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24年年报及其财务数据,易成新能去年净利润由正转负,净利润暴降1948%!而在此之前,易成新能便有过净利润逐年下降至负值,随后在2022年恢复盈利,之后又下降,直到2024大幅度亏损的情况,其亏损8.513亿元。
01
情况还能乐观吗?
从ROE看,易成新能2022年ROE为8.89%,2023年为0.72%,2024年为-14.05%,下降速度极快,并且这三年ROE分别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1.75%,8.95%和8.07%,也低于行业中值9.8%、9.04%和7.14%。
综合来看,易成新能ROE近三年平均水平为-1.48%,毫无疑问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9.59%、行业中值9.05%。
从净利率看,易成新能2022年为5%,2023年为0.28%,到了2024年猛地降为了-30.59%,近三年平均水平为-8.44%,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和行业中值。
从这点看,虽然整体行业的盈利水平在降低,但毕竟还处于正向,而易成新能降低的步伐远远快于行业情况,甚至在2024年出现负值,意味着易成新能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落后于行业,以及部分同行。
不仅盈利能力降低,易成新能的财务风险也在上升。
2024年,易成新能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59.23%,超出普遍认为的40%安全线,并且这几年连年上升,权益系数和产权比率也是同一时间段连年攀升。
这意味着易成新能发展越来越依赖外部资金,并且负债程度上升,短期偿债能力下降,债权人权益保障性减弱。某种程度上,这也意味着易成新能的破产风险在增加,或者可能更容易被迫重组。
据易成新能年报,去年2024年资产负债率上升是由于出售了平煤隆基股权,资产规模下降,但并不提及债务因素。
换句话说,本来债务比例就比较高,所以才在平煤隆基股权出售后,减少了分母的“装饰”,一下子露出真形。更何况,资产负债率连年上升的趋势,就不是平煤隆基股权是否出售影响的了。
02
还有机会吗?
结合易成新能的收入情况,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5.38%,并且营业收入全部来自工业。
从营收来源的产品结构看,石墨电极及相关产品、电池片、锂电池和其他产品都减少了,分别下降41.18%、93.74%、19.22%和33.94%,下降幅度巨大;石墨产品、光伏发电、光伏施工、边框则呈现上升,分别上升59.67%、70.23%、432.57%、1.62%,其中以光伏行业相关业务最多。
按照易成新能在年报中的说法,2024 年其实现营业收入 34.22 亿元,较上年减少 64.62 亿元,降幅为 65.38%,减少原因主要为出售平煤隆基股权及电池片产品销量减少,收入减少;此外,也有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迭代加快的影响。
从这些方面看,易成新能在石墨产品、光伏行业存在一些竞争力,未来发展可以往石墨产品、光伏行业的方向靠拢。
另外,在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件提出,针对省级、地市级电力调节需要,培育不同特点的虚拟电厂主体,完善虚拟电厂发展体系,围绕聚合分散电力资源、增强灵活调节能力、减小供电缺口、促进新能源消纳等场景加快推进虚拟电厂规模化发展。到2027年,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成熟规范,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健全完善,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虚拟电厂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各类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
而关于石墨产品的应用,新能源汽车与锂电池占天然石墨需求的50%以上,负极材料(如石墨化产品)是锂电核心组件。在光伏与半导体方面,等静压石墨用于单晶硅生长炉,半导体行业对高纯度石墨需求增长。
所以,易成新能是还有机会吗?
03
风险与应对
从易成新能的业务情况看,易成新能在石墨和光伏领域,存在加大发展的可能性,将其培育成新的业务主力存在比较高的可行性。尤其是,光伏行业对石墨的需求将长期增长,尤其是大尺寸硅片、N型电池及储能场景驱动高端石墨市场扩容,石墨也是锂电电池的关键材料。
因而,易成新能的成败其实就系于一个因素:石墨。
但是石墨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风险:
首先,高纯度石墨依赖进口,国内生产等静压石墨的针状焦、沥青等原料品质不足,高端产品仍需进口(如日本东洋炭素的M105石墨坩埚)。
然而,2022年日本限制石墨出口,中国单晶硅热场企业被迫接受15%溢价。
其次,环保与能耗压力与日俱增,石墨化工艺(2500℃以上)是高耗能环节,中国内蒙古等地限电政策导致石墨化代工费波动(2023年成本上涨20%)。
再者,国际竞争加剧,增加了地缘政治风险。
欧美国家推动供应链本土化,欧盟《净零工业法案》要求2030年本土供应光伏产业链关键材料占比超40%,推动瑞典、法国企业投资石墨生产;瑞典Syrah Resources更是规划2025年建成2万吨光伏石墨产能,目标替代中国供应;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要求电池负极材料需本土化生产,推动特斯拉在内华达州建设石墨化工厂(采用加拿大Nouveau Monde的天然石墨)。
而且,石墨受制于石墨矿开采,但是中国晶质石墨品位从2000年的15%降至2023年的8%,迫使企业赴非洲投资。但非洲矿权纠纷频发(如刚果金政府收回5家外企矿权),增加投资风险;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等国的石墨矿被欧美企业锁定,中国企业面临矿权壁垒。
此外,还有技术迭代加快、部分石墨产品产能过剩等挑战。
因此,易成新能要想在未来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中,立于不败之地,甚至是突破发展层次,就必须做到:
第一,在光伏产业链上延伸,在储能系统可以以石墨负极材料用于光伏配套储能电池、石墨双极板用于PEM电解槽;加快跨界融合应用,加大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和光热发电的业务。
第二,坚持技术创新,可以从高纯度石墨国产化、轻量化与低成本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三个方向着手。比如,石墨-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热场部件,减重30%的同时提升抗热震性;从报废单晶硅炉中提取石墨再利用,回收率超90%(如协鑫科技技术),成本仅为新石墨的60%等。
第三,紧抓新能源发展潮流,和半导体行业国产崛起态势。新能源汽车、储能行业的发展,以及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政策,推动石墨部件的需求激增,这将为石墨产业提供巨大的增长空间。
04
克服艰难,尚有可为
虽然易成新能利润下降,且多年即使有盈利,也表现一般,财务方面也表现较差,甚至于过去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电池片也已经无法再担当“主力”。
但是,好在其光伏产业以及石墨产品尚有一席之地,这是决定易成新能能不能打“翻身仗”的仅有的底牌。
而石墨作为光伏行业,以及新能源、储能、半导体、消费电子等诸多行业的关键材料,未来需求旺盛,也是易成新能抓业务、抓研发、抓产品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石墨行业正处于新能源风口下的高速发展期,但面临环保压力、国际竞争和技术升级的多重挑战。
未来,具备技术优势、资源掌控能力及绿色生产模式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而石墨烯等前沿材料的商业化可能成为行业新增长点。
另一方面,石墨行业正处于新能源需求拉动与技术升级的双重变革期。短期内,锂电负极材料产能过剩与价格竞争将加速行业洗牌;长期来看,高纯度石墨、石墨烯及回收技术的突破可能重塑竞争格局。
易成新能需在资源掌控(石墨矿供应)、技术创新(高端产品)、绿色生产(低碳石墨化)和循环利用(“双碳”理念)四方面突破,紧抓多方面应用场景、国产替代潮流、供应链生态,以应对国际竞争与政策风险。
只要用心部署,坚持攻关,锚定目标不放弃,不畏惧艰难,尚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