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上空的“孔雀鱼”——中国空军美制马丁B-10轰炸机

1938年5月20日,中国空军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纸弹轰炸”行动(比杜立特率领B-25空袭东京早4年)。中国空军12名空勤人员驾驶两架美制马丁B-10轰炸机在夜色的掩护下,从汉口起飞,经东海上空,自宁波出海后先转向南,然后才向着日本九州的方向飞去。凌晨2时20分,空勤人员驾驶飞机飞临九州。2时45分,飞机抵达九州的重要城市长崎。在长崎上空散发《告日本国民书》、《告日本工人书》、《反战同盟告日本士兵书》等传单共计100万余份,这些传单警告日本民众“万吨炸弹随时可至”,旨在心理上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长崎撒下传单后,中国空军的这两架轰炸机飞越多良岳,有明海,经久留米市而飞抵达福冈,遂于福冈市上空盘旋、散发传单小册。离福冈后,绕飞九州北部一圈,散发传单,最后向西从容返航归来。此次行动由徐焕升担任队长,是中国空军首次对日本本土进行空袭,虽然未投掷炸弹,但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马丁B-10轰炸机涂装

马丁B-10(Martin B-10)

马丁B-10是美国陆军航空队首次投入使用的常规全金属单翼轰炸机,于1934年6月服役。它也是首款性能优于当时陆军战斗机的量产轰炸机。这架飞机外形紧凑,拥有一个“大肚腩”,看起来像蝌蚪或怀孕的孔雀鱼。尽管如此,马丁B-10的飞行速度超越了当时绝大多数的战斗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可以被认为是所有后来高速轰炸机的鼻祖。

设计与开发

1929年12月,美国陆军航空队装备局发布了一架双引擎轰炸机的技术招标。次年8月,马丁飞机公司提交了两个项目参与竞标——一种双翼飞机方案和一种单翼飞机方案。第一个选项因过于保守而被拒绝,第二个选项又似乎过于创新。美国陆军航空队装备局纠正了任务要求,之后单翼飞机项目方案才最终确定。但即使金国修改后的方案,也不能让美国陆军航空队装备局满意。然而,马丁公司管理层对这架飞机的前景深信不疑,决定自费建造一架原型机。

1932年1月,这架名为“Martin 123”的飞机首次起飞。这是一架悬臂式全金属单翼飞机,与之前的美国双引擎轰炸机原型——道格拉斯Y1B-7和波音YB-9(XB-901)截然不同。

Douglas Y1B-7

Boeing YB-9

Martin 123

新飞机采用了当时航空工业的所有新技术。流线形机身,椭圆形横截面,可伸缩入发动机短舱的主起落架。波纹板仅用于机身上部和下部的蒙皮;侧面、机翼和尾翼覆盖着光滑的铝合金蒙皮(具有更高耐腐蚀性)。飞机采用悬臂下单翼的布局,有助于屏蔽飞机的发动机噪声提高舒适性,让飞机的起降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原型机安装两台WrightSR-1820E发动机,每台发动机600马力,覆盖有挡风玻璃引擎盖和狭窄的环形整流罩。所有机组人员(共有三人)最初都被安置在顶部开放的驾驶舱中。没有安装小型武器,但该项目提供了三挺和步枪同口径的航空机枪-在机头和后驾驶舱,以及在飞机尾部下方的舱口。炸弹被放置在一个宽敞的机身炸弹舱中。

首次飞行清楚地展示了新型轰炸机的潜力。该飞机的最高速度超过300公里/小时,当时最好的美国战斗机CurtissP-6E的最大时速也只有316公里/小时。

美制CurtissP-6E战斗机

美国陆军航空队领导层对这架飞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32年3月20日,Martin123被莱特菲尔德接受正式测试,名称为XB-907。试飞员高度评价了这架飞机。在测试期间,该轰炸机不断改进。初秋时节,飞机上安装了机头炮塔。同时,发动机换装了马力更加强劲的R-1820-19(每个675马力)发动机。由于安装了全套武器装备、新发动机和一些结构加固件,起飞重量增加了约800公斤。1932年10月改进的XB-907A显示速度为333公里/小时。当时,双翼战斗机根本没有机会拦截这样的轰炸机。由于制造了这么一款新型轰炸机,马丁公司被授予“航空成就奖”——科尔利奖杯。

