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伟明 ‖ 何处飘来《梁祝》大合唱的歌声

null

何处飘来《梁祝》大合唱的歌声

戚伟明

早晨,一场不大不小的雨过后,初秋的风,吹走了一连多日的暑气,送来了一阵阵清新与凉爽。噢,这可是一个读书的好时候哟。

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我随手翻开一本尚未读完的书,静静地享受这片刻闲适的时光。不经意间,一阵《梁祝》的大合唱歌声不知从何处响起。这,一定又是对面哪家商铺为招睐生意而开的音响了。从客厅退回到离马路边稍远的书房,避开那近乎噪音的歌声,继续阅读。而那大合唱的歌声却依然继续回荡,仿佛已将整幢宿舍楼的四周都团团包围了。

这歌声是从何处飘来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直是我心目中神圣的乐曲,其委婉缠绵、如泣如诉的旋律,真切地演绎了梁山伯、祝英台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可谓千古绝唱。而大合唱的《梁祝》,我却是很少聆听。但此时的大合唱歌声,却是雄浑的、甚至是热烈的。那不断回荡的歌声,不知怎的,竟使我仿佛又听到几十年前文年时经由广播喇叭传出来的大合唱歌声,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该是附近人民广场、或江霞广场在搞文艺演出吧?对,现在厉行节约,很多演出都在白天搞了。

放下手中的书,我想弄清这歌声的来源。来到临街的客厅,打开窗探身往外张望。歌声并不是从广场那边传来的,歌声应该就在对面传来的。难道又是那些商铺开的音响?记得前两年,对面曾开张一间音响店,每天都放着震天响的流行歌曲,吵得附近居民鸡犬不宁。后来,或许是遭到投诉,早已停止了。

从六楼向下极目远眺,我努力搜寻着对面江霞广场那几家商铺,想极力找到那歌声的来源。而此时的歌声,似乎更大了,并且是由远而近的。循着这歌声,我定睛追寻。噢,终于找到了:这歌声就穿行于对面的行道树间,这歌声就是从一辆简易的手推车上发出来的。

这该是一辆残疾人的流浪车,车前的扶手上挂着一个该是用来乞讨的红色塑料桶。车上坐着一个男子,右手拿着的麦克风一直摆在胸前,始终摆着唱歌的姿势,显然,这歌声不是他孤身一人能唱出的。只见他的左腿往前伸直,搁在车上,歌声应是在腿旁边的音响里发出来的;而他的右腿弯曲地前后迈动,不紧不慢地与左手上那一节短木棍同时用力,一前一后,步调一致,像划船一样,将手推车及车上的自己一步一撑,向前推动。

对于真正的残疾人流浪者,我是抱有同情心的。但由于近年来从相关报道中得知,不少流浪汉为了搏取同情心,以达到其乞讨成功的目的,真真假假、不择手段,采用五花八门的方式,甚至不惜自残来进行流浪乞讨。对此,我是本能地警惕,甚至反感的。所以,每遇到这些场面,我一般都会避而远之。

或许是由于《梁祝》,由于是《梁祝》的大合唱歌声,眼前这流浪汉却引起了我的兴趣。此时,那雄浑的、热烈的歌声,始终回荡、笼罩着整个时空,以至于处在六楼的我,也被那强大的声音冲击着:一台不起眼的音响,竟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简直就有一台文艺大合唱的效果呀。而在这滚滚的歌声洪流中,那辆手推车,始终像一叶小舟,一步一撑,滑行于人海茫茫的大街上。不知不觉,我的思绪也被划出一行不大不小的浪花。

null

我一边思忖,一边追问:他一定也很喜欢《梁祝》吧,但为何选择大合唱而不选择小提琴协奏曲呢,那凄婉动人的小提琴曲调不更能倾诉他此时的身世,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与同情吗?或许,潦倒的他更加害怕的,是被凄悲的情景缠绕,那如泣如诉的琴声,有时就像四面楚歌,会将他奄奄一息的心灵包围、击碎;或许他心里更明白,正是那大合唱的歌声,才能让自己振作起来,给自己的内心带来更强大的合力,撑动命运的小舟。而那小舟一样默默前行的手推车上,那个紧握麦克风的、始终摆着唱歌姿势的男子,以及他手脚并用,一步一撑的动作,正在默默地散发着一种不言放弃、勇往直前的力量。

我继续想:他如果喜欢《梁祝》,那他也渴望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感天动地的爱情吗?无疑,他也是有父母生的血肉之躯,身体残障,但只要血液在流动,就会对爱情渴望,美好的爱情会激活任何一颗心灵。相信,此时此刻的他,一定也更加憧憬有自己的妻子儿女,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阳光灿烂的明天……

此时,天空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那辆渐行渐远的手推车,早已滑出我的视线,而那随之变弱的歌声,不知怎的,却仿佛依然雄浑、热烈地回荡在我的内心。噢,《梁祝》,一曲多么凄美动人的爱情颂歌呀!而此刻,我却极力想在其中寻味一种人间大爱的韵味,好让这爱,给那勇往直前的手推车输送源源不断的力量……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