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牛奶事件重演,直升机撒钱模式开启 全球经济到了至暗时刻吗?

2020年1月3日,刚刚迈入21世纪第二个年代的开端,美军突袭中东,伊朗少将苏莱曼尼在爆炸中身亡,引油价狂飙,黄金飞涨,“第三次世界大战要来了吗”猜想不绝于耳,这个充满火药味的开年令人错愕。

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此后爆发的新冠疫情,引起了的一场影响范围更广泛、更持久、更深刻的危机——2020年才过去三分之一,我们已经见证了美股历史性的四次暴跌触发熔断、石油期货价格首次收于-37.63美元/桶的负值、各国政府开启“直升机撒钱模式”、“大萧条”时期倒牛奶事件重演、每6个美国工人中有1人失业、IMF将2020年全球经济预期调整至-3%。

疫情让原本走弱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催化了系列矛盾的暴露,世界经济不得不面临几大问题:从零利率到负油价,全球经济进入至暗时刻了吗?极度宽松的政策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债务危机?全球贸易预计剧烈收缩,经济一体化还能持续吗?如何实现危机下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我们究竟该如何审视和应对此番全球经济恐慌时刻?

全球性大流行病:将重新定义这个时代

3月9日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表示,新冠肺炎成为全球性大流行病的威胁已变得非常现实,Epidemic(流行病)由此升级为Pandemic(全球性大流行病),新冠疫情也成为了世界各国、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

4月19日,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也描述这是“一场截然不同的危机(a crisis like no other)”,并结合现状将2020年全球经济预期调整至-3%,IMF表示,公共卫生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结合,意味着它们会互相助长,低增长降低政府收入,从而让支持公共卫生系统变得更艰难,经济复苏面临的挑战也将更大。

如比尔·盖茨在最新备忘录中所言,“新冠肺炎,第一个现代大流行病,将重新定义我们这个时代” 。如今,疫情早已由单一的公共卫生事件波及全球经济,危机表现出全面性与深刻性的显著特征,对全球经济、政治、社会和贸易影响无所不及。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扩张,导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从而引发一系列关于全球经济的担忧与疑惑。

股市暴跌、石油重挫,全球经济到了至暗时刻吗?

2月12日至3月23日,只用了一个多月,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从近3万点的高点暴跌至1.8万点,疫情终结了美股十年的牛市。美股历史上有5次熔断,而今年我们在10天内就已经见证了4次。“股神”巴菲特接受采访时表示,“只要你一直在这个市场玩,就什么都会遇见的,但是这次这个场面我也是活了89年才遇到。”

不仅是美股,3月23日清晨,美股三大期指先后触发熔断后,韩首尔综指期货和创业板指期货暴跌,双双触发熔断机制,印度、印尼、泰国股市开盘或盘中闪崩并迅速触发熔断,其中印度股市主要指数一天熔断两次……全球资本市场哀嚎一片。

在股市赔钱的投资者可能想象不到,还有另一个更加凶残的市场,价格不仅会暴跌,甚至还会跌穿零点到达负值——4月20日晚,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西德克萨斯轻质低硫原油期货05合约(WTI)价格大跌305.97%,收于每桶-37.63美元,首次收于负值。

美股和石油成为近几个月来印象最深刻的价格记忆,不断刷低的新记录也一再引发人们对经济的忧虑,全球经济到了至暗时刻吗?罗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以成功预测不同市场的泡沫著称,曾两次震撼全球金融市场:准确预测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和2007年的房价下跌。尽管席勒认为20世纪30年代和现在几乎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但他承认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将是严重的,“恐惧滋养恐惧,如果一个投资者感觉其他投资者缺乏安全感,他也会感到恐惧,这使事情变得非常危险和不可预测”,“我们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无法达到以前的峰值” 。

直升机撒钱模式开启,无限量宽松意味着什么?

直升机撒钱,来源于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他生动地描述“赤字货币化”(即中央银行为政府财政赤字埋单)时提出的:“央行行长乘直升机撒钱给群众”。2002年,时任美联储理事的本·伯南克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了该方法,提出“政府大规模减税与中央银行货币创造相结合”的理论。

这次将“撒钱”贯彻得最彻底的也是美国政府——3月4日、15日,美联储两次宣布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0-0.25%,3月23日,美联储宣布再出台无限量量化宽松(QE)政策,开始“购买”市场上除股票之外的几乎所有信用产品,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也先后开启直升机撒钱模式,向需要救助的特殊对象群体直接发放薪酬或现金补助。但“撒钱”只能被视作短期救急措施,甚至可能埋藏更大的隐患——“债务危机可能即将到来,”经济学人智库(EIU)在3月下旬的报告中写道,“目前,各国政府正在加大财政支出,以抗击新冠疫情,维持基本的经济结构,并让工人保住工作。其结果是,未来几年财政赤字将大幅上升。”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了同样的忧虑,“印钞票只是救火,把问题推迟到后面,解决不了本质问题。印钱太多了要发生通货膨胀,这个后果谁来买单呢?”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中,阿代尔.特纳勋爵(Lord Adair Turner)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金融服务局主席,在其出版的著作《债务与危机》中,他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经济衰退和复苏乏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债务,并将金融体系过量的债务创造引起的负面影响看作是一种经济污染,即“债务污染”。当前,货币宽松政策虽暂时有力地稳定了金融市场,但未来对支持实体经济还有发挥空间仍有待观察,会不会真的由此引发新的危机也引发业内忧虑。

全球贸易预计缩水13-32%,经济一体化还能持续吗?

