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到底有多伤美国?又为何说如果美国倒下,阿根廷会很开心?
这轮关税战,中美双方可以说是打得不可开交,都对对方征收了3位数关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想法很简单,他以为中国会像其他国家一样,吃极限施压这一套,最终对美国妥协。但中方态度却非常坚决,要和美国奉陪到底。如果不出意外,如果特朗普不采取让局势升级的冒险举动的话,这轮关税战将演变成一场长期战、消耗战、持久战。
论持久战,中国有的是耐心、定力以及实力,以前不是没有碰到过比这还要恶劣的情况,中国人不也是一样过来了吗?但美国是没有这个经验的,并且也没有这个适应恶劣环境的心态和韧性。看到一个消息,说是在关税战如火如荼的当下,有90艘巨轮出港,正在从中国到美国的海上,预计下周就会抵达美国港口。可能有朋友这时候会觉得奇怪,中美经贸不是因为关税近乎断绝了吗?怎么现在中国商品还能输美呢?因为这些货船上的商品,原本就是美企下的订单,只不过他们前脚才下订单,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就落地了,如果美企单方面违约的话,那中国企业有权要求美国企业支付违约金,美企只能硬着头皮照单全收。等货品交接后,美企的真正麻烦就来了,因为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了145%关税,如果美企按照原来价格出售,那利润就会大幅减少甚至亏本;但要是提高售价,绝大部分美国消费者可能就会不愿意购买。这损伤的是谁的利益?明显是“有货无市”的美国企业,和当“冤大头”的美国消费者。
但都说有人欢喜有人愁,美国利益受损后,其他国家却相当开心。比如巴西,因为中国不买美国大豆,巴西大豆就成了中国进口的首选。在中巴这段时间完成了好几笔大豆订单后,有巴西媒体就表示,加深对华伙伴关系将成巴西外交政策核心。另外还有阿根廷,阿根廷总统米莱开始行动,不断放宽关税,甚至直接取消了对中国部分产品的限制,让阿根廷进口量暴增,直接抢走了美国大量订单。
米莱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和阿根廷市场以及民众的需求有着很大关系。因为阿根廷的经济状态不是很好,物美价廉的商品对民众是有着很大吸引力的。但偏偏阿根廷从上个世纪开始实行的就是经济隔离政策,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贸易限制,企图挖掘内需,自给自足。可问题在于,阿根廷这个经济体的体量很小,某一家企业稍微做大,那就可以完全垄断整个阿根廷市场,如果有竞争对手企图插足,那就得面对行业龙头的打压。所以缺少竞争对手,这就导致阿根廷产品在国际市场是很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而且价格也相对较高。所以,米莱现在放宽市场限制,允许外国商品流入阿根廷,不光使得阿根廷的消费者能够以更加实惠的价格买到同系列的产品,有阿根廷业界人士就用“可靠、实惠”赞赏中国制造商品,而且还可以给“一潭死水”的阿根廷市场带来活力,倒逼阿根廷的国内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最终实现阿根廷商品出海的终极目的。
中国很清楚米莱政府现在面临的困境,知道阿根廷很缺外汇储备,所以中方就同意和阿根廷政府续签12个月的本币互换协议中的部分金额。这对中阿双方来说是双赢。对于阿根廷,人民币一向以稳定性著称,续签本币互换协议,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阿根廷货币比索的。另外,对于中国而言,这也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阿根廷市场。
都知道,米莱是特朗普的“粉丝”,但为何在对华贸易政策上,米莱却“倒向中国”了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来,阿根廷更弱,更没有资本折腾;二来,米莱已经上任很长时间了,“当家”时间长了,知道柴米油盐贵了。最重要的是米莱和特朗普是不同的,特朗普如此胡来,是因为4年后他就可以不管美国的洪水滔天,但米莱是可以追求连任的,搞不好经济,阿根廷选民的收入就涨不上去,米莱自然无法连任。但降低关税,进口便宜商品,最起码可以降低物价,减少选民对他的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