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刘源上将漫忆父亲刘少奇与国防、军事、军队
作者:刘源
核心提示:刘少奇的一生,与国防、军事和军队有不解之缘,紧密相连。因为,在他成长生活的年代,这是无可回避、至关重要的;于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又是不可或缺、生命攸关的。
刘少奇资料图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17年第7期,作者:刘源,原题:不忘初心卫中华了却军民天下事(上篇)——漫忆父亲刘少奇与国防、军事、军队
原编者的话:刘少奇,是公认的中国共产党在”白区工作正确路线的代表“。人们熟知他对党的理论、组织和政权建设的巨大贡献,他漫长的军事生涯,虽早有记载著述,却鲜为人知。在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中,在处于敌对势力包围的中国建设中,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并长期担任中共中央”二把手“,刘少奇对国防、军事和军队建设的卓越贡献,正是他光辉一生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当代国人应知当知,后代军人不可不知。
作者写在前面
1.作为子女讲述父亲历史的怀念文章,称呼上实难把握,既应以尊称,又要沿用写史常规,故每自然段仅一处称父亲。对老一辈革命家叔伯,称呼更难周全,仅一二处用昵称,按常规不避名讳,或依文句需要以姓简代,请读者及尊者家人谅解。
2.为便于理解,史实外加了些背景介绍、意义概述和简单评价,少不了保留些子女的感情回顾及点评,尽量注意党史上掌握的分寸,也阐述些独见并非共识,或许可对史实提出个新视角?谨与读者、学者共同思考。请慨允。
3.为再现老一辈的个性,表现故事的鲜活性,力图在叙述上轻松点、通俗点,以新针脚缝合旧貂裘、改旧诗词附会新文意,在文字上做点新试,或许可对史实激发些新感悟?谨与读者、学者共同探讨。请海涵。
4.文章主角是我父亲,篇幅又已超长,故简化了许多人的作为与功绩。本人独家掌握的史料和补白新解,或许可为史实增添点新内容?讲述予众,共享与众,评判于众,我自负责。
卫黄保华武装工农
父亲刘少奇的一生,与国防、军事和军队有不解之缘,紧密相连。因为,在他成长生活的年代,这是无可回避、至关重要的;于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又是不可或缺、生命攸关的。
旧中国,积弱积贫,落后挨打,丧权辱国,受尽欺侮。列强分中国,混战遍南北。国人首先感觉到的,最痛心切身的,就是要保种、要救亡。父亲不满17周岁时,就领头参加”内除国贼、外抗强权“”毋忘国耻“”不当亡国奴“的抗议游行,并给自己改名”刘卫黄“,意为保卫黄种人,保卫炎黄子孙。他给第一个儿子起名叫”保华“,同样是保卫国家、保卫中华民族之意。卫黄保华,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对后辈的重托。
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家中,相当多人都进过早期军校,如讲武学堂、黄埔军校。刘少奇不满18周岁时(1916年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时值军阀混战时期,湖南省督军谭延闿建此校,开学不满一年(1917年秋),谭督军下台,引来各派军阀抢夺,讲武堂变全武行,成为枪炮交火之地,师生们作鸟兽散跑光光,”刘九书柜“(乡亲们给少年刘少奇起的雅号)卷走不少兵书课本,回家研读。
1919年夏初,父亲到北京参加五四运动。他十分兴奋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上留俄预备班。1921年夏初,刘少奇与罗亦农、任弼时、萧劲光等一同前往莫斯科,航海登陆、跨西伯利亚冰原,跋涉三个月才抵达。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就是军事。中国学生最急切想要学的,正是苏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的理论和实践。入冬,刘少奇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转载自党史博览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文,仅供交流,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撤除或替换相关内容,但不作相关赔偿承诺。本文版权及内容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