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不动大汗淋漓?当心得了多汗症

在正常的环境温度下,坐着不动都大汗淋漓,就要当心是多汗症。

原标题:【健康关注】如何治疗多汗症

支招 王鹏

支招 王鹏

□ 林智超 贠英杰

出汗是人体的一种生理现象,汗液蒸发既能维持体温恒定,还能排出体内废物。中医认为,汗由津液化生,汗的有无、多少是体内阴阳状态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情绪紧张、衣被过厚、天气炎热时,人就会出汗,须警惕除此以外的异常出汗——多汗症(中医称“汗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吴伟表示,在正常的环境温度下,坐着不动都大汗淋漓,就要当心是多汗症。

临床上常见的多汗症分为自汗和盗汗。自汗,指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人体自主分泌汗液的现象,通常表现为全身或局部出汗,且不受外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自汗通常是因为身体某些功能失调,可能与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有关,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如结核病等。盗汗,指睡眠中出汗的现象,通常为全身出汗,且汗液分泌量大、持续时间长。盗汗通常与急性感染、代谢性疾病等有关。

一般来说,多汗症的发生与以下因素关系密切:1.病后体虚。若平日体质薄弱,生病之后身体会更加虚弱,导致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诱发出汗。2.情志不调。思虑烦劳过度,损伤心脾,血虚则血不养心,心不敛营,致汗液外泄;阴虚则虚火内生,阴津被扰,不能自藏而汗泄;亦有因忿郁恼怒,肝失疏泄,肝郁气滞化火,火热逼津外泄,导致自汗、盗汗。3.饮食不节。平时嗜食辛辣厚味,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或素体湿热偏盛,邪热郁蒸,都会导致津液外泄、出汗增多。

在吴伟看来,多汗症的病位在卫表腠理(肌肉的纹理),涉及肺、心、脾、肝、肾,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自汗多属气虚不固,日久可伤阴,盗汗多为阴虚内热,久延则伤阳,如果不及时处理,会诱发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治疗汗证应以“敛肺健脾、固表敛汗、补益肝肾”为法,临床常用黄芪、白术、浮小麦、牡蛎、五味子、糯稻根、红枣等固表止汗的药物,自汗者可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盗汗者可用“麦味地黄丸”滋阴降火。

下面推荐三个食疗方:

浮小麦饮 取浮小麦15-30克、红枣10克,水煎代茶频饮。也可将浮小麦炒香,研为细末,每次取2-3克,放入枣汤或米汤中送服。

麻鸡敛汗汤 取麻黄根30克、牡蛎30克、肉苁蓉30克、母鸡1只。先将鸡宰杀后去毛、内脏、头、爪,然后洗净,与麻黄根同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煮至鸡肉软烂后,去鸡骨及药渣,加入洗净的肉苁蓉、牡蛎煮至熟,放食盐、味精调味即可。早晚食肉喝汤,每周吃2-3次。

生脉饮 取人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人参切成小块,同麦冬、五味子一起放入砂锅,加水适量,文火煎煮约1小时取汁,温服频饮。

还可以试试以下几种外治疗法:

1.取川芎、白芷、藁本、滑石粉各30克,研磨成粉,混合后用棉布包裹,敷于身上易出汗部位(头面部除外)。

2.取白矾20克、葛根60克,煎水洗手足,每天2次,治手足多汗。

3.将五倍子研成粉,取少量加水搅拌成糊状,贴敷脐中并用毛巾热敷,每晚1次,可治盗汗。

总之,多汗只是一种症状,成因复杂,需要专业医生排查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若为病理性,必须及时针对病因治疗。

多汗症患者要注意日常调养,放松心态,避免过度思虑;少吃辛辣厚味;根据气温适当增减衣物,经常更换内衣,保持衣服、卧具干燥清洁;出汗时应避风寒,及时用毛巾将汗擦干,以防感冒;不要因怕出汗而减少活动量,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甘肃日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