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会呼吸的词语
——朱传富诗集《支撑》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今年10月,重庆诗人朱传富的诗集《支撑》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本诗集收集了诗人近年来创作的96首诗歌,共2778行,是作者近年来学习诗歌和感悟生活的结晶,是对乡村情怀的致敬,是对城市生活的哲学思考,是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旅程。
第一辑是写人生。《同样的影子》折射中年生活的困境、迷惑、挣扎、遗憾和执着,五味杂陈是生活的本色,多些历练,人生才会成长。第二辑是写乡愁。《发光的柿子树》写了家乡的景、人和事,有些遥远,又很亲近,不经意照亮和温暖游子的心。第三辑写生活。《我还想证明什么》?“如何用一首诗,或是一段爱,仓促地证明自己的存在”。其实什么也证明不了,时间义无反顾地匆逝,诗人还是那个左顾右盼的人,不得不接受,落叶一样的宿命。第四辑写命运。《颂钵响起》带来不同的生命体验,而作者的诗歌,从这些发声练习中,开始播种、生根和发芽,让自己回归内心,推开一扇窗,看到另外的人生风景。
作者说: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老来学诗,最犯难的是过语言关。大词不适合自己的年龄和心境,修饰掩饰不了老气与空虚,哲思是前人嚼过的甘蔗,口语表达又缺乏诗意栖息等等,这些都是新手上路的困惑,难以找到理想的出路。真正的诗歌,一定是鲜活的,每一个词语都是会呼吸的,都是动人心弦的。无论路多远且艰,也要努力找寻它,这是写诗的初心和使命。
真诗来源于生活,依靠情感、态度作支撑。诗人傅天琳说,写诗是写生活,写人的命运。诗歌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关注“小我”,关注生活经验的植入,关注自身情感与态度,尽量让诗歌接地气,体现真诚,显得自然,容易引起读者想象和共鸣。
真诗是开放的,核心是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是自己的选择与努力,受自然环境影响,与时代也休戚相关。写诗,草木可以寓意,山水可以寄情,芸芸众生也有自己的影子,离开这些,活在真空里,天才也写不出像样的诗来。
真诗不能忽视细节的力量。好话、大话、套话不是诗的语言,也难以打动人心。写出好诗的人,除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浪漫,更注重真情实感,更注重细节的力量。细节,体现真实,蕴含情感,有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和智慧。
《支撑》诗选:
生长的记忆
布谷鸟的数声鸣叫
似琴音掠过心湖。瞬间
我回到少年,乡下,潮湿的井边
你,仍活着,那么生动
打水,担水,把水溅在地上
一直在记忆里重复数十年
我活在世上,内向,木讷
分不清你和我——
究竟谁让谁活着
一个定格年轻,一个走向衰老
乡间的鸟鸣是新鲜的
记忆在生长,你一定是鲜活的
发光的柿子树
离我最近的是阳光
准时照亮这半间屋子
不易察觉地停留,挪动,离开
周而复始。如同我一成不变的生活
离我稍远一点的是月光
躲藏在城市高楼的背面或屋顶
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的
又什么时候走的
对我而言,诗歌更是遥远的
远过那些离世已久的亲人
无法靠近它,触摸它,感知它
一丝一缕的光泽
幸好母亲种在乡下的柿子树
接受阳光,接纳月光
独自在我的灵魂深处发光
支撑
我用石块撑开柑桔
抱得过紧的枝桠
为光线留出穿行的空隙
尚未成熟的果实
喝饱阳光的汁液
就会像蜂蜜一样香甜
这让我想起父亲张开的双臂
护着我第一次攀爬梯子
我的每一次晃动
把他像木偶一样牵扯和摆布
当我费力登上每步梯子
他总是表现喜出望外的神情
柑桔与阳光在恋爱中生长
将会有果熟蒂落的时刻
