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并文=沈铭
01.海鸥 DF-1 相机
计划经济时期,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的主导下,中国工业产品朝着完全自主发展的方向前行,品种涵盖方方面面,照相机也不例外。
虽然大部分相机产品均参考过国外相应产品,但在材料生产、设计、开模具、机加工到整机装配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并形成生产规模,且品种繁多,一度为国内市场提供了必要的需求支持,成为该时期奢侈品的一面旗帜。
海鸥相机是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在消费者中具有很高认知度,尤其 120 双反和 135 单反相机成为当时百姓梦寐以求的产品。
我在 1970 年代也曾迷恋过海鸥单反,那时我在人大附中工作,人民大学复校初期曾因教学需要批量购置过国产单反相机,供新闻系和档案系使用,但主要产品是哈尔滨电表仪器厂生产的孔雀 DF 单反相机,仅有少量海鸥 DF 单反相机。
档案系当时有一部海鸥 DF,因我与档案系实验室主管较熟,得以借来满足了一下心愿。记得那是 1979 年,拿着海鸥 DF 单反相机在公共场所拍照总会引来注目。
那时北京市场的胶卷主要是保定的代代红(DDH)、南方和上海三大品牌,不过说实话,海鸥 DF 的使用故障确实高了些,卷片时经常卡卷,甚至卷烂胶卷(卷坏胶卷边缘的过片齿孔)。
为了应对卡卷问题,DF 相机和暗袋总是绑在一起用。而我常用的国产长城 SZ-1、东德产爱克山泰 EXA 0 和 KODAK 35 相机就没这个问题。
02.海鸥 DF-1 上保留了 DF 的X闪光插口,但去掉了万次闪光灯插口
海鸥 DF-1 是上海照相机总厂 1969 年研制,1971 年投放市场的产品,该机名义上是海鸥 DF 的改良型,实际是简化版,将 DF 机身侧面的单次、万次闪光灯两个插口简化为一个单次闪光灯插口(图02),将不常用的反光镜预升功能、标配镜头上的景深预测钮也简化掉了。
同时进行了一些改良,如调焦屏改为带裂像的菲涅尔屏,提高了调焦精度;增加了单触点热靴插座(图03),支持闪光灯即插即用;后期版本的闪光同步速度也由原先的 1/45 秒提高到 1/60 秒。
03.海鸥 DF-1 增加了海鸥 DF 上没有的热靴插座
整体工艺较海鸥 DF 有所提高,故障率大幅下降,不但可以放心使用,而且皮实耐用。1982 年,海鸥 DF-1 名列全国质量评比单反类第一名。
由于 DF-1 机身编号前有 102 字样(图04)(后期该字样位置有所变动),故有玩家称其为海鸥 102,以示与其他 DF 的区别。有资料显示,102 版共生产了 4 万台,这一数字在我国量产相机中并不算多,但也不算少。
04.海鸥 DF-1 机身编号上带有 102 字样
海鸥 DF-1 的市场口碑不错,当年和我一起玩儿摄影的朋友中有些人购买了这一机型,反映甚好。1980 年代初,我准备购买一台单反相机,在海鸥 DF-1 还是理光 CR-5 之间着实纠结了一阵子。
当时 DF-1 市场价为 460 元,而 CR-5 为 430 元,后来考虑到理光 CR-5 有测光且便宜些,最终还是买了理光 CR-5。但对全金属的海鸥 DF-1 仍念念不忘。接触到海鸥 DF-1 是 1980 年代末的事,那时我已少用国产相机,由于工作需要,单位给我配备的是一套尼康产品。
05.早期海鸥 DF-1 同步速度为 1/45 秒,速度盘上表示闪光同步速度的红色X标志位于表示 1/30 秒的 30 和表示 1/60 秒的 60 之间
一次会议上,一位代表拿着海鸥 DF-1 要我帮他留影,随手使用中感觉输片流畅、调焦精细、还有相机特有的香气(进入工程塑料时代这种香气不复存在),除快门声音偏大外,其他方面较印象中的海鸥 DF 有很大提高。后来我自己也收藏了一部同步速度为 1/45 秒的老版海鸥 DF-1 相机(图05)。
