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20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北京曜阳公益基金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在广东省茂名市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科技助力养老服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会专家表示,发展好养老服务业,迫切需要通过有效汇聚和创新性地配置政府、社会、市场与家庭及个人的资源,以及建立高效协同的运行机制来解决养老问题。
“超常规的老龄化需要以超常规举措来发展养老服务业。”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表示:“要突破发达国家应对老龄化的一般市场逻辑与社会逻辑,充分发挥中国制度的优势,创新性地配置资源并寻求适合国情的养老服务发展新路,因地制宜、综合应对、多条腿走路。”
既要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更要让年轻活力老年人发挥作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全国老龄办党组书记王建军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五点:一是践行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观,保持健康身体,主动参与社会,更好地做到老有所为;二是完善法律制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退休制度,依法保护老年劳动者的的权益,真正实现老有所为;三是承认老年人在家庭照顾领域的贡献,承认家庭照顾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四是建立家庭老年照顾的喘息服务,减轻照顾者压力;五是发挥老年大学的作用,解决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渠道和平台问题。
在谈到发展银发经济时,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原一级巡视员郝福庆认为,首先要明确银发经济的内涵、外延和意义,强调银发经济是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包括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和。“当前,银发经济发展存在低估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忽视老年人独立的根本需求、重智慧形式轻服务等误区。银发经济的未来走向在于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智能化、融合化和规范化。”郝福庆说。
主论坛后,举办了“科技助力养老服务院企论坛”和“科技助力养老服务圆桌会议”。多位与会专家学者、养老院院长、企业家等进行了演讲和经验分享。与会者一致认为,未来五年将是全面应对老龄化的关键窗口期,在进一步提高认识、优化制度安排、健全政策体系、汇聚各方资源共同应对老龄化的同时,特别需要重视借助科技的力量来解决人力不足、提升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问题,并促使养老服务业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敖蓉)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