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哮喘日| 我国哮喘患者70%控制不佳,主因何在

今天是第26个世界哮喘日,主题为“教育赋能 自在呼吸”的公益活动今在上海举行,多家医院的呼吸科专家参与义诊。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近年来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在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总数达4570万,且患病率逐年上升,14岁及以下儿童哮喘的患病人数超过810万。虽患者人数众多,但其中约1/3的哮喘患者并无明显的喘息症状,即属于不典型哮喘。由于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较隐匿,不仅漏诊误诊率高,部分患者在确诊后,还容易因症状不明显而忽视每日规范用药,进而导致病情复发、加重,甚至进展为重度哮喘。

据悉,我国55%-70%哮喘患者处于控制不佳状态。 此外,2019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显示,71.2%的成人哮喘患者未获得过正规诊断,仅5.6%的哮喘患者接受了基本治疗。如何帮助患者实现规范化治疗与科学管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控制哮喘的关键是长期、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通过规范治疗能很好地控制疾病,与常人一样健康地工作生活。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副主任委员兼哮喘学组组长邱忠民教授强调,目前,抗哮喘的药物已经非常成熟,大部分患者通过每日不间断、规范地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都能良好控制疾病,缓解喘息症状,并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急性复发以及肺功能损害。然而,中断或延迟治疗将导致哮喘控制情况大打折扣,不仅会让发作频次愈发增多,疾病程度也可能会愈发严重。

哮喘疾病总体控制率不佳,大多源自大众和患者自身对疾病的科学认知不足。大部分咳嗽变异性哮喘、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在刚出现喘息症状时,都容易忽视症状,不能做到及时就医,进而延误治疗。此外,部分患者会因购药不便而忽视储备常用药物的必要性,却忽视了哮喘发作时无药可用的严重后果。

邱忠民教授强调,对医生而言,仍需进一步提高对哮喘规范诊治的认识,正确识别包括以胸闷或咳嗽为特征的胸闷变异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等非典型哮喘,并给患者提供可靠的医学信息和最佳治疗方案。在公众层面,要呼吁大众进一步了解哮喘,尤其是具有过敏体质或长时间暴露于各种致敏物如花粉、宠物、尘螨、霉菌等环境的高风险人群,应密切关注自身过敏性疾病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已确诊的哮喘患者,要坚持规范用药、定期复诊。

同时,近期花粉浓度偏高,叠加雷暴天气更容易引起支气管痉挛等哮喘症状的发生,要规范使用并备足哮喘抗炎缓解药物。

作者:唐闻佳

文:唐闻佳图:本报资料图编辑:唐闻佳责任编辑:樊丽萍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