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建锋(教师、杂文家)
公元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占领海淀镇。6日,占领圆明园。7日,大肆劫掠圆明、畅春、清漪、静明、静宜诸园,继而将这些园林焚毁。清漪园的前山中段、后山中段和东段、东宫门、南湖岛等地段除个别建筑物外,几乎焚烧殆尽。佛香阁、大报恩延寿寺建筑荡然无存。与此同时,园中陈设也被洗劫一空,园林从此荒芜败落,名存实亡。
触目皆是断壁残垣、萋萋荒草,一天比一天的颓败中,还有“雪上加霜”的监守自盗、挑挖湖泊、盗伐树木等。
重建,最大的难度是藏于圆明园的清漪园图纸在火中化为灰烬。此时,“样式雷”向我们走来。这是成长于康熙年间畅春园工程的著名工匠家族。二百多年间,这个家族为大清设计建造了大量的宫殿、园囿、衙署等,是大清内务府建筑领域的扛鼎人物。
清漪园被烧,“样式雷”第七代传人雷廷昌已满15岁,而且亲眼目睹了那场大火。当时已步入不惑之年的雷廷昌,凭借家族的秘传技艺,正是承担这一外人看来“老虎吃天无处下爪”任务的不二人选。
深谙皇家建筑规矩的雷廷昌明白,首先为什么重建?其次给谁建?再下来才是怎么建。
首先,围绕慈禧太后“颐养天和”,应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进行表达。为此,雷廷昌受“蝙蝠落在寿桃旁”启发,把昆明湖设计成一只寿桃,万寿山设计成振翅欲飞的蝙蝠,用“桃山水泊,仙蝠捧寿”形成“蝠寿天年”之状。在此基础上,在湖上建一座巨大如乌龟的南湖岛,表达出“龟寿延年”的意境。
其次,慈禧喜欢听戏,万寿山应有一座大戏楼。为此,雷廷昌在万寿山东南部原怡春堂旧址扩建了一座德和园大戏楼,与重建、位于万寿山西南部原听鹂馆小戏楼,形成南北呼应。大戏楼是四进院子,高21米,有上中下三层。下层天花板中心有天井与上层戏台串通,中层戏台设有绞车,可巧设机关布景,上天入地,变化无穷。底层舞台地下室有水井、水池,可设置水法布景。大戏楼建成后,与故宫的畅音阁大戏楼、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大戏楼齐名,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戏楼。
再次,在万寿山前山的清漪园大报恩延寿寺原址,设计了颐和园最核心、最大的工程排云殿。排云殿仿照紫禁城外朝的形式,分为三进院落,形成集佛寺和朝殿为一体的建筑群。最后,殿内装修数目之多、奢华程度,堪称中国古典园林之最。
尔后,重现清漪园景观,并进一步增加了苏杭元素,使重建后的颐和园不是江南,而胜似江南。
修建工程一直延续了9年,到1895年甲午战争后草草收尾。为了筹措修园款项,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腾挪了海军经费、鸦片税、海防新捐,以及由各省督抚认筹等,耗资达500万至600万两白银。在此期间,河南、奉天、京畿均遭水灾,御史吴兆泰奏请“节省颐和园工程”,得到的结果是“着交部严加议处”。
就这样,闻名中外、凝结了中国古代几千年文化沉淀,付出了几十万能工巧匠的心血与汗水的颐和园建成,也让万寿山和昆明湖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但讽刺的是,就在颐和园修缮完成后,清王朝也愈发日暮途穷,走向灭亡。
水木幽梦。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红楼梦》中的“归彼大荒”,道出了人世间之规律。
但是,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年来谁不痴?而今,站在颐和园昆明湖的水木自亲——当年慈禧寝宫乐寿堂前院码头,湖水碧波荡漾,鱼儿自在,岸上莺飞草长,生机勃勃,好一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水木自亲。但是,“鸿蒙太空”中慈禧早已成为过往。而且,归藏于东陵的“青埂之峰”还被挖坟掘墓。到头来,老佛爷也是幽梦一场的“归彼大荒”。
渺渺茫茫中,一百多年前的故事不觉间浮现眼前——水木自亲码头上,那盏高高的、进口自德国、颐和园里最亮的探湖灯还亮着,整个园子灯火通明。因为,谁也不敢在那盏探湖灯熄灭前进入梦乡。只有那盏“水木自亲”灯灭了,水木自亲旁的乐寿堂堂主慈禧在“我所居兮”中进入梦境了,290公顷的颐和园,以及1300万公顷的国土,才会进入梦乡。此时,颐和园就是大清王朝的命脉、中枢和神经系统所在。
据载,从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光绪皇帝大婚之后,慈禧宣布退居颐和园起,一直到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每年正月慈禧就带着载湉来到颐和园,并且把处理朝政的场所也搬到了颐和园。在园内的乐寿堂,接见大臣、处理政务、举行典仪等,直到11月返回紫禁城或三海。乐寿堂的南侧临水建了五间门殿,名叫“水木自亲”,门前有码头,慈禧在此可以直接上下船。中央的正殿,就是乐寿堂。此时,颐和园已成离宫御苑,成为大清的政治中心。但是,毕竟慈禧是退居“二线”的人,光绪皇帝载湉就在身边,怎么办?
当时,迷恋于政治权利的慈禧,就像打了鸡血的“梦中狂人”,怎么也不甘心退居“二线”而大权旁落。所以,在进驻颐和园10年后,杀变法“六君子”,重新抢回大权,再次垂帘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