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20年,生猪期货终上市
1月8日,已筹备了近20年的生猪期货,终于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了。
证监会副主席出席挂牌仪式时指出,生猪期货是我国第一个活体期货品种,其上市将与玉米、豆粕等期货期权一起,形成从种植、加工到养殖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体系。
上市首日,首批挂牌的三个合约LH2109、LH2111、LH2201的挂盘基准价,分别为30680元/吨、29680元/吨、28680元/吨。(2109指该合约交易的是2021年9月的价格,2111、2201如此类推)
截至1月8日收盘,三个合约均录得了超过12%的跌幅,LH2111甚至直接跌停。
这也符合此前业内预期。国泰君安期货在研报中表示,生猪短期价格受高基差、季节性消费以及新冠和非瘟的不确定性等影响而偏多,受产能环比不断上升影响,中期价格确定性看空。
金信期货也认为,生猪产能正处于持续恢复阶段,目前生猪价格较高,比市场预期的开市指导价升水31%,预计生猪价格将出现趋势性的回落。
无情猪周期
无论生猪期货首日表现如何,这个金融工具的出现,对整个生猪产业都非常重要。
这还要从整个养猪周期说起。
对养猪人来说,从母猪受孕到仔猪出栏,一般需要10个月。在漫长的养殖周期内,疫病、供需、饲料价格等诸多方面都充满着不确定性,因此导致未来生猪出栏时,价格已于母猪受孕时迥然不同,若这时出栏价更高,那相应赚得多,相反则少赚甚至亏损。
生猪价格波动的背后,离不开猪周期的作用。
猪周期,即猪价上涨,养殖户逐利,开始增加能繁母猪(能繁殖的母猪)和生猪供给,等市场供过于求后,猪价重新下跌,养殖户又减少供给,猪价重新上涨。说白了,这就是经济学最基础的价格——供求互相影响关系。
东证衍生品研究院统计显示,自2006年以来,我国生猪出栏价格经历了四次大幅波动,形成了4个“猪周期”。
剧烈的价格波动,漫长的培育、反馈周期,经常造就养殖户们赚一年亏一年的现象。养猪人,基本就是在赌“猪周期”。赌赢了,发家致富;赌输了,嚎啕大哭。
而且,这种现象在我国尤为严重——我国散养的中小养殖户太多了。
据2019年年末农业农村部数据,全国2600万个养猪场户,其中500头以下的中小场户占比99%,生产了全国50%的猪肉。2020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较大的八家上市养殖公司共出栏1953.59万头,仅占全国出栏量的7.78%。
一句话总结,我国生猪行业的集中度、规模化率都还非常低。
而且,由于养猪散户过多,没办法规模化专业化地提高养殖技术,散户们通常是粗放型养猪,存在剩饭喂猪导致饲料营养不科学、猪排泄物不处理污染农村水源、抗疫情能力极差等问题。
生猪期货的出现,就是在价格调节上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期货套期保值的功能与机制,能有效规避暴涨暴跌的价格风险。
通过公开公平的交易平台,养殖户可以准确掌握未来价格,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和销售计划,并从而有计划地扩大规模。大型养猪企业,能运用这个工具进行远期利润的锁定,实现‘先卖后养’,规避远期价格下跌的不利影响,稳健经营。
长远来说,生猪期货这个金融工具利好大型“猪企”,有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规模化水平。
群雄窥伺
就目前来说,主流“猪企”都活得不错。
2020年年初,长江证券统计测算显示,目前主流养殖企业自繁自养育肥平均每一头生猪盈利达到约1676元,其中盈利能力居前的4家企业牧原股份、天康生物、唐人神和温氏股份,头均盈利分别约为2213元、2138元、2112元和1608元。
而高额的利润,也引来了太多的外来跨界者。
2020年12月,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透露,“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仅从房地产过来跨界养猪的企业就超过1000家。”
1000家有没有夸张先不说,但房企跨界养猪已经不是新鲜事,尤其是头部房企,几乎无一落下。
2020年12月,万科A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养猪业务目前已经落地,正在顺利推进中。
去年3月,万科正式成立食品事业部,主要布局三大领域中,排第一的就是生猪养殖。当年5月还公开招聘猪场拓展经理、聚落化猪场总经理、预结算专业经理、开发报建专员、猪场兽医等岗位。
2018年5月,房地产龙头碧桂园也公开招聘养猪专家。随后,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甚至还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签了战略合作协议。
万达王健林也动过心,在一顿视频里他就曾满是不平地说,“原来我以为盖个猪场……他回去跟我说十万头猪场要几个亿,我说你盖个猪场要几个亿,我们盖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
新世纪20年,中国最赚钱的行业就是地产和互联网。有趣的是,无论恒大、碧桂园、万科,还有阿里、京东、网易,全都说自己要养猪。不过,在他们之中,除了网易算是做出名堂,人送外号“猪场”外,好像还没一家跨界者成功跑出。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真有这么多人跑来养猪,以后猪肉价格会跌得很厉害。
水大鱼大,养猪这门生意,正迎来群雄窥伺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