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烘焙制造基地筹备开工、中国供销进出口食品生产基地签订框架协议、优质食品产业园项目进展顺利、获评山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连日来,城阳区食品饮料产业项目喜报频传,不仅为“舌尖上的产业”平添鲜美滋味,让这座“食品之城”再增鲜活魅力,还为城阳区在2024年打造350亿元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城阳区食品饮料产业链专班全力做好科技赋能、强链补链、生态优化“三篇文章”,锚定龙头项目招引,聚焦产业要素赋能和头部企业精准服务,助推食品饮料产业向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快速发展,加快打造“城阳味道”地域品牌。2023年,产业链162家“四上”企业实现营收335.52亿元,同比增长7.93%,工业企业产值达172.24亿元,同比增长4.01%,先后获评山东省特种食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中国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第21名)。
重点项目为产业“增色添味”
“优质食品产业园前期手续已办结,土方开挖外运完成19万立方米,基坑支护、工程桩施工完成100%,目前正在进行宿舍楼垫层浇筑,科研楼清槽,车库主体负一层顶板浇筑,垫层、防水施工等工作。”青岛北岸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位于环城路北、中城路西的优质食品产业园是城阳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重点低效片区项目,拟打造“研究院+产业园区+国创中心”模式的国内外一流优质食品研究平台。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主题公园、幼儿园、农业大学学生公寓楼、文体中心以及中央景观大道等,建设智慧基础设施,提供以智能终端管理平台引领的智能办公场所;建设高标准研发中心、高端人才公寓及相应配套以从事特种食品研发。
记者从城阳区食品饮料产业链专班办公室了解到,诸多重点产业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中:不到两个月落地的瑞幸咖啡烘焙制造基地项目目前已拿地,力争7月开工建设;投资54亿元的中国供销进出口食品生产基地已经签订框架协议。此外,高端预制菜、利和味道、丹香食品、皇家美孚等产业项目也在不断“扩容”中,为产业“增色添味”。
项目的快速落地、顺利开工、不断扩容得益于高效的专班机制。城阳区食品饮料产业链专班办公室设在城阳区工信局,下设区招促中心牵头的招商小组、项目落地街道牵头的保障小组、区工信局牵头的服务小组3个工作组。专班核心团队稳定,坚定落实“五个一”机制,即一个行动计划、一张产业图谱、一份招商名录、一组项目清单、一组支撑平台。2023年,专班“走出去”招商25次,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含30亿元项目1个),强链补链项目20个。
“三高”企业逾八成
“城阳区的食品饮料产业链涵盖了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包装和贸易等4大板块。产业链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省瞪羚6家,专精特新、青岛金花、隐形冠军等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数量132家、占比84.6%,发展体系较为完备,产业动能相对充沛。”城阳区食品饮料产业链专班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城阳区产业链已形成以利和味道、远见集团为代表的预制菜类企业,以沃隆、青食为代表的休闲食品企业,以国星、坦福为代表的水产加工企业,以义龙包装、海科佳为代表的装备类企业,以朗迪顺、鑫和美为代表的贸易类企业全面发展格局。
城阳区产业创新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青岛特种食品研究院和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整合青岛农业大学海洋、食品学科资源,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在科研创新、项目申报、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创新,成效斐然。青岛特种食品研究院与单杨等院士建立合作关系,20余个科研团队180余人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协同3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研发特需产品100余种;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有研发人员60余名,孵化引进科技型企业5家,与20余家食品企业展开技术合作。
近年来,城阳区致力于在新消费领域抢占新赛道,重点在高端预制菜、坚果、咖啡、茶饮晶球、茶饮奶盖等高附加值的新消费领域加速布局,抢占市场。
“酒香也怕巷子深”。2023年,产业链专班通过搭平台促合作、聚要素助发展、强宣传扩影响,每周调度、每月组织重点企业互动交流活动,建立产业链“助企解难题”工作台账,协调解决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问题22个。
