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陈奕迅张学友:追星的终极定义,就是和你一样优秀
若在网络上搜索“陈奕迅张学友”这两个相关字眼,会出现无数的相关讨论:
比较唱功、比较作品、讨论票房、论说贡献……尤其是最近陈奕迅刚刚推出了数字Ep,张学友正在全国巡演,强行把两个人拿来比较的阵势更是愈演愈烈,恨不得争个高下。就连两人的粉丝之间,也常常出现私底下的互殴局面,把两个人置于互不相容的地步。
这是两个歌手身前与身后的环境,一度被拿来各种比较,屡次有不合传言流出。
强者之间,处处是江湖。
但很少有人知道,张学友和陈奕迅私交甚好。
他去他的演唱会,他称赞他的后来居上;他为能够和他合唱高兴地直跺脚,他为他的高人气和首首金曲同乐。
不仅不存在太多网络上的争执,在有限的交集里反而是一种和睦的景象。
陈奕迅的成长,是张学友看在眼里的,他也为华语乐坛有这样才情出众的音乐人才而欣慰。而张学友于陈奕迅而言,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张学友是给他音乐力量的领路人,是他的偶像。
从粉丝迷弟到成为和偶像同台竞唱的天王巨星,陈奕迅完成了追星的最高成就。
陈奕迅早在多年前就表露出对张学友的追捧。
先是模仿。
王菲在唱歌生涯初期模仿邓丽君,那英模仿苏芮。而陈奕迅的出道之际,正赶上张学友如日中天的90年代,那时张学友几乎是全民偶像。
他,谢霆锋,周杰伦,王力宏等一批先后出道的男歌手,在求索阶段都有过模仿张学友的过程。
陈奕迅是算得上模仿者中的佼佼者了,不只是模仿张学友的发声口型和兰花指,也模仿到了张学友的发声位置。
于是,在1995年暑假期间回香港参加的TVB及华星唱片合办的第14届新秀歌唱大赛,虽然他还没有形成具化的演唱风格,但有厚度的声音、有跨度的表达等,已然让他有了杀敌之勇。
一首张学友的歌曲《望月》,助他在多个环节上获得高评分,成为了该届冠军并签下合约。
当然,这种模仿只是出现在新人阶段。打下了属于基础后,陈奕迅后来通过不断地磨砺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演唱风格,形成与华星后期,在新艺宝《U87》时基本夯实,到现在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
后又是称赞。
在乐坛,陈奕迅向来是不吝惜把张学友作为偶像挂在嘴边的,丝毫不亚于当下的迷弟迷妹:“四大天王中,我只买我偶像张学友的唱片”,说得斩钉截铁,殊不知这样的口无遮拦很容易得罪其余天王。
但两个人在90年代终是没有太大交集的。
若是真有,也是民间给的。
1993年,张学友被誉为“华语歌神”并得到普遍认可后,风头正盛,一时无两,专辑、演唱会等应接不暇。
“歌神”的头衔,许冠杰之后,方是张学友。张学友之后,陈奕迅也不甘人后。
2000年伊始的厚积薄发,陈奕迅也如同张学友一样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被誉为张学友的接班人,被民间称为第三代“歌神”。
到2003年,陈奕迅以《Special Thanks To...》入围金曲奖,当时入选的还有陶喆的《黑色柳丁》,萧煌奇的《你是我的眼》和张学友的《他在那里》。
不加费力地,陈奕迅获得了评委组的高度认可,拿下了第14届最佳国语男歌手奖。
要知道,上一次香港歌手拿下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还是张学友在95年创下的记录,而这次陈奕迅成了第二个拿下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奖的香港歌手。
8年的时间,陈奕迅跟紧了张学友的步伐。
“跟随”并不是“尾随”,有时候也是一种“超越”。
