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环评审批效率!专家预审、绿色通道助力,1个月为企业疏通“卡”点

1732710446146203.jpg

“目前,我们的项目一期已经正式开工,单晶硅片光伏生产线产能规模达到了年产20GW,年产值约为25亿元。明年,我们还会加大投产,预计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11月28日,中威新能源(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威新能源”)安全环保部部长张遇军笑着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企业项目生产车间

而就在两个月之前,企业生产线还处于“空白”状态——中威新能源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对该项目申请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因此项目环评审批时缺失了一项关键材料,无法及时取得环评批复,迟迟未开工。

这让企业受了阻,如果按照常规流程收集资料、进行审批,那么开工的时间极有可能推迟到明年2月。这对他们而言,无疑错失了抢占光伏市场份额的良机。

开工迫在眉睫,困局如何打破?今年以来,成都市开展了“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9月6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双流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主动叩响了中威新能源的大门,并针对企业环评办理提供了专家预审、开辟了“绿色通道”等,让企业的环评审批用时压缩到1个月。

项目即将开工

却“卡”在一项材料上

中威新能源是通威集团的子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硅片制造等业务,在光伏硅片高精密切割领域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自动化水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今年年初,我们决定在成都市双流区落地单晶硅片光伏生产项目。”张遇军说,“企业租借了通威集团的生产车间及设施,但因企业法人不同,需作为新建项目申请总量污染物排放指标,这也导致我们的项目落地并进行环评审批时,缺失了这项关键材料。”

▲企业项目生产车间

此前,企业也尝试过自行申报。“但今年我们正处于技改时期,所以排污许可等资质都在变更,环评编制相应的资料一时无法收集完整。”张遇军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如果等收集完毕再进行环评申报,那么开工的时间有可能要推迟到明年2月。

而光伏项目发展的“痛点”也正在于时效性上。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光伏市场硅片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加上光伏市场的新项目、新工艺研发迭代速度很快,从项目的建设到产品下线的周期,仅有四五个月的时间。这也意味着,如果企业不迅速生产上市,抢抓机遇,那么很有可能失去一大部分市场。

“环评审批速度能不能更快?”9月6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双流生态环境局等针对企业问题诉求进行了现场答复,让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张遇军说,“生态环境部门现场提出了两个方式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诉求,一是组织专家容缺预审,二是开启‘绿色通道’极速审批,这就将环评审批的时间大幅缩短了。”

创新环评审批流程

将企业用时压缩到1个月

采访中,张遇军还向红星新闻记者展示了一张专家预审的现场图。在和企业交流后的第二天,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就立刻组织专家团队与企业环评报告编制人员碰了面。

“一方面,我们在正式受理环评报告之前,就提前组织了专家介入,针对企业项目环评报告中编制的专业性较强、把控较严的部分,进行了详细审查并提出修改建议,将项目环评审批制约因素和敏感问题在前端就解决了。避免在正式审查的时候环评报告被打回,提升审批效率。”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处工作人员郭子静表示,在专家预审3天后,企业的环评报告就正式“出炉”。

“另一方面,针对中威新能源这类绿色低碳产业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类的项目,我们加强市区两级统筹,积极挖掘其他项目总量减排空间,对该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优先保障,一周内,企业申请排放总量指标的难题得到了解决。”郭子静说。

▲市生态环境局走访服务企业现场

专家预审、企业申报、总量统筹等流程同步进行,与此同时,部门还开辟了“绿色通道”,做到“受理后即公示即审批”,一环紧“咬”着一环。

“按照正常流程,在资料都完备的情况下,环评报告书审批需要6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张遇军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生态环境部门的帮助下,一个月后,企业的环评就正式批复了,项目一期的单晶硅片光伏生产线,终于运转了起来。

推行专家预审、“绿色通道”极速审批

还将编制相关服务、指导手册

“没想到环评审批速度会这么快!从我们原来预料的明年2月开工,提前到今年10月份开工,压缩了4个月的时间,减轻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张遇军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项目一期的单晶硅片光伏生产线产能规模达到了年产20GW,年产值约为25亿元,“明年年产值有望将达到50亿元左右。”

“部门的帮助给了我们发展的信心,依托成都优质的营商环境,接下来我们还将增资扩产。在一期开工生产的基础上,明年3月底到4月初,我们将启动二期项目,未来还将在成都启动三期项目。”张遇军说。

▲专家预审现场

事实上,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已全面实行专家预审服务,开辟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极速审批,推动重大项目审批效率提高30%。此外,还保障了京东方LED、通威太阳能、比亚迪芯片等15个省市重点项目顺利开工,涉及投资额近1100亿元。

“接下来,我们还将进一步研究绿色通道优化路径,加快实施编制园区定制化生态环境保护服务手册,对园区规划环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准入等开展指导服务,为园区及园内企业纾困解难。”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同时,还将组织开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环评报告编制审批一站式指导手册的编制,为重点行业企业提供清晰、标准化的环评编制及审批路径。”

红星新闻记者 吕佳羽 图据受访单位

编辑 欧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