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金茂不懂地王的贵

null

昨天,深圳迎来一场堪称史诗级的土拍。为了表示诚意,深圳市一共放出5块住宅用地,80多家开发商踊跃报名,一副不参与就不好意思在深圳混了的样子,光保证金就交了1100亿。

相比之下,金茂的同志们就淡定多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直到土拍结果出来,龙光拿下楼面价6.7万/平的龙华地块,大家才奔走相告:新地王诞生,金茂解套了!

上一个龙华地王,诞生于三年前,是金茂和中国电建联合拍下的上塘地块,当时的楼面价在5.68万/平。

这三年,龙华的房价没多大变化,限价政策也没有放开。龙华商品房大多在6-7万/平的价格区间,而金茂想卖的价格是12-15万/平。所以金茂只能捂盘捂成房东。三年过去,预售房变成现房了,这个价格市场还是不太认账。

终于,友军龙光地产来救援了,金茂不再是一个人站在山岗上。

感谢龙光,金茂终于像盼亲人一样,把你们盼来了。

01

小公司,大地王

20年前,中国金茂还在叫着那个有点俗气的名字—中化方兴地产。方兴被人熟知,就是拿了地王。

2009年夏天,北京广渠门15号地块的竞拍现场,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方兴地产经过97轮竞价,22轮举牌,击败当时如日中天的万科,soho中国,远洋,保利等企业,以40.61亿元的价格成功购得该地块。

据说当天竞拍现场,潘石屹还在纳闷儿,“你们是哪家公司?”,而方兴地产工作人员悄悄来到潘石屹耳边,回答说“我们只是小公司”

2015年,方兴地产改名为中国金茂,2016年,先后在华润和中粮担任过董事长的宁高宁来到中国金茂。中国金茂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转折点。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金茂销售额485亿元,2017年为693亿元,2018年为1280亿元。三年来,金茂销售额同比增长61%和85%。尤其是2018年,这一年,金茂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距离冲击第一梯队房企又近了一步。

金茂的成功之道,就是拿最贵的地,卖最贵的房。用地产人士的话来说,金茂是有产品力的。

多年来,金茂一直深耕一二线城市,尤其是那些热点城市,更是其布局的重点。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再加上绿色科技住宅建造理念,高大上的装修装饰,只要是金茂的项目开盘,就一定会吸引无数购房者前去捧场。

产品力当然也还体现在价格上。克而瑞数据显示2018年金茂销售均价25539 元/平米,远超龙头房企。

02

高速扩张,成绩斐然

不过金茂并不满足于此,最近这些年金茂也走上了一条高速扩张的道路,并且成绩斐然。

金茂发布的2018年财报显示,2018年中国金茂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280亿元,同比去年增长85%,这也是金茂首度迈进千亿大关,在百大房企中排在第24名。

同时,财报还显示,2018年金茂实现营收387.3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5%;毛利润145.38亿元,同比增长45%,毛利率38%;净利润52.11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率13.45%。

2018年,金茂也进入了更多的城市,首度进入贵阳,济南,常州,厦门等地,截至2018年期末,金茂共布局40个大中城市,而2017年只有28个。

从金茂布局的这些城市来看,除了继续深耕一线以及强二线之外,金茂还将触手伸到了一些环一线城市的三四线城市,比如长三角的南通,绍兴,粤港澳大湾区的东莞,中原城市群的开封等地。可以说,金茂在城市布局上更加全面。

据统计,2018年金茂新获取68个项目,新增土储面积2264万平方米。

一方面,金茂在拿地时出手阔绰,但是与此相对应的,金茂也注定会在一些城市踩雷。

 

03

地王被套,负债高涨

2016年8月,金茂以35.1亿元的价格拍得郑州郑东新区一地块,楼面价高达3.7万元/平方米。创造了当年郑州单价和总价双料地王,开盘均价在5.8万左右尴尬的是,2018年郑州楼市进入低谷,北龙湖金茂府销量惨淡。

2017年9月,金茂以20.91亿元拿下厦门翔安地块,楼面均价达到2.9万元/平方米。但是当时正赶上厦门正在执行史上最严格的调控措施,厦门楼市一落千丈,甚至一度传出崩盘的谣言。

金茂在厦门拿到的这个项目,也被限价2.9— 4.2万元/平方米销售。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甚至出现了26,000,27,000这样的价格。金茂进军厦门的第一个项目就这样失败了。

相思的一幕还发生在成都。2017年金茂拿下金茂府项目地块,楼面价也达到了1.7万元/平方米,在这个项目开盘时宣传的均价为3万/平方米,这个价格在成都绝对算得上豪宅,不过对于成都人来说,只有天府新区配得上豪宅,而武侯却不可以。所以在首次摇号的结果显示,首开金茂府只卖出37套房源,剩余125套,认购率不足23%。