“今年货物贸易萎缩的程度远大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新冠疫情+去全球化的双重冲击,使这一轮超级全球化受到了严重打击。在疫情蔓延扩散过程中,对外开放层次越高,参与国际分工程度越深的经济体和相关行业领域,对外贸易活动受到的伤害就越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指出。

无可否认的是,早在疫情出现以全球贸易已经出现萎缩,2019年,受贸易紧张局势和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0.1%。但4月8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报告《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显示,2020年全球贸易预计缩水13%至32%,萎缩幅度可能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水平。2020年,基本上全球所有地区的贸易量都将出现两位数的下降。从行业来看,电子和汽车制造产业的贸易缩水将更为严重。

2000-2022年全球商品贸易量

1990-2020年世界商品贸易增长与世界GDP增长的比率

2021年全球贸易虽有可能实现复苏,但也存在不确定性,最终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各国抗疫政策的有效性。疫情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全球经济一体化还能持续吗?

“从经济层面上来说,疫情大大加深了人们对全球化的怀疑。”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认为,“但疫情并不会完全终止全球化,而是可能回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状态:以传统的投资与贸易的形式,呈现一种‘有限的全球化’”。“有限的全球化”是建立在主权经济之上的全球化。它有两个趋向性,一是欧美国家会把一部分关于国家安全、人民生命的产业迁回自己的国家;另一个就是各国产业会在世界范围内分散布置。“有限的全球化”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很好的机会,不仅可以占领西方企业留下的产业链空间,还可以向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发展。

倒牛奶事件重演,市场如何配置稀缺资源?

同样是全球性的危机,很多人将疫情与战争相比,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看来,疫情冲击其实比战争严重。“战争是一种消费刺激型灾难,而疫情是一种需求抑制型灾难,战争对各种资源和需求迅速增加,但瘟疫不同,瘟疫减少了消费,减少了经济活动,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狼藉的哀鸿遍野的局面。”

事实也是如此,奶牛场倒牛奶是书本里讲述“大萧条”时提到的标志性事件。4月初,这一幕在美国重新上演——威斯康星、密歇根、宾夕法尼亚等乳制品大州的奶农近期陆续开始把牛奶倒入下水道、池塘、农田等,但在另一面,全美不少超市里的牛奶却开始缺货,一些超市甚至开始限购。奇观出现的表面原因是需求短缺和不平衡,而实质上则是产业结构的严重不平衡问题。

疫情期间,“口罩该不该涨价”问题也一再掀起舆论巨浪,市场这个“无形的手”不总是能够最优地实现资源配置,政府与市场如何配合?特别是危机当前,如何才能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现代社会应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混合经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李辉文分析口罩涨价问题时提到,这次疫情把这个社会需要多种机制的有机结合的诉求体现的更突出,市场是众多协调人们竞争与合作行为的机制之一,除此之外国家机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都非常重要。

“白雪公主”也失业了,民生保障如何实现?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近日,华特迪士尼公司被爆出本周起停止支付10万名员工的薪水,将每月最多节省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作为全球最大的娱乐公司尚且如此,疫情重创了各国就业市场。

美国劳工部2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蔓延导致经济大面积“停摆”影响,每6个美国工人中有1人失业。过去五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累计近2650万,超过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以来的就业增长总数,相当于美国十大城市人口的总和。

国际劳工组织7日也发表题为《新冠肺炎疫情和工作世界》的研究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目前,在全球33亿劳动力中,超过五分之四(约81%)的人受到了全部或部分工作场所关闭影响。预计疫情将在2020年第二季度导致全球6.7%的工作时间消失,相当于波及1.95亿全职员工。预计年底失业数字极有可能大大高于国际劳工组织最初预测的2500万人水平。

“就业市场比股票市场更困难。失业率趋于上升,然后才逐渐回落,就业可能需要数年才能完全恢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如此担忧。

《新冠肺炎疫情和工作世界》研究报告同时建议,需要在4个主要方面采取大规模、综合性政策措施:一是支持企业、就业和收入;二是刺激经济和就业;三是保护工作场所的工人;四是在政府、工人和雇主之间开展社会对话来寻找解决方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