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7月20日电 7月20日,香港被裹挟在台风“韦帕”带来的狂风骤雨中。上午9时20分,香港天文台改发十号飓风信号,即俗称的“十号风球”,这是香港最高级别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呼啸的风声成为城市的主调。
走在香港街头,平日热闹繁华的街道如今空空荡荡。临街商铺的玻璃门、落地窗上,几乎都贴着醒目的“米”字形胶带。有的胶带边缘已被风吹得微微翘起,却仍牢牢“扒”着玻璃。
偶尔有穿雨衣的市民匆匆走过,脚步被风吹得踉跄,雨伞时而被掀成“喇叭花”。西区海滨长廊上,浪花不时越过护栏溅到人行道上,留下一滩滩泛着白沫的水迹。
九龙半岛东南端的鲤鱼门,往年台风暴雨时常遭水浸。但当日上午风雨大作时,这里并未见水浸。“往年‘十号风球’一来,水能浸到膝盖。”老街坊罗女士说,“这次‘韦帕’没淹水,特区政府做得很好。”
这份安稳源自特区政府渠务署的提前部署:水泵、水闸严阵以待,临时行人通道保障通行,更有“排水机械人”待命,一旦淹水,3小时内可以排走相当于一个标准泳池的水量。
为赶在台风“韦帕”逼近前织密防护网,19日22时,特区政府保安局辖下的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已投入运作,统筹各部门应变部署,各相关工务部门均派出首长级人员进驻中心当值,以保障市民安全为首要任务。
截至20日15时14分,特区政府民政事务总署在各区共开放34个临时庇护中心,共有242人入住。截至14时,特区政府1823电话中心及消防处分别收到117宗及246宗塌树报告。
狂风中,不少树枝被吹断。位于荃湾区的宝安商会王少清中学内,一棵近15米高、树干直径1米的大树被吹倒,砸坏了附近的灯柱和围栏,还堵住了对面的两条行车道。消防人员接报后赶到现场,将树锯开,及时进行处理。
旺角的皆旺商业大厦外墙,两幅各长约20米乘10米的大型广告海报被强风吹翻,摇摇欲坠。香港警方及消防处接报后到场处理,消防员升起云梯,将海报移除。
台风“韦帕”也给香港的交通造成影响。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宣布,暂停所有露天段的列车服务及轻铁服务,但车站会在行车时间维持开放,供受影响乘客暂避。记者在现场看到,港铁还向乘客派发水、热饮及干粮等物资,并设置手机充电站。
风雨中,社交平台上涌动暖意。有热心市民发文愿免费义载,也有市民说下班顺路搭载:“杏花邨地铁站至柴湾、小西湾,往返东区医院,优先载长者和带小朋友。”评论区里,“好人好事,小心驾驶”“好暖心”“感激有你”等留言刷屏,简单话语里满是暖心的牵挂。
狂风暴雨中,总有人逆着风雨坚守岗位。上午10时,西贡区议会议员靳彤彤已穿梭巡区,见道路被断枝堵死,她立刻联系相关部门处置。1个多小时后,她转到坑口社区会堂庇护中心,以厚德关爱队代表身份当值,帮市民安排入住、协调饮食,忙得脚不沾地。“为民服务是本分,就想‘彤’心协力,让大家更安心。”她说。
“我一个北方人,没见过这么大的台风。”北京游客张女士告诉记者,“看电视里海上黑压压的,浪头拍得吓人。”她也感叹,尽管台风影响很大,但市民和游客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信息。“天文台预报准确,地铁App上的‘最新车务安排’一眼明了。同时酒店里餐食供应正常,可见香港的应对部署很周全。”
狂风中的坚守者、贴胶带的商铺、互助的暖意,还有老街坊的安心、游客看在眼里的有序,都透着这座城市的韧性。风雨过后,这份凝聚的力量与温情,也悄悄融进街巷日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