授领衔的石斛黄精创新团队成为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团队。
图为石斛黄精创新团队负责人斯金平教授等在科研、服务/图片由斯金平教授提供(以下图片均是)
二十年来来,石斛黄精创新团队坚持针对铁皮石斛、黄精等产业“卡脖子”问题,解决了种植栽培、加工推广等关键科学和技术瓶颈,形成了系列原创性成果。相关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后,斯金平教授更忙了:带领团队驱车数万公里,前往江西、湖南、贵州、重庆、四川开展黄精、铁皮石斛种植技术培训;深入林区调研林下经济,用科技助力黔东南等地区的百姓脱贫致富;义务培训,为浙江的乐清、永嘉、苍南、莲都、景宁等地的种植户开展讲座近十场……为更好地向农户传授黄精、铁皮石斛种植技术,把黄精、铁皮石斛等人间“仙草”种在绿水青山间,他们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帮助山区群众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努力奔波。
科技助力,让“仙草”接地气
铁皮石斛自古有“天下第一仙草”美称,位居雪莲、人参、灵芝等九大仙草之首,具有生津养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醒酒养胃、提高免疫力等功效,铁皮石斛的各种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由于铁皮石斛具有较强的综合药用价值,长期以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引起采挖过量,而铁皮石斛自身繁殖能力差,再加上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受破坏,使得铁皮石斛野生资源逐渐枯竭,现有的纯野生铁皮石斛受国家保护,难以大批量采摘制药,致使铁皮石斛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普通百姓难以享受。
从上世纪末开始,浙江农林大学斯金平教授和他所在的团队,开始针对铁皮石斛进行研究攻关,成功解决了铁皮石斛人工繁育、产量提高、成分提升等方面的难题,掌握了人工辅助授粉技术,彻底改变了铁皮石斛自然授粉结实率低的问题,还研发了铁皮石斛2年精准采收、树上种植提皮石斛等新技术,创制出一大批高品质新品种:投产后亩产达300公斤以上,比常规品种高30%;2年生茎中多糖含量达37.5%以上,比药典标准高50%;设施栽培能耐-10℃的低温,适合浙江多数地区栽培,有效地解决铁皮石斛种植过程中高产与优质之间的矛盾,为我国石斛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2006年,斯金平被确定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派驻到丽水市庆元县张村乡。作为研究铁皮石斛的专家,斯金平一到张村乡,就想到用专业技术帮助当地农民。“传统铁皮石斛一般采用大棚种植,对种植技术的要求特别高,而且回报周期长,一般农民进不了这个产业。”如何让濒危的铁皮石斛回归自然并得到普及,如何将种植技术简单化、平民化,让这株“仙草”变得接地气,普通农民都种得起、养得活,成了他急需解决的事。
经过前期调查与研究,2008年,斯金平展开了一项前无古人的试验——活树附生种植。他把石斛苗每隔3-4厘米1丛放在砍下来的树上,再用麻绳缠绕固定,到了冬天,斯金平又在室外零下7-8度的野地里放了两颗长着石斛的树干,观察这些石斛是否能熬过凛冽的寒冬,第二年春天,竟然长出了铁皮石斛新条……斯金平攻克了铁皮石斛结实难、发芽难、种植难等繁育与栽培难题,建立了组培快繁体系,实现了铁皮石斛种苗工厂化生产与人工大棚种植。
服务给力 将“仙草”种进百姓家
2010年3月,乐清农民宋仙水慕名而来,并在学校找到了斯金平,请他为乐清的铁皮石斛活树附生出谋划策。面对农民的热情,斯金平迫不及待想要去乐清了解情况,学校也表示全力支持。第二天,斯金平便和他来到乐清,开始了20亩的活树种植试验。通过水和光的调控,活树附生种植获得成功,成为我国铁皮石斛种植史上一个重大创新。
铁皮石斛在野外种植,抗寒品种是关键。2010年元旦,听说浙西大峡谷有野生铁皮石斛,斯金平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立马找了向导,带着团队的同事登上了大峡谷最高峰寻找。当拿到这株野生石斛,斯金平如获至宝。他说:“铁皮石斛最爱长在艰险的悬崖峭壁上,野生铁皮石斛别提多珍贵了,如果能采到对我们研究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无论冒多大的风险都要拿到。”
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斯金平至今难忘。正是依靠悬岩上采来的这株野生石斛,斯金平团队培育出了耐零下14.8度的铁皮石斛新品种。当年一株苗,现在已育出数以亿计的种苗在贵州等省山区推广,让更多贫困农民致富。
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如今,地上的大棚都成了种苗培育室,全国几十万亩铁皮石斛回归自然,原本濒危药用植物铁皮石斛通过人工栽培的方式得以普及,活树上附生石斛、悬岩上附生石斛,真正实现了“一亩山万元钱”“山区不砍树也能富”,并形成百亿级的大产业。相关成果先后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扶贫有力 做脱贫致富领路人
