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你不曾涉足,你的世界我未曾踏入。真心爱你,你从不怀疑,真心爱我,我从未忘记。误解只是一瞬,理解却是永恒。长大只是一刹,成长却是永久。
——题记
争吵来得那样突然,一如2020年春节的疫情。
“明天我不去走亲戚,你和我妈谁也不能去!大是大非面前,我是不会妥协的!你们要是敢去,我就打110报警!”看到我仍在辩解,结果女儿就像发疯一样向我扑来,双手紧紧抓住我的臂膀,又掐又捶。突发的状况让我无所适从,脑子中只有一个念头,这到底是咋了?我那个平时还算乖巧的女儿,在大年三十儿,咋能有如此举动?这个才读了研二放假几天,还没有来得及好好和父母重温亲情,续写温馨,整天拿着手机给我读她微博的女儿,咋就变成了这个模样?我下意识地想摆脱女儿的纠缠,因用力过猛,孩子倒在了地上。此时,我真想狠狠的给这个所谓的叛逆者、没有亲情感的女儿一脚。这一脚呀,是又恨又无奈,想用力但又下不去脚的一脚,踢到了半空却又硬生生地收回。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回避。转身走到卧室,随手拿起一件羽绒服穿上,摔门而去。
纵然是大年三十儿,楼下也几乎看不到一个人。我想此时,他们应该是在家包饺子吃年夜饭,等着收看一年一度春晚的现场直播吧。离开小区,来到滨河公园,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微黄路灯的照耀下,格外显眼。去哪?散步?该走多远?老婆孩子此时在家干什么呢?一连串的疑问涌上心头。由于走的匆忙,手机在卧室充电也没有拿,我想此时要是拿了的话,她们也应该给我打个电话问问我去哪了吧?走了三四百米,咋就感觉路这么长呢?平时和老婆一起散步,这点路程也仅仅只是一个起点,今天这是怎么了?没走多远,腿就开始乏力。看到身后不远处有两个散步者,边说边笑向我走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下意识地第一反应就是躲起来,不想让他们看到我的囧相。
沿着坡地向上,找个了座椅坐下,内心还是一片迷茫,刚才是咋了?原本一家三口还有说有笑,突然间咋就发生了这么不和谐的一幕?是我老了,还是孩子长大了?是孩子不懂亲情,还是疫情真的有那么严重?下午我开车回老家贴对联,给父母上坟时,女儿就坚决拒绝回去。在家遇到的每个人,除了相互问“新年好”之外,也没见谁在议论所谓的“冠状病毒”。一路上手机拜年的消息也是一条接着一条,滴滴声不断,好像武汉爆发的疫情也没有女儿读得微博中说的那么严重。想想武汉,离我们还很遥远,我们这里依然是一片祥和,大家都还沉浸在过年的快乐氛围中。我给远在洛阳的大哥打了电话,告诉他老家的对联我已贴过,父母的坟也已上过,叫他不要回来了。只等着明天我们兄弟三家在一起团聚吃饭,谈谈生活、说说工作。
从老家回来,我把明天聚餐和春节走亲戚的事给孩子一说,没想到她的反应却是那样的冷淡。还说亲戚今年不见,来年还能见,今年春节不过,明年还会有。生命第一位,我们都老了,她还没有结婚呢,还没有经历人生最美好的时候,保命第一条,所以她决定坚决不去走亲戚,甚至还要求我们也不准去。我以为她是家里的独生女,一直上学在外,和我们那个年代的人相比,缺失的就是人与人,尤其是兄弟姊妹之间的那种亲情。这也不能怪她,可能是独生子女的通病吧。想到刚才,我和妻子开始包饺子,孩子则坐在餐桌前,依然是拿着手机给我读她的微博,读她和同学的聊天记录。其中她的同学给她回的一条信息是,你父母都还是老师呢,咋就不知道疫情的严重性?接受新生事物为啥这么慢?还说为了让她的父母出门戴口罩,她也是颇费口舌,但父母依然是我行我素,根本不把她的建议当回事。我笑着说,闺女呀,你的这种教学方式是不是没有效果呀?你想叫我接受你的观点,你就应该改进你的教学方式,让你的“学生”能够听得进去,明白其中的道理。还谈到她妈妈在路上给我读的那个短信,也就是一副对联。上联是:“70后让90后别熬夜”,下联是:“90后让70后戴口罩”,横批是:“谁都不听”。估计是说到这,孩子一下发怒了,不仅自己不走亲戚,还要求我们明天,也就是大年初一也不能去,因为命比什么都重要!也才有了突然站起来,义正言辞的对我说的那句好像不应该出自一个小孩儿之口的那句话,也才有了我们父女间突然爆发的这场战争。
把事情简单梳理了一遍,又害怕妻子和孩子担心,就起身往家走。可是,内心依然是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静。孩子这是怎么了?这样的姿态,这样的举动,是我和孩子间多年来所没有的。难道就是对武汉疫情的认知不同?孩子今天的举动真的叫我接受不了!
