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派《红楼梦》来袭,小戏骨剧如何再造经典剧作热潮?

深度文娱导读:

2017年,一部由萌态十足的小朋友演绎的《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上线,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小演员们对角色精准的把握令观众耳目一新,网友的热议甚至在微博产生超过2.5亿阅读量的超高宣传声量。

2月,同样由潘礼平团队操刀制作的《红楼梦之桃花诗社》在腾讯视频上线。本次团队以网络大电影的形式对《红楼梦》中桃花诗社等情节进行改编呈现,保留上一部中薛宝钗、王熙凤、李纨等热门角色的演员阵容,并新增了不少其他红楼人物。上线后,几位主演的神仙颜值不仅令众人眼前一亮,也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

亮点突出,全细节高还原红楼世界

与《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相比,《红楼梦之桃花诗社》在多处细节上进行了改进。首先便是场景布置上的精心设计,与上一部集中取景于大观园内不同,《红楼梦之桃花诗社》选取了贾府、薛府和芦雪庵等多处建筑取景,让场景转换更加真实自然。除此之外,该片还增加了薛蟠带领薛府众人大摇大摆骑马进京、林黛玉死后进入太虚幻境等户外场景,众多群演和特效的加入建构出更为丰富的视觉体系。

在画面呈现方面,创作团队时刻追求一种细节上的“真实感”,例如贾府众人房中装饰的书画屏风显露出贵族大户的书香雅致,桌子上的茶香小点和宝玉门前的秋千突出生活气息,雕栏玉砌的门廊石柱、富丽堂皇的窗帷床幔、女子头上各色纹饰的梳钗簪花……无一不在诉说着一个盛世芳华、流光溢彩的贵族世界,极强地代入感令观众仿佛置身“红楼世界”。

在《红楼梦》中作者很注重写人,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个性,服饰作为人的第二皮肤也成为本片中展示人物性格特色的一种美。跟第一部相比,演员戏服数量较上一部明显增加,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香菱、晴雯等主要人物角色都有3套以上不同风格的服饰。以香菱为例,日常穿着白红相间裙,雪天则为浅粉色背心棉袄,结尾处太虚幻境身着天蓝色纱裙,天生丽质的小演员穿着精致唯美的服饰更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创作团队在服饰的设计与搭配上也要求做到精益求精,例如本片中宝玉身上一件从“俄罗斯进贡”而来的贵重的雀金裘是特意找来手工编织的匠人,历时数月用金丝一针一线编织而成。

此外,在服饰与头饰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人物的身份与个性,塑造出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例如,“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王熙凤更多以彩绣辉煌浓墨重彩的形象出现,绫罗绸缎、富贵装饰集于一身无不诉说着显赫地位和张扬个性;相反,温柔娴静的李纨则偏重以纯色白色为主的服装,款式简单大方,更符合端庄优雅的“贾家大嫂子”形象。服饰文化的融入,让东方古典美学时刻洋溢在影片之中,传递出经典文学巨作背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美感。

人物风格鲜明,小戏骨演技持续在线

当提到小戏骨剧,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小演员们真实而不做作的演技,甚至与不少成人演员相比依然出类拔萃,而本片中小演员们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演技持续在线。

本次拍摄新加入的成员中不乏有经验的小演员们,如曾在《天真派西游记》中饰演活泼调皮高小姐的苏魏舞,在《红楼梦之桃花诗社》成为眉尖若蹙、弱柳扶风的林黛玉,花容玉貌、言行举止间颇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一番风味。

而在上一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中饰演元春的14岁演员陈舒宜,此次则转为挑战人物刻画跨度极大的晴雯一角。她在天真派《红楼梦之桃花诗社》中演绎“晴雯撕扇”“怒骂小丫鬟”等重要情节,在表演上拿捏到位,眉眼间的演技自然生动,将晴雯的机灵乖巧、心比天高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最终呈现的表演效果来看,本片的团队与小演员们都下足了硬功夫。为了还原剧中冬日芦雪庵联诗之景,小演员在烈日炎炎下穿着冬日厚实衣物也坚持拍戏。受季节条件限制,剧组临场新增调用多架造雪机,最终成功塑造出剧中白雪皑皑的大观园。小演员们还跟随红学会的礼仪老师认真学习古代的各种礼仪,更好地把握人物仪态和形体,高度还原古代大家族成员间严苛复杂的封建礼制。

本片中最受欢迎的是香菱的扮演者邓琳漾,不仅扮相令观众眼前一亮,演技也足够精彩。她在薛家为妾受到夏金桂的欺负陷害,多场哭戏对演技是不小的挑战,但她将香菱面对夏薛二人时那种胆小懦弱成功演绎,更显人物命运悲苦凄惨,令人同情。片中反面角色夏金桂的表现也是一大亮处,她行事嚣张陷害香菱,面对婆婆的管教不屑不顾,将薛府弄得鸡犬不宁,刘乐乐年纪虽小,却完全驾驭住乖戾悍妇夏金桂的形象。

