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方有两个“挺台”动作受到岛内媒体关注。其一,在美众议院通过的2026财年国防拨款法案中,包含了一项金额为5亿美元的军援台湾项目。该笔资金由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管理,用于所谓“台湾安全合作倡议”,可供美国防长在国务卿同意下使用,向台湾提供防御物资及服务、军事教育与训练等援助。其二,美参议院“强烈建议”五角大楼邀请台湾参加2026年环太平洋军演,如果未邀请,需要防长向国会说明理由。
在民进党当局看来,上述举措都是美方“挺台”的“有力证明”,既有资金支持,又有“安全倡议”;既加码“援台”力度,也强调美台军事合作,用来做“大内宣”再合适不过。然而,联系美方多年来的行为模式就会发现, 以上“口惠”,很难落实到位;即便参众两院的提议得到美国总统的同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往往会大打折扣,于台湾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本届美国政府奉行“美国优先”策略。而参众两院上述举措实际上并不符合美方利益。有共和党众议员就提议,删除对台5亿美元的军援经费,理由是这笔费用比2025财政年度多了1亿美元,只会增加台湾对美依赖;美国已自顾不暇,“也 不该挑起和中国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该议员说法不仅符合“美国优先”的政治正确,也顾忌到当前美国政府囊中羞涩的实际状况,但为何如此“忠言”却没有被通过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台湾游说团体对美国议员的“收买”。有分析指出,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国会始终是中美沟通的最大障碍。 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美国优先”的“国策”被一部分参众议员调整为“美国议员优先”,国家长远利益则成为次要命题。
此外,由于参众两院通过的法案仍需总统批准后方能生效,使得参众议员在相关表态上更加肆无忌惮,不计后果。他们的刺激性发言虽然大部分都会被行政机构“过滤”掉,但嘴炮连天的过程,却可以为台当局“大内宣”提供素材,作为被收买方的美参众议员有所交代,作为收买方的台当局有所获得,形成“互惠”,让美国“挺台”与台湾“倚美”的戏码持续上演。
不过美台场面上的“你侬我侬”,无法为现实当中美方的“弃台”进程踩下刹车。 美方的终极剧本是“毁台制中”,所谓“武装台湾”云云只是这一策略的阶段性目标。民进党当局始终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台湾不会因为极高的服从性而摆脱“棋子”命运,恰恰相反,台当局越是谄媚、顺从,越会客观上加快美方“毁台”速度,将2300万台湾民众推到战争的悬崖边。
美方“挺台”的空洞性和虚伪性,理应成为各界认识所谓“美台关系”的起点和常识。但民进党当局利用媒体网军打造的“信息茧房”却通过各种障眼法及诡辩,试图让台湾社会大众模糊焦点、忽视问题本质。不过 民进党的骗术一方面低估了台湾民智,一方面也低估美方的重锤。
如果民进党长期贩售的“美台关系史上最好”成立,那么如何解释在特朗普关税战当中,台湾地区不仅未被豁免,反而最初被课以32%的重税?当民进党利用各种算法或梗图试图夸大美国援台的5亿美金规模何其庞大时,又如何解释美方仅从台积电一家身上就扒下1600亿美金?
此类“悖论”不胜枚举。事实证明,民进党消耗再多纳税钱,也只能买到美国参众议员的“口惠”而已。 台湾的命运如果绑在美国身上,当前形同“自残”,未来形同“自杀”。(文/关其行)
[责任编辑: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