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币圈炒作第一人,非孙宇晨莫属。
其实把“币圈”两个字去掉,孙宇晨也完全担得起“炒作第一人”的名号。
说到炒作,我们往往会认为这是娱乐圈最擅长使用的利器。
谁和谁恋爱了,谁和谁关系不合了,谁和谁塑料姐妹花,媒体捕风捉影、断章取义、信口开河的能力特别强。
而你看到一个明星某个时间段,关于他的新闻满天飞,那大概意味着他有新戏要上了,用一些花边新闻炒热度,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从而把对人的关注转移到对作品的关注。
娱乐圈这套醇熟的炒作体系,被孙晨宇运用得炉火纯青,甚至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娱乐圈专业人士用得还要好。
现在判断一个事情是不是热点,都要来看看孙宇晨有没有去蹭。
没被孙宇晨蹭过的热点,都不是真正的热点!
关于孙宇晨,还诞生了一个新的词语:孙迟但到。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孙宇晨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哪怕那些热点跟他毫无关系,他也会想办法在热点中带上自己的名字。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偶像剧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我们之间本无缘分,全靠我死撑。
01
前几天,网易前员工万字控诉文传遍朋友圈。有人在微博发问,“孙宇晨为啥还没出来说网易那个离职员工看病钱他给出了?”
以前是孙晨宇跟着热点跑,让大家产生了“热点=孙宇晨”的思维定势。
这不,当他还没来得及蹭上热点时,观众反倒有点不习惯了:这个孙宇晨怎么还不来蹭热点?
孙迟但到!
果然,他随即在微博宣布:要承担网易离职员工后续所有的治疗费用。
这本来是件大善事,但因为孙宇晨“前科”累累,这一善举也遭到了大家的质疑:他是想借着“公益”来洗白自己吗?名义上是做好事,实质上还是想营销自己吧?
孙宇晨早已习惯了网络上的奚落和质疑,不仅没有丝毫的泄气,反而“越挫越勇”,势必要让“孙大善人”的名号响彻微博热搜榜。
大V博主“性感玉米”以玩笑的口吻在线向孙宇晨讨要“红包”,说自己早年承诺要给粉丝抽奖,无奈囊中羞涩一直无法兑现,因此被微博百万追债大军口诛笔伐,甚是可怜。
这本来就是个大家看完之后一笑而过的段子,没想到孙宇晨竟然当真了!
他,当!真!了!
然后真的给“性感玉米”转去了5万,在微博上发了转账截图。
孙老师一认真,其他吃瓜群众可坐不住了!
对于孙老板而言,5万块可能只是银行卡余额上一个不起眼的数字而已。
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5万块是他们好几个月的工资啊,足以实现很多“微不足道的小梦想”了。
于是,大型互联网“卖惨+在线求助”活动便开始了。
性感玉米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吃完后还告诉大家无害,很美味,就吸引了一大批效仿者。
反正动动手指,编编文案,也不需要花费什么力气,就有可能天降横财,何乐而不为呢?
向孙宇晨求助的不乏真的需要帮助的人,但被他挑中的却基本全是微博大V。
孙老板实力演绎:有钱,就是任性!
才不管你是不是真的需要帮助,只要你自带资源与流量,能引起话题讨论,就能成为被孙老板眷顾的人。
可不要被表象欺骗,以为孙老板“人傻钱多”,很好被骗。实际上,他在“以小博大”,用了百万元的启动资金,让多个微博大V为他“站台”。
单独去购买这些大V所拥有的微博流量,可能都远远不止这个价格,效果还没现在的好。
要不怎么说孙宇晨是炒作鬼才呢?
以一己之力,替自己带来了当红明星才有的流量,让普通路人都知道了这个名字,这招实在是高。
02
孙宇晨很懂得利用互联网社交的特点,研究透了用户心理,才能快、准、狠一步到位地,低成本高收益获取流量。
流量,是他商业话语权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他今天的“战绩”,也是过往的经验一点点积淀出来的:
去年12月,ofo资金链断裂,很多用户的押金退不出来,孙宇晨发微博说要帮好朋友戴威的忙,先给10000个用户退押金。
不过话说,如果真把戴威当朋友,真想帮他,不应该私下里给他的个人账户打钱吗?