此外,聪明灵秀、善良多情的宝玉,和善感性的贾母,骄横跋扈、仗势欺人的薛蟠等等,都凭借自然娴熟的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演员们也成功引发了社交媒体的热议,网友们纷纷在微博上自发为所喜爱的演员宣传打call,还通过制作图册、写真集的方式扩大影响力。

小戏骨剧口碑下滑,剧本改编问题突出

即便诚意十足,天真派《红楼梦之桃花诗社》的表现却不如预期。相较于《小戏骨白蛇传》《小戏骨放开那三国》《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小戏骨系列剧集,《红楼梦之桃花诗社》在网络播放量、观众口碑和讨论度等方面均有所不及,难掩口碑下滑的事实。

从豆瓣评分来看,《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获得了9.1的高分,最早走红的小戏骨系列翻拍剧《小戏骨白蛇传》也有8.6的好成绩,而天真派《红楼梦之桃花诗社》目前豆瓣评分仅为5.8分。

此外,从单网播放量来看,《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上线两月后突破2亿次,而此次《红楼梦之桃花诗社》截止目前播放量不足2000万次,要想追赶前作尚有一定难度。

从观众肯定和追捧小演员们的“神演技”到小戏骨系列翻拍剧口碑略有下滑,究其原因在于剧集缺乏创新性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小戏骨系列翻拍剧的特色在于少儿演员出众的演技,而剧本改编方面则一直处于短板,内容的拍摄依赖于原有的经典剧集,缺乏优秀的原创剧本。

此外,剧组将原本几十集的“长剧本”改为十几集甚至几个小时的“短剧本”的做法,对于剧本的驾驭是个不小的挑战。一旦改编不当,很容易拿来与原作进行比较,例如《天真派武林外传》的翻拍就不尽如人意,被网友认为“不够搞笑”。

《红楼梦之桃花诗社》上线后,主线混乱和情节冗杂是受到部分业内人士诟病的主要原因。部分影评人观后发表评论,导演刻意让香菱和晴雯成为本片的主角人物,以较多的片长讲述二人的生平,相比之下桃花诗社联诗的内容则显得相对单薄,违背了主次原则。

此外,剧中有意去强化晴雯和袭人的矛盾,将原著中不少麝月身上的剧情给了袭人,引起了部分原著粉的不满,认为此举伤害了袭人原本温柔宽厚的人物形象。

因此,面对反复播放的热门剧集,大部分观众对剧情梗概早已耳熟能详,当低龄化演员团队不再制造出新鲜感,他们的追剧兴趣往往难以持续。

加强创新与突破,精细化运作方为上策

在各类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和观众选择多样化的背景下,小戏骨系列翻拍剧要想真正实现市场化不可继续打“安全牌”,在精细化运作中追求创新与突破才是应有之策。

影视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用小演员翻拍经典剧的模式无法长久获利,小戏骨系列剧需要更加明确自身定位,强化剧本改编的能力。导演潘礼平曾在采访中表示,小戏骨剧原本是作为面向儿童的影视作品,对于大量成人观众的好评属意料之外。在第一部作品爆火之后,创作团队有意调整了战略,翻拍了《武林外传》《红楼梦》等经典热门剧集,不难看出团队在“教化儿童,传递经典”之余,争夺成人观众市场的野心。

从本质上来说,面向儿童和成人的影视作品有着明显差异,要想收割全年龄段观众群体尚有一定难度。出于对未成年人保护,儿童影视作品难免会对原作中复杂的情爱、暴力等元素进行删改,使原著的内核精神更容易被儿童观众理解,但这无疑是对原著剧目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一种损害。而对于熟知原著内容、生活阅历更丰富的成年观众而言,多样化创造性地解读作品更符合他们的收视趣向,简化文学作品内涵和底蕴的行为无异于“一出儿戏”。

因此,明确自身定位是小戏骨剧在创作之初就应思考的问题,根据群体特性的不同有区别的选择与改编剧本,在不伤害原作思想内核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呈现。

另一方面,现有的小戏骨系列翻拍剧很大程度上参考了该电视剧的经典蓝本,例如《小戏骨白蛇传》以1992年新白娘子传奇为蓝本,《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在人物造型上参考了87版《红楼梦》,在人物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演绎上难免会有他人的影子,这也是部分网友质疑小演员表演“照葫芦画瓢”的原因。

在未来的翻拍剧中,主动改“模仿式表演”为“创造式表演”,加强对人物心理的揣摩领悟,呈现更为走心本真的表演,小演员们方能继续惊艳观众。

即便算不上绝对的完美无暇,小戏骨系列翻拍剧依然为中国影视剧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蓬勃的生命力,将在未来拥有一片广阔的天地。小演员们的走红也绝不是偶然,对表演的热爱与梦想的执着一定会让他们走得更远,我们也期待更多怀揣表演梦想的优秀小演员们为大众带来更多良心好剧,创造更多美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