常在河边走,金茂也湿鞋。

这些年来,金茂加大了扩张的步伐,也创造了一大批堪称经典的营销案例,但是与此同时,通过更多高杠杆操作,金茂作为央企融资成本较低的优势不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近些年金茂负债率的大幅提升。

上面我们说到的2018年金茂发布的财报,除了那些漂亮的业绩之外,其高涨的负债率,更值得大家关注。

截至2018年末,中国金茂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13.24亿,受限制银行结余44.58亿,而短期有息负债约219.76亿,手持现金不足以覆盖短期债务。与此同时,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共116.9亿,同比增长27.6%,其中一年内到期或按要求偿还的占比高达94%。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金茂2018年度总负债约为1933.7亿元,较2017年1556亿元,同比增长24.3%。数据显示,最近五年,金茂的资产负债率逐年走高,已从59.19%上升到71.19%。

尤其是2018年以来,在地产行业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房企融资越来越紧,金茂紧张的现金流还是很大影响了公司的发展。

今年4月29日,金茂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财务数据。

报告期内,金茂实现营业收入23.89亿元,同比下降70.11%,实现盈利利润5.05亿元,同比下降78.38%,实现净利润3.66亿元,同比下降78.51%,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3.37亿元,同比下降53.65%。

截至报告期末,金茂资产总额2388亿元,负债总额1903.91亿元,同比增加9.85%。

04

为了利润卖项目

金茂内部,无论是谁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业绩。然而,作为一家央企,他们还要接受国资委对央企负责人年度及任期经营业绩的考核。

今年三月,国资委出台了新版《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将年度考核指标,从利润总额替换成净利润指标。

此外,按照国资委今年的设定,净利润、经济增加值在7%以上或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属于第一档目标。如企业完成第一档目标,负责人可在相应指标上得满分,还可依据目标值先进程度获加分奖励。同时,前述目标值也与工资总额预算挂钩,目标值的先进程度影响工资总额预算水平。

而国资委今年明确的目标是,央企2019年度整体净利润目标比上年增长9%。

上面我们曾经提到,金茂2019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3.66亿元,同比下降78.51%。和国资委今年9%以上的增长相去甚远。

而且根据今年新的设定,如果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国金茂不能达到净利润增长9%的目标,这就意味着,金茂那些高管们的薪酬将受到影响。

如何扭转眼前的形势?金茂给出的办法是,卖项目。

6月3日,金茂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长沙鼎茂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底价为11.45亿元。

不仅转让长沙的项目,金茂甚至把手伸向了金茂的大本营—北京。

在出售长沙项目之前,5月27日,金茂在北京的两个住宅项目同样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包括北京昊远置业有限公司的34%股权及天津北方泽茂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100%股权。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宗地块都是限竞房地块,其中,北京昊远持有的地块为2018年10月由金茂联合体拿下,楼面价为3.3万元/平米,将来住宅销售限价52695元/平米,最高销售现价55330元/平米,并且必须执行9070政策。而此次一同出售的北方泽茂持股的通州地块也是如此。

金茂此次选择出售北京的限竞房项目,其实并不难理解。

眼下北京的限竞房市场竞争激烈,项目众多,而且接下来一段时间会有更多项目上市,市场的整体环境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去化情况不佳。并且北京目前对限竞房执行严格的限价政策,房企高价拍地后的盈利空间更小。

而金茂选择将其出售,一来可以快速回笼资金,同时还可以分担开发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房企融资趋紧,限竞房销路不畅等问题,金茂此举,可谓一箭双雕。

在出售北京项目同一天,金茂已经将浙江瑞安飞云街道项目49%的股权,出让给招商局置地及中粮地产旗下的公司。

截至目前,金茂已经选择将长沙,北京,浙江瑞安三地不同业态项目做股权出让处置,其实说了这么多,金茂这次频繁转让自己手中的项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缓解自身现金流的紧张。

今年第一季度,在货币政策稳健宽松的大背景下,房企的融资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沉寂许久的众房企们心中的那点仅存的火焰重新被点燃,凭借给点阳光就灿烂的特质,一些房企又在土地市场高奏凯歌,“地王”频频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土地市场。

结果,到了5月份,房企融资明显受阻。纳入监测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共计367.99亿元,融资总额成为2019年来最低额。

眼下房地产金融风险,依然是监管层紧盯的重点,同时,银保监会也收紧了房企融资的监管尺度。

可以看出,目前上层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决策底线没有丝毫改变,房住不炒,依然是整个行业目前的发展基调。同时,主管部门的调控政策也转为提前干预,更加主动。

金茂靠卖项目扭转眼下的资金链困局,而其他房企也通过各自的方式,减少融资的需求。毕竟,在目前国内外困境交加的情况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绝对不能出现,一点苗头都不可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