梵呗里生长的村庄
房屋在溪水间反复淘洗
日头在鸟鸣声中起起落落
庄稼与雨水在恋爱里自然生长
梵呗升起炊烟,洁白如云
装饰了乡村、童年和经年的梦
梵呗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
沿途唤醒千道山万条河
高原从此告别亿万年的洪荒
遍地生灵有了神明的庇护
善良的种子学会在心田发芽
迷失在焚呗里的村庄
蝉鸣蛙鼓懂得美声
风铃会讲故事
歌谣长出薄薄的翅膀
青稞的浪花漫过山岗涌向天边
阿妈长长的呼唤传来
顿时,阳光撒满梵呗里的村庄
磨滩
真怀疑是天上的星星
夭折,坠落人间
砸成这一个个谜语
俯视你
像大小不一的蜂窝
只是没有蜜蜂
爬进,爬出
近看你
像一只只水灵灵的
眼睛,傻傻地望着天
我的童年
来过这坑洼的石滩
摸过鱼
捡过漂亮的石子
着迷过这遍布预言的
镜花水月
如今我归来
已是半世的漂泊
只有你,安静如初
如新打磨的镜子
反射天堂的光
映照人间的悲欢。一眼万年
躲避
人间遍布悬崖
立在看不见的地方,一样令人心悸
我每次靠近危险的边缘
比如山涧,峰顶,深水,人生低谷
总会想起父母善意的提醒
尽管荒草已代替他们生长,反复
被北风折断
那些话语像某种传承
浸染我的血液、呼吸和思想
宛若悬崖边的一棵树,一朵花,一株草
留恋脚下贫瘠的土地。拒绝深渊
负重
“做人不易,活着要担当”
父亲的话份量不轻,压在我心头
让我一生都在负重。折腾。不安份
年轻时我养成右肩挑稻谷
右手拧菜。左手闲置——
如同我白纸一样的青春和爱
知命之年,我练习左手提东西
纠正右倾的身子。练习用诗
填充前半生留下的空白
逐渐,我的身体摆正
还来不及欣喜,后背似下弦月
向前伛偻下去
忘却父亲的话
我像卸下一座山。多么轻松啊
我已匆忙地过完这一生
声音
声音是世间不可缺少的事物
活在声音里的人,也会成为声音的一部分
我的故乡,清晨的一声鸡鸣狗叫
霎时复活那山、那水和那老迈的村庄
我的女儿,听不惯这些乡村的杂音
却能在厨房破壁机的嘶吼中安睡如初
我活在城市的车声、人声、电话声和会议的回声里
声音像大海一样潮起,潮落。可我不是弄潮人
我是声音边缘的部分,一辈子都在练习发声
只是声音那么弱小,仍不知道如何生长
名家点评:
《支撑》这本诗集是对乡村情怀的致敬,是作者在城市喧嚣中追寻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是一次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旅程。每一首诗都如布谷鸟的鸣叫,在心湖掀起涟漪,带领读者穿越时光回到乡村风情,感受到乡村的力量和生命力,以及它们与作者之间的纽带。作者以独特的笔触,将生活场景化作永恒的记忆,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朴实和生机。每一行诗都鲜活而深刻,让人对生命和记忆有了全新的思考。
——金铃子
朱传富在诗中向我们呈现了移动的原乡。亲情血脉的河流之上流淌着诗歌,具体而微的事物在追忆中清晰而深刻地浮现出来,凝结成语言的珠玉。正是这种来自故乡的书写,让诗人首先有了情感依附和思想沉淀的精神原乡。然而诗人控制着这深情的河流,用低声部的语调驾驭了高声部的内心呼啸,进以抵达深邃,获得穿透感和镂刻感。诗人不仅在逐渐消隐的故乡寻找到诗的存在,还在栖身的都市找到诗的现场。将灵魂里的原乡移动到更阔大更具现代性的场域。这是故乡和故城、老家和老街互相之间诗意的位移,情感的对接,思想的置换,从而为诗人拓展了更大的可能性空间。
——张远伦
朱传富的诗歌从生活之中展开诗意的想象,从日常之中提炼哲理的思考。他的语言清新而凝练,情感质朴而真诚,意象沉实而又富于变化,表达自然而又富于美感。他关注身边的事物,以沉思去抵达生存的本质;他怀念乡村的生活,以诗意去回溯古老的乡愁。他表现爱情的美好,以淡淡的回忆去追索爱与美的真谛;他拨开命运的迷雾,去审视内心的风景,获得最深沉的生命感悟。
——唐力
作者简介:
朱传富,男,重庆垫江人,现居重庆渝中区,2018年习诗,作品散见于《诗刊》《人民日报》《星星》《草堂》《红岩》《环球人文地理》等刊物、报纸、网络文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