2023年,城阳区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组织中日食品产业对接大会,利和味道、日冷食品等首单采购额达2100余万元;成立区食品饮料产业协会,举办供需对接8场次,达成合作意向130余项。城阳区积极推进翊翎优质食品产业基金;发挥青岛特种食品研究院等院所机构赋能作用,与区内28家企业合作研发新产品80余款。城阳区还持续强化多维度宣传,先后接待温州、广州、鸡西等地考察团调研10余次,持续提升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
“老味道”如何品出“新滋味”?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一批食品产业集群在我国多地崛起,并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亮点。
2023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产业”的地方特色食品发展格局。
被誉为“中国食品之都”的临沂谋划实施了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行动,力争2024年食品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作为广东3个食品工业营业收入千亿元级核心城市之一,佛山提出打造3000亿食品饮料产业集群;烟台提出到2025年,力争做强百亿级企业6家,全市食品产业产值达到1400亿元;青岛提出到2025年末达到1800亿元,形成地方特色鲜明、品种门类齐全、数智化程度高、协同集聚发展的食品饮料产业集群……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反观城阳区食品饮料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但问题也较突出。
首先是头部企业实力不强,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与国内知名企业安井食品、三全食品营收相比,城阳区链主企业利和味道、沃隆食品的体量仍有巨大差距,还未实现企业上市破局;头部企业生产布局较为分散,高端预制菜产业园和拟落户的供销冷链产业园在园区协同发展上还要进一步研究。
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
其次是产业协同带动不够,高附加值产品不多。对标河南中原食品实验室等国内食品科研领域“最强大脑”,特种食品研究院和海洋食品研究院在发力科技创新上、中、下游协同集成,赋能区内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上能级不高;区内头部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在代工生产、研发赋能、采销协同方面仍不紧密。
此外,城阳区食品饮料产业生态尚不健全,要素支撑仍需优化。随着现有预制菜企业的迅速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冷链仓储物流和电商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产业协会体制机制仍需健全,通过市场化手段赋能产业发展,参与政策、标准制定等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前有强手,后有追兵,城阳区如何发力?
“下一步,专班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对产业链整体部署,坚决落实‘两翻番、一提升’工作要求,聚焦新消费赛道,着力抓好头部项目招引、产业集群发展、生态要素保障三项重点工作,做优‘舌尖上的产业’集群,2024年全产业链营收力争突破350亿元,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城阳区食品饮料产业链专班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瞄准头部企业,精准招商攻坚方面,城阳区将聚焦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新消费赛道,瞄准高端食品加工制造业、高端预制菜(调味食品)和休闲食品等细分领域进行精准招商,全力紧盯瑞幸咖啡等重点项目,推动中国供销进出口食品生产基地项目落地,跟进新和盛预制食品研究院、恩喜村北方生产基地、白象集团新产线等项目,发挥好翊翎优质食品产业基金招商、预制菜园区招商和以商招商的作用,2024年争取落地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个。
在培育本土企业,壮大产业集群方面,城阳区将推进食品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做优一袋坚果、一杯咖啡、一块饼干、一盒益生菌等方便休闲食品和特殊需求食品等产业,打造“城阳味道”特色品牌。支持链主企业扩容倍增,激发链主头雁领航作用,分级分类实施优质企业梯队培育工程,做好帮困解难工作,重点扶持一批创新强、成长快、模式新的本土企业,打造产业链“强企方阵”。2024年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等高成长性企业10家以上。
在强化要素保障,优化产业生态方面,城阳区将探索建立“2+3+N”(2园区+3平台+N要素)要素供给机制,加快推进优质食品产业园、高端预制菜产业园建设;加强特种食品研究院、海洋食品研究院和NQI一站式服务平台与区内企业的协同发展,2024年组织产学研用供需对接8场次;进一步完善电商服务环境,助力产业链企业市场、渠道、流量推广;加强全程冷链物流仓储建设,探索合作模式,降低发货成本;鼓励协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展会承办,2024年争取举办全国影响力的论坛展会1次,协会组团参展3场,建设全区食品饮料产业链展示赋能中心,全力打造集生产、研发、直播、展示、销售、物流仓储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发展生态。
原标题:城阳“老味道”如何烹出“新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