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 星期三 晴
连续下了十天的冷雨,今天终于放晴了。阿吉透过清晨温暖的阳光,望了望湛蓝的天空,和道路两边树枝上红彤彤的秋叶,兴奋地向学校奔去。
阿吉心里一直乐着。因为呀,昨天校长突然告诉她,可以让她去三年级A班上小学!大学毕业都快二十年了,竟然重回校园,而且还是异国他乡的公立小学!那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感觉啊!阿吉觉得自己一定是“穿越”了时空……
“阿吉”其实是一个匈语名字。有一天,阿吉的邻居兼老师的Maya教她匈语人名的时候,Maya老师决定给阿吉也取一个好听的匈语名字。她认真地在词典里翻来翻去,忽然兴奋地指着“Ági”说,这个好听!于是阿吉就有了现在的名字。Maya老师很是自豪,逢人就说:我给我的中国学生取了一个好听的匈语名字!
这是一所漂亮古老的匈英双语学校。操场上,一个班的学生正在上户外课,小朋友有的荡秋千,有的滑滑梯、有的在奔跑追逐----阿吉拐进其中一栋两层高的教学楼,穿过走廊,来到最里间的三年级A班教室。一位金黄长发的年轻女老师见到阿吉,热情地打声招呼,并安排了一个空位让阿吉坐下来。阿吉昨天在校长的带领下也来过这里,认识了老师和同学们。
开始上课了。老师让同学们读一篇短文,然后提问。课堂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同学们都踊跃举手回答,而且把手臂伸得高高的,好像生怕老师看不到。阿吉发现他们举起手臂时只伸直食指和和中指,而不是五个手指并拢,也没有像国内孩子那样用手肘垂直撑在桌面上。然而,阿吉很快就傻眼了——自己也算是上过几期匈语辅导班的,日常交流通过比手画脚加上蹩脚的匈语,也还是能够畅行无阻的!可是,上小学三年级的课,阿吉却一句也听不懂。她的思绪慢慢地飘到了遥远的中国,飘到了出生时的小县城:在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也在上语文课。阿吉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板凳上,专心致志地听着老师讲课。老师说:“同学们,上周我让你们背的《背影》,现在有多少同学会背?”阿吉用手肘支撑着桌面,举直了小手,还一字不漏的流利地背诵了这篇文章。老师又点名了其他同学,却没有第二个人能背下来。于是,老师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夸得阿吉那个自豪啊。可如今,阿吉却连小学三年级的课都听不懂了。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阿吉懊恼、惆怅地走出教室,徘徊良久,终于踱进了校长办公室。阿吉用简单的匈语请求到:“校长,三年级太难,二年级,可好?”校长微笑地点头同意了。阿吉长舒了一口气,退出了校长办公室。
阿吉从前并不认识校长。其实刚来匈牙利的时候,她一个人也不认识,只是跟微信朋友圈里的网友有互动,慢慢地认识的华人朋友越来越多,也发现了很多工作机会。比如旅游业、服务业、清关行业等,也尝试着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可是,由于不懂当地的语言,最后总是处处掣肘,不得已放弃了工作。所以,阿吉放弃了边打工边学语言的念头,一心一意地开始学习匈语。
为了能活学活用,上辅导班之余,阿吉总是热情地跟匈牙利邻居聊上几句,也曾在本土企业做过义工。因此,阿吉也开始认识了一些匈牙利朋友,比如善良的Maya老师。在继续寻找义工机会的时候,阿吉幸运的遇到了愿意接受义工的匈牙利公立学校。更为难得的时候,校长得知阿吉是为了学习、融入本地的生活,竟主动邀请阿吉在空闲的上午,与孩子们一起上课。
于是,阿吉“正式”拉开了“在匈牙利做小学生”生活的帷幕……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