Martin XB-907A(外形上已经和后来的Martin B-10相差不大了)

1933年1月17日,美国陆军航空队下达了48架飞机的订单。与此同时,军队还从马丁公司购买了XB-907A(以前被认为是临时提供的测试)。与XB-907A相比,定型的轰炸机的机身进行了许多更改。交付给陆军的XB-10与原始飞机有重大不同。Martin 123有NACA整流罩环,而XB-10有全发动机整流罩以减少阻力。它还配备了两台675马力(503千瓦)的莱特R-1820-19发动机,翼展增加了8英尺(2.4米),并且有一个封闭的机头炮塔。当XB-10在1932年6月的试验中飞行时,它在6000英尺(1830米)的高度达到了惊人的197英里/小时(317公里/小时)的最大速度。对于之前由一名飞行员、一名前炮手兼投弹手和另一名后炮手组成的机组人员配置,后来增加了一名无线电作员,他也成为了舱口机枪的炮手。所有这些变化都在XB-907A上进行了测试,XB-10是该系列的标准型号。该系列飞机的生产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一家工厂进行。

美国陆军航空队征用的 B-10(型号139WH-3)

B-10的机身还用于B-12、B-13、B-14、A-15和O-45型号,这些型号使用普惠发动机而非莱特旋风发动机。所有型号共生产了348架,其中美国陆军航空队是最大的用户,拥有166架,其次是荷属东印度航空队,拥有121架。

B-10引领了快速轰炸机设计的变革潮流。其全金属单翼结构以及封闭座舱、旋转炮塔、可收放起落架、内置弹舱和全发动机整流罩等特性,成为接下来几十年全球轰炸机设计的标准。它的出现使所有现役轰炸机都变得过时。

运用历史

1935年,美国陆军航空队又订购了103架B-10B轰炸机。这些飞机与YB-10只有细微差别。1935年7月开始交付。B-10B服役于兰利菲尔德的第2轰炸大队、米切尔菲尔德的第9轰炸大队、马奇菲尔德的第19轰炸大队、巴拿马运河区的第6混合大队以及菲律宾的第4混合大队。除了常规的轰炸任务外,一些经过改装的YB-10和B-12A还在一段时间内被用于沿海巡逻,安装了大型双浮筒。

安装了大型双浮筒用于沿海巡逻的马丁B-10

马丁139型号是马丁B-10的出口版本。凭借先进的性能,马丁公司对B-10的出口前景充满信心。

美国陆军航空队拥有马丁139型号的优先权。1936年陆军航空队的订单完成后,马丁公司获得了出口马丁139型号的许可。例如,1937年4月向暹罗出售了6架由莱特R-1820-G3旋风发动机提供动力的139W型号;1937年9月向土耳其出售了20架由R-1820-G2发动机提供动力的139W型号。向中国空军出口的139WC型号等等。

荷兰的马丁166轰炸机在抗击日军入侵东南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战斗中日夜奋战。166型号的性能优于该战区的日本中型轰炸机。

后续影响

在诞生之时,B-10B是非常先进的轰炸机,以至于亨利·H·阿诺德将军将其描述为当时的空中力量奇迹。它比任何双翼轰炸机快50%,也比任何当时任何战斗机都快。B-10引发了轰炸机设计的变革;它的出现使当时所有现役轰炸机都变得过时。

20世纪30年代末轰炸机设计的迅速发展意味着到美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B-10已经落后(战争是科技最好的催化剂)。在中国和东南亚作战的马丁139型号与早期战争中的其他中型轰炸机一样,存在装甲和火力不足的缺点,同时在速度上又无法摆脱最新的战斗机追击。尽管如此,马丁166型号在当时(1942年初)的各种中型轰炸机中性能最佳。

马丁146型号是一种现代化设计的失败尝试,它参加了1934-1935年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远程轰炸机设计竞赛,但输给了道格拉斯B-18和更大的波音B-17。有趣的是,B-18并没有比B-10好多少,实际上还不如最新的B-10型号——166型号。

