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增进老年人福祉,银发经济迎来新蓝海

2024年1月15日,在安徽省阜阳市一公园,老人们坐在长凳上休息。IC photo 图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未来,国家将着力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意见要求:国有企业今后在发展布局银发经济相关产业时,提供场地设施用于养老服务、相关投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予以统筹考虑;发挥民营经济作用,完善政企沟通联系机制,打破不合理的市场准入壁垒,推动银发经济政策、资金、信息等直达快享。

发展银发经济成为国家重要的政策导向,这让笔者和多位社会学家、智库从业人员感到振奋。我们在交流中认为,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背景和经济战略需求在于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中国经济要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消费能级和相关服务出现根本性改观,而新时期银发服务和供给侧需要更新设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6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生人口最多的年份,达2975万人。笔者所参加的人口与劳动力相关课题预测:该年度出生人口中,有近2000万在今年开始领取养老金;此后到2030年,每年都将有超过1000人口跻身银发族,相当于葡萄牙的总人口了。从当下社会来看,婴儿经济以及儿童经济的供给侧相对更丰富,甚至出现了局部过剩的现象,但银发经济供给侧正处于蓝海。

笔者第一次接触银发经济概念,是在2005年上海社科院举办的一次国际智库学术研讨会上聆听的。当时,日本和德国的老龄化社会应对政策正在形成之中,有学者建议中国社会也要做好相应准备。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笔者观摩到了不少国家馆纷纷推出银发经济的城市型装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理念,当然也包括让老年人生活更美好的愿景。而最近五年进博会的场景,又让我观察到了老龄化社会的诸多进口新需求。

早在2013年,国务院就已经推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此后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就驶上了快车道。在我所参加的调研中,长三角区域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养老产业要素一体化流动的新格局。

如上海退休人员要去邻近的湖州或者是苏州养老,在长三角区域已经实现医保、退休金转移支付一体化,甚至公共交通卡在长三角区域内各城市都实现了贯通使用。与此同时,还推进了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在长三角城市投入新的布局,如黄山是上海老龄游客的首选之地,自然就催生了上海三甲医院的入驻。

后来,安徽智库的经济学家在和笔者交流时就认为:黄山旅游+优质医疗服务+消费结算便利,共同赋能银发经济,体现了新质生产力。我自己在对南太湖区域调研中也发现了“上海村”现象,即以60后退休人员为消费主体,选择风景宜人和人文资源丰富地区展开季节性、集团型的康养消费。

同济大学经济学家陈强教授在和笔者交流中指出:今年国务院出台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意见,这一意见是十年来我国在养老服务领域政策成果的集大成者。随着60后逐年加入银发族,银发经济最活跃的板块随即出现了,这是新型服务业的酵母。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总量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约为6%;据预测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10%。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近3亿,占全国人口的21.1%。而人口学大数据测算,2035年这一规模将达到4亿。长护险、居家养老服务、家庭医生和社区长者食堂等公共服务成为必需品,作为最基础的民生覆盖,确实需要财力有一分增加,养老服务投入就相应增加一分的民生情怀和作为。

笔者在对上海中心城区如徐汇区、浦东新区的相关调研中也发现:智能化技术已经介入养老服务,成为银发经济的新质技术生产力保障,这是可喜的现象。与此同时,60岁至80岁的长者正是“不老的少年”,他们的消费需求将是银发经济的鲜活源泉。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国务院办公厅专门针对银发经济印发文件,正表明国家层面已经将老龄化视为战略机遇而非社会负担,这是一个极大的观念性转变,也是谋划好相关经济要素流动的思想基础。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和增进老年人福祉,必须高质量发展银发经济。(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