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 3 年!基药目录,最新消息来了

本文作者:关麟

时隔 6 年,基药目录终于要调整了?

11 月 22 日,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重磅发布《关于完善改革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文件提出,各级卫健委组织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需求进行评估,组织用药遴选和调整。

文件截图

此举被业内解读为基药目录或将更新的讯号——当前实行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 年版)》实际上已「超期服役」3 年。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国家卫健委多次答复基药目录相关问题,表示将逐步、有序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 04658 号(医疗卫生类 403 号)提案答复的函

最新文件释放哪些信息?新版基药目录究竟何时来,又会有哪些变化?

医保目录的敲门砖,为什么迟迟难更新?

基本药物的概念最初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在 1977 年提出,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医疗机构配备使用药品的依据。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括两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和其他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部分,覆盖范围广泛。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自 2009 年设立以来,曾在 2012 年、2018 年做过两次调整,此次或是第三次调整。最新的 2018 版的基药目录总计 685 个,其中有 268 种中成药品种(含民族药),西药品种 417 种。

另一个容易混淆的常见概念是医保药物目录。

医保药品,即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给付范围内的药品,主要可分为甲类药品和乙类药品两种。甲类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价格或治疗费用较低的药品;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或治疗费用略高的药品。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 年)》截图

进入基药目录,往往也被视作进入医保目录的敲门砖。

如在《2020 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方案》中就提到,拟新增药品范围包括,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 年版)》的药品。

又如在 2018 年目录调整新增的药品品种中,有 11 个药品为非医保药品,主要是临床必需、疗效确切的药品,比如直接抗病毒药物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专家一致认为可以治愈丙肝,疗效确切。

在进入基药目录的第二年,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成功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价格从一个疗程近 7 万元进入「千元时代」。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 2023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申报材料 (公示版)

除此之外,基药目录与医保目录之间,还有一大差别在于调整流程。

要进入医保目录,需要药企的自主申报、专家评审,再到测算、现场谈判,最终公布结果。

而进入基药目录流程,则全程由国家基本药物专家进行技术评价、形成备选目录、进行审核投票,最终定稿。

《关于印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的通知》截图

有业内人士指出,每一次基药目录的调整都需要对国内已上市的所有批文库的产品做一次筛选。专家组形成的备选目录将涉及高达 5000 个品种,最终确定数百个正式进入名单,工作量比医保目录调整而言更为复杂。

「超期服役」3 年,当基药目录跟不上用药需求

2018 年《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和 2021 年《国家基药目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中,曾明确指出,基药目录的调整周期原则上不超过 3 年。

也就是说,如今这份现行的 2018 版基药目录,实际上已「超期服役」了 3 年。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 年版)》截图

「超龄」带来的结果是「脱节」。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基药目录逐渐出现了跟不上用药需求、临床使用量不足。不仅如此,由于基药考核与集采药品存在冲突等问题,使得基药目录在临床实践中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

2014 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允许基层医疗机构在医保或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中,配备使用一定数量或比例的非基本药品。

对此,业内认为,医保药物与基药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有人质疑,基药目录是否已经「名存实亡」?

2023 年 4 月 10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 2021 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中明确指出,基本药物主体地位不明显,二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 45.73%,较 2020 年下降 1.06 个百分比。

不仅如此,随着更多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新药纳入基本医保目录,调整进度显著落后的基本药物目录已难以满足这些患者的日常用药需求,尤其是在基层。

根据著名的「986」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不低于 90%、80%、60%。

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

高达九成的配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层诊疗的「发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谭秋成及团队曾在 2020 年 8~11 月期间,对湖南、江苏、广东、江西、广西等地 76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展开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一些效果很好、居民长期习惯服用的常用药进不了基本药物目录,如三九感冒灵、麝香壮骨膏、维生素 B1 和 B12、治脑梗的药等;妇科和儿科方面的药品种很少;农村痛风的人多,但没有药。

除此之外,该调研还发现:在基层,同一种基本药物可供选择的产品太少,以头孢曲松为例,要么是 1 元的,要么是 40 元的。「质量好的基本药物卫生院采购不上;价格便宜的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浪费资源,影响卫生院的声誉。」

这样的限制,推动着本可以在基层完成诊疗的患者,再次回到大医院「开药」,相应的医疗花费也水涨船高。

3 年内建立这个用药目录,调整周期不超过 1 年

多重问题亟待解决,基药目录的更新已势在必行。

在最新发布的《关于完善改革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一文中,首当其冲的一大方向,就是「规范和优化基层用药种类」。

文件截图

文件提出: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要统筹确定紧密型医联体用药目录,注重上下转诊用药需求,做好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用药种类衔接,规范扩展基层联动药品种类,切实增强慢性病、常见病患者用药可及性。

同时,这份紧密型医联体用药目录应当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变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等情况实行动态调整,调整周期不超过 1 年。

不仅如此,文件还提出,紧密型医联体可作为整体研究确定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的品种数量,通过处方实时查阅、互认共享,为慢性病、常见病复诊患者开具处方,优化药品配送服务,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病用药不受『一品两规』限定,保障各成员单位在用药目录范围内合理配备使用药品。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基药目录在临床上的使用或将更为灵活。

图文无关(图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相似的趋势在此前也早有验证。

曾有湖南某三甲医院负责人透露:「在医院执行层面,基药、 国谈药品政策之间有矛盾。虽然谈判药品费用不纳入总额控制范围和『药占比』考核,但是对医院基药用药数量和金额有所要求。由于国谈品种都是非基药且价格昂贵,所以有时国谈药很难大量使用,担心影响基药考核。」

于是,2021 年国家卫健委《关于引发长期处方管理规范》的文件首先进行了松绑:对于临床来说,各地医保部门支付长期处方开具的符合规定的药品费用,不对单张处方的数量、金额等作限制。

当然,灵活并不意味着基药目录的重要性将不复从前。

在 2018 年的基本药物目录解读中,卫健委就提到:基本药物是临床首选、优先使用的一线药品,随着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断深入,从保证供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角度,基本药物目录的指导性作用只会加强、不会被淡化。

最新文件指出,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主体的用药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在 2024 年年底开始,到 2027 年全面建立。

可以肯定的是,当「强基层」的概念仍贯穿了医改规划始终。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集采、DRGs、总额预付等的落地,在整个药品链条中,上游的「钱」逐渐累计,留给药品本身的可选余地也变得宽裕,时隔 6 年后,基药目录如果更新,其覆盖面也必然进一步扩大。(策划:z_popeye|监制:carollero)

题图来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参考资料:

[1]刘文生. 北京将统一药品目录 基药制度名存实亡[J]. 中国医院院长, 2015.

[2]http://www.nhc.gov.cn/yaozs/s3582/201810/de12303b26a046e49d725f375fb31315.shtml.

[3]https://www.gov.cn/gzdt/2009-08/18/content_1395524_3.htm.

[4]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11/content_6988935.htm.

[5]齐欣. 基药目录管理主推临床综合评价 但非遴选唯一影响因子[N]. 医药经济报, 2021-12-13(001).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