马丁146型

型号

马丁123型号

马丁公司的自筹项目,XB-10的前身,作为该系列的原型,建造了1架。

马丁123(Martin 123)

XB-907

美国陆军对123型号的评估称呼,开放式座舱,配备两台莱特SR-120-E发动机,于1932年4月交付。

XB-907

XB-907A

马丁将XB-907返回美国陆军进行进一步作战试验后进行了改装,配备更大的翼展和两台莱特R-1820-19发动机。

Martin XB-907A

XB-10

美国陆军航空队购买时的原型称呼,经过改装的XB-907A,配备了封闭座舱和炮塔以及单支柱起落架。

XB-10

马丁139、139A和139B型号,陆军航空队版本,建造了165架。

马丁139B(Martin 139B)

YB-10

139A型号,XB-10的试验和生产版本,机组人员减少到3人,配备两台675马力/503千瓦的R-1820-25发动机,建造了14架,其中一些暂时作为水上飞机飞行。

YB-10

YB-10A

YB-10A与YB-10的区别仅在于发动机。它使用了莱特R-1820-31涡轮增压发动机,使其能够达到236英里/小时(380公里/小时)的速度。这使得它成为B-10系列中最快的飞机。尽管有这一优势,但只建造了一架,作为试验机。

B-10

据一个消息来源称,1936年又订购了两架。

B-10B

139型号,主要生产版本,配备两台775马力(578千瓦)的R-1820-33发动机,建造了105架,于1936年8月交付。

B-10B

B-10M

据一个消息来源称,这些是被改装为靶机的B-10B。据马丁自己的档案显示,这是YB-10测试后的称呼,然后用于航空邮件和阿拉斯加任务,14架中有13架在1940年4月仍在服役。

RB-10MA

一架前荷兰东印度空军的139WH-3A型号于1942年7月被征用,并从澳大利亚飞往美国。

YB-12

139B型号。配备250或500加仑的浮力舱以确保水上飞行的安全,以及两台普惠R-1690-11“大黄蜂”发动机。这些775马力(578千瓦)的发动机提供了与B-10B(218英里/小时,351公里/小时)相似的性能,建造了7架,1940年4月仍有5架在服役。

YB-12

(Y)B-12A

YB-12的生产版本,在弹舱中配备了一个365加仑(1381升)的油箱,使B-12A的作战航程达到1240英里(1995公里),建造了25架,1940年4月仍有23架在服役。

YB-13

由两台700马力(522千瓦)的普惠R-1860-17发动机提供动力的YB-10的重新发动机版本。曾有10架订单,但在生产开始前被取消,未建造。

XB-14

为了测试新的900马力普惠YR-1830-9“双黄蜂”发动机而建造的一架飞机,测试后被改回YB-12。

A-15

YB-10的提议攻击型号,配备两台750马力(559千瓦)的R-1820-25发动机,从未建造。合同授予了A-14“沙鸡”。

YO-45

配备两台750马力莱特R-1820-17发动机,提议的高速侦察角色,建造了一架。

139W型号

出口版本,建造了100架(包括166型号在内共182架)。

139WA型号

马丁公司为阿根廷展示的型号。

马丁 139W B-501,1943 年左右再次飞越布宜诺斯艾利斯

139WAA型号

出口到阿根廷陆军的型号,建造了26架,于1938年4月交付。

139WAN型号

出口到阿根廷海军的型号,建造了12架,于1937年11月交付。

139WC和WC-2型号

出口到中国的型号,分别建造了6架和3架,分别于1937年2月和8月交付。

中国空军139WH型号

出口到荷兰的型号,在荷属东印度群岛使用。以WH(-1)(建造了13架,于1937年2月交付)和WH-2(建造了26架,于1938年3月交付)的批次系列生产。

139WH-2型和139WH-3型重新设计的机翼、机头和单个“玻璃屋”座舱,发动机与机身之间的炸弹挂架,以及更好的发动机。WH-3型号配备两台900马力(671千瓦)的R-1820-G5发动机(建造了40架,于1938年9月交付),WH-3A型号配备两台1000马力(671千瓦)的R-1820-G-105A发动机(建造了42架,于1940年3月交付)。有了炸弹挂架,可以在较短航程内将炸弹载荷加倍。荷兰后续自行建造了121架。

