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病诊疗指南2020版

痔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据统计,我国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患有痔。痔病患者常表现为肛门的出血、肿胀、脱垂、疼痛、瘙痒等症状,而长期慢性失血还会引起贫血,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

近3年来,美国、意大利、欧洲等国家或地区都相继更新了痔病管理的指南或共识,而我国自2006年《痔临床诊治指南》颁布后,15年来未有更新,有必要对该指南内容进行更新;在临床实践中,我国不同地区及层级的临床医师对痔病的认知和诊疗尚存差异,有必要对痔病的诊疗行为进行规范;此外,如何基于最新的循证证据,选择最优最适的治疗方式,使患者的获益最大,也是有必要明确的临床问题。

2020年11月7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正式发布。相比2006版指南,新版指南的结构更加清晰;对痔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特殊人群管理等一系列临床问题进行了更加详细的阐述;并结合最新的循证证据给出了推荐意见,这对指导我国痔病诊疗的科学决策与方案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2 0 06 版指南相 比,新版指南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补充并给出了推荐 :

1. 痔的分类

建议采用Goligher分类法对内痔进行分度(5B)。

2. 痔的诊断

建议临床医师有针对性地询问就诊者的病史信息(5A)。

可考虑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药辨证施治(5B)。

3. 痔的保守治疗

应鼓励痔患者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1A)。

推荐将MPFF(纯化微粒化黄酮成份,柑橘黄酮片)作为首选的静脉活性药物用于治疗Ⅰ~Ⅳ度痔患者(1A),并可将MPFF作为器械疗法和手术疗法的辅助药物(1A)。

建议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MPFF及含硫酸铝成份外用药物用于辅助痔患 者改善术后症状(1A)。

4. 痔的器械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的Ⅰ~Ⅲ度内痔患者和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或存在手术禁忌证的Ⅳ度内痔患者,建议采用胶圈套扎法(1A),也可考虑注射疗法(1B),如消痔灵、芍蓓、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等。

5. 痔的手术治疗

医师在术前应与患者讨论每种手术疗法的优缺点,在综合考虑患者意见、操作可行性和进一步操作的适用性后,选择最佳的手术疗法(5B)。

6. 特殊人群的治疗

对于合并免疫缺陷的痔患者,建议首选保守治疗(3B),保守治疗无效时,建议器械治疗(2B),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2B)。

对于患有痔的孕妇或妊娠后的妇女,可短期使用MPFF(3B)或止痛软膏和栓剂(5B)。

保守治疗应作为痔合并凝血障碍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5B);保守治疗不成功时,可考虑采用注射疗法或经肛痔动脉结扎术(THD)或痔切除术,并参考相关指南制定抗凝药物的停药措施(3B);不建议采用胶圈套扎法(RBL)治疗(3B)。

痔合并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应首选保守治疗(5B);对于已经确诊IBD患者的症状性痔,在进行外科干预之前必须详细告知患者相关并发症和风险(2A);静止期的IBD患者,当合并保守治疗不能缓解痔症状时,可以选择性行痔切除手术、痔套扎术或痔动脉结扎术,不建议采用痔固定术(4B);克罗恩病患者的肛周皮赘应当采用保守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4B)。

* 1~5依次表示证据等级由高到低;A~B依次表示推荐强度由强到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