2013 年我参与了中国文联、新华社和中摄协联合主办的“同筑中国梦 百年跨越史——中国摄影与科技”影展的策展工作。开幕式那天,在“中国照相机”展厅内一些参观者驻足海鸥 DF-1 前表示曾经用过此机,感到很亲切(图06)。
其实我并未用海鸥 DF-1 拍过一个完整胶卷,展会后我便翻出了自己藏品中白色机身版的 DF-1 相机,策展中对整个国产相机历史的回顾让我有了再用一下这台相机的冲动。
06.“中国照相机”展厅内展出的海鸥 DF-1 相机
我从冰箱里拿出一个胶卷,第一次挂在标有“中国上海”字样的 DF-1 相机上(图07),希望再度感受国产胶片相机的魅力。没有测光、不用电池、全金属结构、全光学玻璃镜头……
这些带有时代印记的产品记述着中国相机的历史,也带给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对非数字化摄影的回忆。
07.DF-1 机身底部标有“中国上海”字样
海鸥 DF-1 机身稳重,质感强烈,相比塑料机身的日系单反相机来说,更加显示出经典的一面。尤其是焦距 58mm,最大光圈 F2.0 的海鸥多层加膜镜头(HAIOU-64 MC)(图08),采用六片四组双高斯结构,光学素质优良,拍出的影像清晰、色彩丰富,与日系同级镜头相比几乎没有差异。
海鸥-64(简称“海64”))标准镜头像场中心的解像力是很高的。1990 年代初我们曾经用照像法对 N 种定焦镜头做过测试,其中包括“海64”。为保证测试结果便于判读,测试中选用了保定 19 定分色负片(盘片)。
08.“海 64”镜头
原因是该片的解像力>90 线对(保守值),并用稀释后的 D76 冲洗(降低密度为判读提供便利),以便模拟实际情况(柯达 D76 为当时国内使用频次最高的黑白负片冲洗配方)。
测试结果显示,“海 64”镜头中心区解像力达到 40线对/mm(光圈 f/5.6 时),同期测试雅西卡相机用的 YASHICA ML50/1.9 镜头中心区解像力勉强到 40 线对/mm(光圈 f/5.6 时),说明中心区的情况海鸥略胜。
当然,由于受测试环境和手段的影响,我们的结果与其他测试结果(包括我们自己不同批次的测试)会有一定出入(有人测试“海 64”镜头光圈 f/5.6 时分辨率高达 58 线对)。
09. 海鸥 DF-1 相机卡口为美能达MD口的旁系结构,可以使用绝大多数美能达 MD 卡口镜头
“海 64”镜头为美能达 MD 口的旁系(图09),其光圈范围从 f/2.0 到 f/16 共七挡,且有半级调节,形成 13 挡使用范围,十分有利于拍摄反转片。
镜头调焦环也由早期的金属环改为橡胶环,并保持了良好的调焦阻尼。从 DF-1 实拍结果看,“海 64”镜头表现确实不错,不但色彩丰富,影像清晰,细节描述也十分到位(图10),是一款相当成熟的标准镜头。
10.海鸥 DF-1 机身配合“海 64”镜头胶片实拍影像(雾霾情况下)
在索尼 NEX-3N 相机上通过 MD 转接环接驳“海 64”镜头拍摄,影像通透、效果出色(图11),与当今满视野的全塑镀膜镜头相比,感觉玻璃质镜头优势犹在,尤其标准镜头的光学素质是目前塑料片镜头所无法逾越的(注:理论上塑料为半流体,随时间推移,高分子合成状态的非球面镜也会发生微形变,导致光学精度下降)。
11.“海 64”镜头转接到索尼NEX-3N数码相机上拍摄的数码影像
整体来看,海鸥 DF-1 的技术指标在当年算高的,尤其在国产相机中名列前茅。其速度范围 B、1~1/1000 秒,老版本还外加 1/45 秒闪光同步,形成 13 挡调节,配合 13 挡光圈,在 DIN 21°(ASA 100)胶卷时代几乎可以应付所有光线环境。
DF-1 的上卷也与国外主流相机一致(图12),此外,还有十分方便的机械自拍功能(图13),因此受到那个时代国内摄影爱好者的广泛喜爱。
12.挂胶卷的海鸥 DF-1 相机
13.DF-1 美观方便的自拍器
虽然胶片相机电子化是摄影技术上的一大进步,但随着时间流逝,这类电子化相机因元器件老化而出现功能失常,这种渐现的衰老迹象说明电子产品先天不足,而全机械的海鸥 DF-1 相机却彰显了持久耐用、老当益壮的品质。
它终将中国一个时代的相机制造技术凝固下来,为后人了解中国相机发展史提供了实物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