先前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修得过八级声乐证书的履历,把当代欧美通俗唱法和华语流行乐贯通,在拿下金曲奖后,陈奕迅很快褪去了当年身上的张学友的影子,找到了自己的歌路。
且不说作词有林夕和黄伟文,作曲有陈小霞、吴国敬、林一峰等人,陈奕迅个人气息的稳重、素养的精到、情感的累计……在华语乐坛的情歌中,他的个人风格颇具感染力地吸引了众多粉丝,歌曲细腻又直击人心,很多人都能在歌里看到自己。
成名以后的陈奕迅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不断的汲取养分,跳脱了原来的模子,凭借天赋、灵感以及进取认真的态度赢得歌迷的喜爱,走上了一条和张学友截然不同的音乐路线。
他是自成一派,有特质的音色,唱出了无数劲歌金曲:《十年》《浮夸》《红玫瑰》……
越是孤单,越是煽情。
如果张学友当年唱的是大都市的伤心愁绪,那么陈奕迅唱出了小我的孤单落寞。
这些,是陈奕迅的变化,而彼此的张学友也没有停滞不前。
如果说90年代的张学友是容易模仿的,是唱《吻别》《祝福》《忘记你我做不到》这类情歌金曲的张学友,那么尚可以通过模仿到唯妙唯肖的境界。
但进入90年代末,张学友先是参与策划、导演并主演了原创音乐剧《雪狼湖》,一度创造了香港音乐剧场次的最高纪录;拍电影,演技得到了无数人的认可;开演唱会,自己操刀演唱会的舞台;尝试不同类型的音乐,把爵士把玩得娴熟至极。
到了《醒着做梦》这张专辑,他又挑战起声音的极限,创造了最具震撼力的主打歌。
这些里外,成了两个人之间达成的特有默契。
张学友的进步,陈奕迅是看在眼里的,他也努力去追赶偶像前进的方向,成了一个更牛逼的自己。
或许正是在各自音乐路上的你追我赶,才撑起了彼此的一片音乐净土吧!
但直到13年,两个人才有机会得以正式合作。
之前的“合作”,无非是同一首歌的互唱,一首《约定》,一首陈百强的《等》,两个人分别在不同场合唱起了这两首歌。
同一首歌,两个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理解。
当然,陈奕迅也翻唱过张学友的诸如《遥远的他》《头发乱了》等歌曲。
作为一个粉丝,陈奕迅对张学友歌曲的重新演绎也可谓是堪称经典。
这一次,两个人为香港合唱了一首《同舟之情》,陈奕迅也第一次实现了和偶像张学友合唱的梦想。
还有天地能前往
还有生命发光
腾跃于闹市海港
爱在旧城窄巷
谁也经历过迷惘
陈奕迅当时因为工作关系迟到了一个小时,不过并没有影响两个人的情绪。后来他也回忆了当时的场景:“看到他唱得喉咙在震动,我也震。”互相大爆争唱和音,结果总是张学友争赢。
那是两个人的第一次合唱,只用了两、三个小时,凭借娴熟的技术、精湛的演唱基本没浪费太多时间就录完了。
仿佛知心知性似的,粉丝和偶像和合唱一拍即合,有了一个相当完美的呈现。
也是这一年的7月19日,陈奕迅个人 Eason’s LIFE的第13场演唱会,在台下当观众的张学友突然现身。
两人在完全没有彩排的情况下,合唱了张学友的经典作品《每天爱你多一些》。
台上的人默契十足,台下的人如痴如醉。
这场跨世纪的合作,成为了歌迷心中的经典。
每天爱你多一些-张学友&陈奕迅
去年十月,陈奕迅和张学友的演唱会档期无意间重合,一个人在鸟巢连嗨两天,一个人在五棵松连唱三天,欢迎谁更受欢迎的讨论又一次甚嚣尘上。
即便是如此,在张学友北京站最后一天,陈奕迅也抽出身子去北京看了张学友演唱会。
结果自然是不用多说,期望地去,满意地回来。
即便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歌手,陈奕迅仍把张学友奉为自己心中的偶像,用他来激励自己。
等到了香港站,陈奕迅又迫不及待得在后台和学友合照,按捺不住自己的小粉丝情绪。
耍宝,不矜持,没有了偶像架子。
在偶像面前,他不再是偶像;在偶像面前,他成了更好的自己。
陈奕迅用身体力行诠释了追星的终极定义,和偶像一样优秀,和偶像一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