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发现楼下邻居种的金银花,不知何时开花了。在初夏的暖阳下,青藤翠蔓,攀爬蔓延,葱茏一片。一丛丛金银色的花朵点缀其间,像无数的金铃铛、银铃铛,金灿灿,银闪闪,黄白相映,明亮灿烂,在绿叶的掩映中摇曳出一串串闪闪烁烁的笑声。每天经过都要看上几眼,观察好久,我才发现,金银花最初开的都是白花,过一两天才变成黄色的,我原以为金银花就是两种颜色的花呢!朝阳和晚露付出了多少辛勤养育,把每一个小小的生命带到世上来,都有一份独特的美等待着被发现,即使藏身在僻静沉闷的角落,即使芳华正盛之时,总是很短暂,很快就静静消逝,日见萎蔫。
金银花的名字俗,而其实花极为雅致。记得以前读废名小说《桥》,里面就写到了这种充满了自然情韵的小花。主人公程小林贪玩,放学后跑出城去玩,城外环水,河边还有人洗衣。小林离城而去,到了史家庄附近。他看见“一棵树,不同那密林相连,独立,就是道旁,满树缠的是金银花”。小林高兴极了,他最喜欢金银花。他爬上树去。树是高高的,但好像一个拐棍,近地的部分盘错着,他爬到刚好够得着花藤的地方。一伸手,就可以捉住、牵拢来一大串的花藤,可惜他只有两只手,分不出手去摘更多的花,只有将花藤沿着颈圈儿挂。忽然,小林动也不动的坐住了,原来树脚下是一个放牛的小姑娘。一时间,两双黑眼睛猫一般的相对。小林下得树来,理出一串花,伸到小姑娘面前:“给你。”由此,他结识了琴子与她的奶奶。热情的奶奶邀请小林到家里吃饭,她喜欢这个脖子上绕着金银花的可爱少年,小林的手已经给这位奶奶握住了。而琴子一手牵着祖母,另一只手上是小林给她的花。隔着祖母,两个孩子惊讶而偷偷地相觑。
这一段如诗如画的描写,以金银花为灵魂,写出了金银花的美,也写出了小林、琴子对金银花的喜爱,写出金银花所引发的两个幼小心灵的沟通。在这里,花引人爱,人与花合,人与人之间因花而合,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境界。人物从这里出发,故事从这里开始,自然美景在这里展现。古藤虬枝的老树上,或黄或白的金银花,树上的少年,树下的少女,第一次四目相对。因为金银花,琴子和小林得以相识并订亲。书中不止一次写到小林给琴子采摘金银花,在他的脑海里,琴子妹妹总是与金银花同时浮现的,而在琴子心里,金银花也永远开在她的心灵深处。
一直觉得金银花这个名字有些俗,如此清丽可爱的花,披金戴银,未免太过富贵,与它的素雅的气质实在不符。其实,金银二色在这一朵小花上的汇聚,与金子银子人间富贵花,并没有关系,而是花初开色白,经一、二日色黄,金花是哥哥,银花是妹妹。另外,每一朵金银花都是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
我似乎有点明白了,废名为什么要用金银花作为小林和琴子的联结之物?因为金银花花蒂并生,绽开的花朵总是成双成对,状若鸳鸯对舞,小林从树上跳下来摘了一串金银花送给一位放牛小姑娘琴子,这就是小说《桥》的缘起。缘结“金银忍冬鸳鸯藤”,小林与琴子注定成为夫妻。他们的订情之物,就是这金银颜色的鸳鸯藤,如此绮艳,如此缱绻。废名的小说结构、语言形式最明显的特点是跳跃,章节段落字句之间缺少联系,往往留下一些空白让读者填充想象。这便大大增加了语言载体的负荷能力,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很多不写之写的地方,意味深长,暗香浮动,给人以无限的想象趣味,需要细细的体悟和感受,反复阅读,反复琢磨。这种写法,很有《诗经.秦风》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韵味,一种迷迷茫茫雾里看花的在作者内心激起的触动,亦是迷迷茫茫地要读者沉入其中,沉醉不知归路。
一阵阵夏风吹来,闻到金银花幽幽淡淡的香气。金银并蒂,相悦相亲,真叫人神清气爽,又让人心神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