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安距离世界最近的地方?
记得多年前,有外地朋友问:“西安咸阳机场,到底是西安的还是咸阳的?”
粉巷君(ID:nbdfxcj)还没想好如何解释,时代瞬息万变,机场已不再是单纯的机场,航空物流及关联产业加持下,一种叫“临空经济区”的城市雏形,全国涌现。
而彼时的西安咸阳机场,依旧被大片农村包围。作为国家一级民用机场,这种情形实在不相匹配。
错过一次,不能再错过第二次,2011年,西咸新区成立,随之面世的总体规划中,空港新城赫然在列。
起初几年,行政区划带来的体制机制束缚依然存在,加之基础设施“白纸作画”,临空产业蹒跚起步……
而命运的奇妙即在于此。
谁成想,七年之后,西安临空经济竟然飞进了“国家队”……
壹
上世纪80年代初,安定门外的西关机场不堪重负。
时任陕西省委书记马文瑞向邓小平呈函,恳请国务院解决新机场的问题。而后,西安咸阳机场在渭北塬上开工……
机场就是机场,那时谁会想到,若干年后,机场区域还可以作为城市来打造。
时间很快来到90 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平均40%的国际贸易货值都要经过空运传递。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空运比例更是呈大幅增长态势,机场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不断加强。
于是乎,在国内一些城市,集合“港—产—城”三要素的区域形态开始出现。
大型机场附近,各大航空公司抢滩布局办事机构,飞机后勤、旅客服务、航空货运等业务密集扎堆;中圈区域,瞄准空港运营、航空公司职员和旅客群体,酒店、住宅、超市、金融机构等设施涌现;往外圈,则是物流配送、高端制造、会展等业务布局……
毫无疑问,“临空经济区”代表一种新型“增长极”,单就国内而言,过去这些年里,以郑州为代表的众多城市,已实践论证。
陕西方面,此时也意识到这一机遇,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应运而生。
西安咸阳机场位列全国十大航空枢纽,这是一张“王牌”。
但就城市化而言,这片144平方公里的土地,只能算是零下起步——机场周边全是农村郊野,地下早年间铺设的大量管线走廊,远谈不上市政化标准,有些甚至已无资料可查,市政建设障碍太多。
这种障碍,给招商引资同样带来不小的压力……
贰
起初几年里,从市政建设、产业规划开始,空港新城更多是“补功课”。
但考虑到西安在“一带一路”中的枢纽地位,临空产业成长性还是可以预期的,必定是未来一大增长点,推进工作马虎不得。
所以,这片区域的产业规划,2016年由荷兰NACO操刀,这一领域里,其全球闻名。对标的对象,则直指荷兰史基浦、新加坡樟宜临空经济区这种级别。
基础薄弱,但服务可以弹性发挥。
一个有意思的插曲是,空港新城此前曾由一位副主任带队,前往招行西安分行营业部“取经”,那是陕西省银行协会评为最优秀的服务窗口单位之一,常有客户、同行前来观摩学习。
但“政府”人员去学习,倒是稀奇。
空港新城企业“一站式”服务政务大厅
后来推行“3450”行政审批改革时,银行的五星级服务标准与监督机制,被搬到了空港新城政务大厅,政府工作人员变身“银行柜员”——这让前来考察的企业非常受用。
而在省市层面,对临空经济的支持一直不遗余力。
这其中,2017年又尤值回味。
当年9月,时任陕西省长、现任省委书记胡和平在空港新城调研时,首次提出“三个经济”(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勾勒了陕西新时代发展的构架。
在此之前,全国两会上,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向总理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将西安列入国家中心城市,二是设立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三是设立西安军民融合示范区。
时隔不久,西咸新区交由西安代管,陕西自贸区成立,空港新城被纳入核心板块……
如今回头审视,这片区域变化还是蛮大的,从空中俯瞰,当年的郊野模样已不复存在,一座新兴的空港城市初现眼前。
叁
产业方面,得益于顶层设计重视,体制机制理顺,基础设施改善,营商环境提升,“丝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航空服务业和航空高端制造聚集中心”、“国际会展、文化创意和总部聚集中心”等定位,逐渐被市场层面认可。
掘金者中,不乏世界500强法国赛峰及普洛斯、海航、梅里众诚、京东这样的巨头。
公开信息显示,空港目前入驻国内外物流企业66家;东航、南航、深航、川航等13家航空公司落户其航企CBD;科荣达APU大修、奥凯航空运营基地入区运营;航空液压电机部附件维修、丰树物流园等项目相继开工。
产业数据则更有说服力,13家航空公司基地总部,开通航线339条,其中国际航线57条,全货运航线13条,直达47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重要的航空枢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去年共运送旅客4186万人次,13.1%的客运增速位居全国十大机场第一;区内货运总量超过260万吨,航空货运量近26万吨,11.2%的增速位居全国十大机场第二。
列举这些政策变化、信息数据,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起码一点来讲,空港这个地方,“临空+自贸+保税”,产业触角已延伸至飞机维修、航材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物流运输等等,作为大西安新型增长极,其临空经济全产业链基本成型。
所以不久前,国家发改委、中国民航局正式批复设立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成为继郑州、青岛、成都、重庆、北京、上海、广州、长沙、贵阳、杭州之后的又一个“国家队成员”,可谓水到渠成。
肆
从当年位于西咸交界区域的一座孤零零的机场,到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这片区域走的不易。但现在远不是抚杯自喜的时候,跻身“国家队”,拿到更多政策,接受国家部委的监督和指导,自当志存高远。
当前,全球仅仅100 座航空大都市,占据全球经济总量的 1/3——发力航空大都市已成为国际共识。
从这个层面来看,“决胜蓝天”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区域竞争的任何一个领域。
官方对此自然有更深刻的认识,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之后,围绕“港—产—城”的发展思路随即披露。
所谓“港”,即平台概念,如多式联运交通网络、物流基础设施、自贸功能、保税功能等。从披露信息来看,未来的机场地铁线、扩建中的机场三期、诸多物流企业、不断开通的航线,将为其进一步提供支撑。
围绕“港”这一内核,航空物流、高端制造业及总部经济、会展、文创、金融等高附加值产业不断聚集,如此前的法国赛峰、梅里众诚,包括近期绿地投资百亿打造会展综合体,均属于“产”的范畴。
至于“城”则很好理解,良好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是任何一个开发区安居乐业的目标形态。
“港—产—城”,三位一体,构成临空经济区的理想模型。
速度经济时代,发挥西安“一带一路”枢纽功能、打造城市新型“增长极”、引领关中平原城市群进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就看临空经济示范区今后的表现了。
官方给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要形成辐射西北、连接全国、通达世界的航空综合运输体系,跻身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第一方阵”。
毕竟,这里是西安距离世界最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