小鹏汽车车主维权,孙宇晨也不忘插一手:个人愿意补贴80%的法律费用,直到官方给出车主满意的解决方案。
罗永浩上了法院的限制消费令名单,孙宇晨发微博力挺罗永浩,并表示愿意百万年薪聘请罗永浩。
孙宇晨的死对头王思聪今年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孙宇晨摒弃前嫌,要帮他还债。
“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现在特殊时期,都是创业者,不容易。互相多体谅吧!”不知情的人,看到孙宇晨这条微博,真的要以为他是多么宽宏大量的人。
不过,他最知名的炒作案,当属今年6月以人民币3000万的天价拍下了“巴菲特午餐”,喜提微博热搜,顺利出圈。
在此之前,不炒币,不搞区块链,非创业领域的人,大多不太知道孙宇晨。
但是“巴菲特”午餐的知名度可比“孙宇晨”高多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巴菲特”就是孙宇晨的“风”。
天价午餐,媒体争相报道,这个90后的年轻人迅速站在了浪潮之巅。
不过这次他却没能被树立成一个励志的典型,反而被各路自媒体起底。他的发家史成了“割韭菜史”,他所谓的创业不过是弄虚作假,骗钱。
孙宇晨依然我行我素,完全没把外界的批评当回事,毕竟玻璃心的人,是没办法站在那个位置的。
他在微博上多次提及巴菲特午餐,还扬言要邀请特朗普共进午餐,吊足观众胃口之后,他却在7月份宣布,因身体原因放弃了与巴菲特先生的午餐会面。
成为了史上第一个放巴菲特鸽子的人。
你说他这次是真的身体不适,还是又在炒作,想搞个大新闻?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所谓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孙宇晨这么高调地蹦跶,最终遭到了反噬。
财新网发文指孙宇晨被边控,孙宇晨发布长篇道歉信。
我们本以为他在此事件后,会收敛很多……
至于后续结果如何,大家也都看到了。
03
孙宇晨是典型的“表演型人格”,哗众取宠是他一以贯之的生活方式,想短时间内改掉,太难了。
他的这种风格,从他的少年时期,延续至今。
高中时,孙宇晨定下了去北大的目标,但自知实力不足,就打起了“新概念作文”比赛的主意,高考前半年,一心投入写作,获得了一等奖,因此也换来了北大的20分降分录取。
进入北大后,他充分利用自己的文笔优势,充当校园意见领袖。并因为批判北大“会商制度”,引起了一场公共事件,吸引了主流知识分子的加入。基于此,成为了2011年《亚洲周刊》的封面人物。
在卧虎藏龙的中文系,孙宇晨自知发挥有限,便主动降转到了历史系,平时长袖善舞,和各科老师关系交好,以全系第一的成绩毕业,成功申请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硕士。
毕业回国,自称是“Ripple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身边曾被官方打脸,但当他在币圈混出知名度后,他的身份又得到了官方承认,由此可见,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圈子。
孙宇晨的成名之路,60%靠炒作,30%靠机遇,10%靠个人实力,这样的投机主义者,如何成为90后的代表的?如何成为创业领袖的?
“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巴菲特先生的这句话,用在孙宇晨身上也再合适不过。
可是他这么会炒作,何必一直屈才待在币圈呢?
找到真正能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地方不好吗?
这样或许还能名利双收。
比如像他的前辈,聚美优品的陈欧那样,“我为自己代言”的广告词传遍大街小巷,成功把CEO包装成了网红。
再比如像于妈,虽然口碑差点,但是因为会炒作,作品一部比一部红,捧新人一捧一个准。不仅能带新人,还能让那些过气的名演员迎来事业第二春,这不也是人家专业能力的体现吗?
所以啊,孙宇晨要不试试换个方向,去娱乐圈试试水?
投资娱乐圈的作品,自己退居幕后,把旗下的演员推到台前,这样自己也不必每天被冷嘲热讽。
凭借他出色的炒作和带热点、制造话题的能力,娱乐圈估计要迎来局部小地震。
于妈,终于不用感到寂寞了。
支持孙宇晨老师来娱乐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