10多年来,斯金平和团队成员的手机365天×24小时开机,随时为农民服务。电话解决不了的,就第一时间派人到现场解决。斯金平说,虽然经常会忙得焦头烂额,但是内心却无比充实:“有一次我在乐清扶贫刚睡下,就听见有人敲门,两个姓蔡的农民让我去他们企业组培室看苗,他们的试管苗出了问题,苗长不了。我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排查,一直忙到凌晨2点才找到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斯金平和他带领的团队每年要接待农民200多批次,指导培训人数已经超过2万人次。在他们的帮助下,浙江乐清铁皮石斛从当年的30亩发展到现在的1.5万亩,年产值达30亿,他们还为当地农民建立15个组培室,种苗从原来一株1.5元降到0.5元,带动5万革命老区农民脱贫致富。
2019年,贵州成了斯金平教授团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安龙、锦屏、黎平、丹寨、丛江、黄平、独山、三穗、赤水等石斛主产区15.95万亩石斛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截至7月底,贵州石斛干花产量123.55吨(其中铁皮石斛10.03吨、金钗石斛113.52吨),鲜条产量8097.73吨(其中铁皮石斛1002.73吨、金钗石斛7095吨),产值21.61亿元。石斛近野生种植面积、铁皮石斛种植面积和金钗石斛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位居全国第一。
在贵州锦屏县,通过他的培训示范,建立“龙头企业+国有实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探索出杉木、松木、梨树等贴树近野生种植铁皮石斛模式,建成种植铁皮石斛基地11000多亩。同时发展树下套种中药材、树中养蜂的“林中生态经济”,其中,中药材种植91000亩,养殖蜜蜂7000箱,2019年村民通过就近就业增收1700余万元,兑现固定分红514万元。
在贵州荔波县,斯金平教授团队已在荔波县玉屏街建立铁皮石斛林下栽培示范基地600亩,辐射11000余亩,覆盖全县6个乡镇、15个村,覆盖村民1089户3628人。佳荣镇高里村石斛基地,今年上半年已销售铁皮石斛近万斤,贫困户分红62.5万元,312户户均分红1480元。
服务再发力 带领脱贫群众奔小康
“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我们要做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让脱贫群众奔小康是团队的新目标、新任务。”斯金平说。为了新目标、新任务,斯金平又迷上了另一株“仙草”——黄精的产业扶贫,领衔组建了“黄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凝聚行业力量,共创共享,推动黄精产业裂变式发展。
黄精“以其得坤土之精粹”而得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材,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功效,久服轻身、延年、不饥,是传统经典的食药两用植物。
经过10年的研究,斯金平团队明确了黄精与土豆、地瓜同样的安全,又有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改善记忆力、抗炎等特殊的功效,是服务健康中国的重要食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斯金平教授团队建立了不占良田、不需耕地、不争林地,与林草和谐共生的黄精林下栽培模式,“一亩黄精万斤粮”“一亩山万元钱”,创造性地践行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找到了让山区脱贫群众奔小康的新路径。
2020年疫情期间,斯金平教授团队已经驱车数万公里,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西、贵州、云南、重庆、四川、湖北、安徽、江苏12个省30余县开展产业调研与技术报务,全国11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中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举办培训班20余期2000余人次,发放《黄精》科普专著1800余册,清明、端午都在扶贫攻坚、奔小康的路上,清明节在武陵山区贵州印江、湖南新化探讨百亿黄精产业发展,端午节在乌蒙山区筠连开展500余人的科技培训……
如今,浙江的淳安、磐安,湖南新安、安化、洪江,重庆秀山、石柱,江西铜鼓,安徽青阳、金寨,云南普洱、曲靖,贵州印江、六盘水……,在斯金平和他的团队指导下,千亿黄精支撑脱贫致富、服务健康中国的新时代正在开启。
二十多年来,浙江农林大学石斛黄精创新团队走遍全国18个省区,在他们的指导下,全国有几十万亩铁皮石斛种在树上,几十万亩黄精种在林下,“一亩山万元钱”,数以万计群众已经脱贫致富。斯金平先后获得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国家林草局科技服务林改先进个人、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
浙江农林大学石斛黄精创新团队负责人斯金平教授欣慰地说:“把‘仙草’种在绿水青山间是我们一直以来热爱的事业,未来,我们将持续致力于铁皮石斛、黄精等‘仙草’的研究工作,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力量!”
通讯员: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宣传部陈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