139WH-2型

139WH-3型

139WR型号

向苏联展示的单架飞机。

139WSM和WSM-2型号

出口到暹罗的型号,分别建造了3架和3架,分别于1937年3月和4月交付。

139WSP型号

提议由西班牙CASA公司授权生产的版本,生产被美国国务院阻止。

139WT型号

出口到土耳其的型号,建造了20架,于1937年9月交付。

166型号

最终版本,也称为139WH-3和139WH-3A。

139WH-2 型

139WH-3 型

使用者

阿根廷:

阿根廷空军接收了27架139W/WAA型号飞机。阿根廷海军-阿根廷海军航空兵接收了13架139WAN型号飞机。

中国国民党空军(1912-1949):

荷兰:荷兰皇家东印度陆军航空队

菲律宾:菲律宾陆军航空队(=美国远东空军菲律宾分遣队)

Martin B-10 at Manila, 1937

1937年停在马尼拉附近机场的一架马丁B-10轰炸机,背景是美制 Thomas-Morse O-19侦察机

第28轰炸中队装备17 架马丁B-10轰炸机

暹罗(泰国):

泰国皇家空军于1937年4月接收了6架139W型号飞机,并在1940-41年的法-泰战争以及1942年对缅甸的入侵行动中使用。1942年,日本又给了他们9架荷兰的二手飞机。这些飞机一直服役到1949年。

土耳其:土耳其空军于1937年9月接收了20架139W型号飞机。

苏联:苏联空军购买了一架飞机用于评估。

美国:美国陆军航空队

日本:日军在侵略荷属东印度时也缴获了数架马丁139轰炸机

存世的飞机

唯一幸存的完整B-10展示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附近的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的美国国家空军博物馆。这架飞机被涂装成1934年阿拉斯加飞行中使用的B-10。它是一架1938年卖给阿根廷的出口型号。这架飞机作为地面机组人员的训练机幸存下来,直到20世纪60年代,阿根廷空军仍在使用它来训练其地面机组人员。空军博物馆进行了全面搜索,寻找任何幸存的B-10遗骸,并最终发现了这架飞机。1970年,阿根廷政府在有美国大使出席的正式仪式上将这架不完整的机身捐赠给美国政府。这架飞机由德克萨斯州凯利空军基地的空军预备役第96维护中队(机动)在1973-1976年进行了修复,并于1976年展出。

在博物馆颐养天年的马丁B-10

性能参数

-机组:4人,包括飞行员、副驾驶/无线电操作员、轰炸员/炮手、炮手

-机身长度:44英尺9英寸(13.6米)

-翼展:70英尺6英寸(21.5米)

-机高:15英尺5英寸(4.7米)和11英尺5英寸(3.5米)

-机翼面积:678平方英尺(63平方米)和683平方英尺(64平方米)

-空重:9681磅(4391千克)和10322磅(4682千克)

-载重:14700磅(6680千克)和15624磅(7085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6400磅(7440千克)

-发动机:2×莱特R-1820-33(G-102)“旋风”发动机,每台775马力(578千瓦)和1000马力(746千瓦)

-最大速度:213英里/小时(343公里/小时)和241英里/小时(388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193英里/小时(311公里/小时)和186英里/小时(299公里/小时)

-航程:1240英里(1996公里)和1740英里(2800公里)

-服务升限:24200英尺(7380米)和28215英尺(8600米)

-爬升率:1380英尺/分钟(420米/分钟)和1939英尺/分钟(591米/分钟)

-翼载荷:21.7磅/平方英尺(106千克/平方米)和22.9磅/平方英尺(111千克/平方米)

-功率/质量比:0.105马力/磅(0.173千瓦/千克)和0.128马力/磅(0.211千瓦/千克)

武器装备

-机枪:3×0.30英寸(7.62毫米)勃朗宁机枪,分别安装在机头、背部和腹部位置

-炸弹:2260磅(1030千克)和4520磅(2060千克)

最后附上宫崎骏老爷子的杂想笔记中的漫画

(马丁139是不是很像条有着大肚腩的鱼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