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破天荒,文言文成为体制内杂志主角

破天荒,文言文成为体制内杂志主角

2020年10月20日,历史将记住这一天,在七十年后,中国大地上再次出现,以文言文为主角的体制内杂志。如果说,王财贵教授文礼书院主办的《文思》杂志,在2016年开启了民间文言杂志的先河,重庆市涪陵区石沱镇文联主办的《黄草峡》将开启,体制内杂志文言栏目及文言专门杂志的先河。

该杂志是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形势、大背景下诞生的。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是社会经济综合发展及恒久保持的基础能量和灵魂。而传统文言文的创作应用及教化功能,又特别突出。雅简富有文采,深刻彰显学识,厚重承载历史,让文言记录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人事物恒久保存,让文言作为乡村文化旅游的有效宣导载体,让文言与书法结合,刻碑立石,悬挂制匾成为可能。该杂志,是该镇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示范镇的重要方面,在创刊号中,设了“宏图远略”、“石沱人物”、“历史文旅”、“文镇示范”、“石沱文采”、“家风孝义”、“进学修业”等主要栏目。除“宏图远略”、“石沱文采”,主要刊发白话文章之外,其它栏目,均大量采用了文言文。这些文言文,切实到乡村文化振兴的方方面面,如《书记直播带货记》以传统文言叙事,写该镇当下的重要的扶贫活动,《邑文士谭明》则以传统的传记体写该镇优秀文化人物,《石沱赋》、《黄草峡记》则侧重乡村文旅,《擂子说》记三农器物,让人感知数十年前的农业加工场景和工艺。《长益赋》,让基层村破天荒地有了一篇美文。“家风孝义”中,更是将老族谱中的传统家规家训展示出来,《冯孺人百岁寿序》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人的关怀,更是重活了传统寿序,再现以文为礼。

文言文,本质上是传统儒家文教的产品,既是文章输出,又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融合,增进,是再造儒生儒士的核心机制。在杂志中,我们看到了,至圣先师孔子圣像的插图在主要版面,看到了《仁论》,深刻阐释儒家义理,看到了年轻学子们,对《论语》的临习之作,以文言写的《为学自序》。

能大量创作和运用文言,该镇书记,也是《黄草峡》总编陈松涛先生表示,是因为,我们专门成立了创建文化示范镇工作组,成立了文联,聘请了高水平的文言创作人才,凝聚了一批本土文化人才,通过细致扎实的历史文化挖掘工作,特别是对老族谱的研究和整理,对历史人文遗迹的发现和保存,我们得到了第一手的非常有价值的文化资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有底气了,有文化自信了。通过文言将这些创作出来,本身就是高水平的文化传扬,我们相信,基于实际工作的作品,又用了传统的文言形式,一定会得到各方面的认可,甚至效仿的。文化示范镇,就是要有特质地示范出来,树立标杆,从而有感染,有感动。我们镇创作了超过百篇古诗文,杂志刊发只是一部分,我们还要更广泛地宣传这些文章,还要继续鼓励创作,将我们镇优秀的传统文化,乡风乡俗,当前文化振兴工作,体现出来。我本人,也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努力培植新时代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文化文教兴乡的总体思路。

该镇文联主席、党委宣传委员、杂志主编潘世全先生表示,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讲话中指出,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要创作新时代优秀作品。我们以文言形式,传扬其厚重有力的教化宣传功能,又可以立碑刻石,编印成书,以保有恒久的宣导教化性。相较白话,确实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又能带动干部群众读经典,学历史,阅读学习这些文言文的过程,本身就是文化水平提升的过程。这份杂志的编辑,是在文联架构下进行的,是本土优秀文化人才的集体努力的结果。有了开始,就会上路,希望《黄草峡》开启新风,永葆长久的文化生命力。

作为该杂志文言主要创作者,也是该杂志主要编委成员的六艺文言导师仕隐君先生表示,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旅的开发,恰好给文言文带来了创作机会和应用市场。石沱是家乡,这次为家乡的创文工作大量创作,也是破天荒的,是责任,也是使命。用手中的笔,反映新時代,写出可以久传的文章,若干年后,也将成为历史文化,承前启后,就在当下。

在采访中, 我们看到,虽然是一份杂志,可背后却是党和政府以及当代文化人的文化情怀和期望,更是文化复兴、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在热烈跳动。1200年前,黄草峡,飘过了李杜元白远行之舟,并留下了文旅诗篇,今天,《黄草峡》在历史和新时代的呼唤中,创刊了,必将历史文化的厚重、乡村文化振兴的硕果、文言文的重兴,带向将来,带向全国。我们给予点赞,给予祝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