回到家直奔卧室,躺在床上。客厅里的电视已经开始直播春晚。按照往年,我是不会错过的,不在于节目有多么的精彩,更不在于小品有多少笑点,而在于我几十年来对春晚的那份眷恋、那份情怀,更有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那种场景。但是,今晚我却不能去看,应该是为人父那点可怜的自尊心在作怪,那就明天看回放吧。没事可干,拿起手机,看到孩子在微信中给我发的长长的一段话,有道歉,更有坚持。道歉说她采取的方式不对,伤了我的自尊,坚持的依然是生命的重要和面对疫情的态度。我大致看了一眼,想删除却没舍得删除!对于不知道亲情的女儿,我的态度也很坚决,不给她回复,当然更多的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客厅里传来孩子的声音,仔细一听,原来是孩子正一个个给亲戚通电话,除了拜年,还耐心劝他们把在酒店订好的餐一一退掉,说今年亲戚不要再互相走动。一会家庭微信群内看到哥哥发的点赞,又接到二姐的电话,说他们都同意孩子的观点。我又翻看女儿发的微信,一遍又一遍。
第二天,亲自下厨做好午餐。对着女儿的房间,简单一句呼唤:“妞妞,起来吃饭!”就算是化解了昨天的争执和不快。饭后,她妈妈还在笑着给孩子说,70年代的为人父母的一代,化解和孩子之间的争执和不快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一句话,喊你去吃饭。孩子很懂事的说:“我知道。”
下午,各种有关武汉疫情的事在微信群开始疯传,有官方也有非官方的。我看到了84岁的钟南山院士满眼含着泪水的刚毅,看到了无数白衣战士逆行的背影,看到了成千志愿者奋战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的疲倦,看到了各地一辆辆满载救援物资的车向武汉集结,看到了举国上下各个小区、农村开始封路封村,听到了硬核村长喇叭的吆喊,看到了一条条硬核标语悬挂而出,看到了习总书记对阻击疫情的战略部署和李克强总理亲历武汉的身影……
这时,我才醒悟,孩子说的对,做的也对!这不是亲情的问题,而是我们面对生与死的抉择。庆幸呀庆幸,正是有了这场冲突,才有了及时取消兄弟姊妹、亲朋好友春节各种聚会的行动,也才有了“不为国家惹麻烦”居家隔离的举动!就在孩子义正言辞、不近人情的对我进行劝阻的一瞬间,所有爱的误解,都烟消云散。我才意识到,孩子成长所带来的那种力量!这种成长总在潜移默化间,就像竹子,向下扎根需要三年,这三年我们看不到它外在的变化,一旦露出地面,向上拔节,只在一瞬间!有人说,做子女的无论年龄几何,在父母的眼里总是个孩子,他们永远长不大。是呀,可是谁又知道,一旦在大是大非面前爆发出的那种力量,或许才是成长带来的魅力所在!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面对突发而来的疫情,我想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和我相似的认知冲突和接受过程。本来一个美好、祥和的春节,就这样被一个叫做“冠状病毒”的疫情按了暂停键。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一纸令下,封城;一声呼喊,前行;一声动员,竣工;无需呐喊,捐款。全国人民,上下齐心,众志成城。疫情,是不幸,但它又何尝不是一种对成长力量的激发?疫情,是灾难,但它又何尝不是一本来之不易的现实版教科书呢?
都言:“大难兴邦”!但愿在这场疫情面前,我们每个人都能彰显出成长的力量!疾风知劲草,板荡识成长。愿疫情早去,人心得平,四海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