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旧文,来自简单心理CEO简里里,要和大家说说“认同”这件事。
几年前我参与组织了一个心理有关的工作坊,然后有一天下午的开始,老师问大家说有没有想分享些什么。于是一个女孩子站起来讲了她和她父亲之间的故事,紧接着一个中年的女性站起来讲了她母亲的故事,然后那个下午,一屋子的人陆陆续续地讲述他们个自己爸妈的故事……然后出乎我当时的所有意料,那一整个下午,所有人讲了所有人和自己爸妈的故事,哭成一团。
那时候我刚20岁,和父母的冲突风暴将至未至。我第一次开始隐隐地觉得,原来和父母之间有这样多的复杂的相爱相恨,认同不认同,哪怕是憎恨、哪怕是分离,也并不能割裂。就像心底深处一间密室。敞亮或黑暗,新鲜或陈旧,你故意离开还是敲门不应。反正它就在哪儿,哪怕人到中年,哪怕人将归土。
所以我想,之所以心理咨询的一些流派之所谓“童年”,不过是和父母(抚养人)关系太深刻。这是天底下最难割舍,最难割裂,依存也好,分离也好——哪怕是相互之间不言不语,甚至彼此憎恨,那个特别深的联结,就一直、一直、长久地亘在那里。
没办法,你从那里生根发芽。无论现实如何,要从心里连根拔起,那还如何活得下去。
以前我也写过我的督导说过一个话,说:你要报复一个人呢,就教他恨自己的父母。因为无论他和父母的关系如何,你教他憎恨自己的父母、憎恨自己的出身,这几乎就是在教他憎恨他自己。无从安宁。而我当时没有写完整的是:你要恨一个人,就教他恨自己的父母,恨自己所生长的地方,恨自己所处的文化。
因为你从那里生长,那里有你 最原始的认同 。——认同并不意味着同意或是赞赏,而意味着,那是你的一部分——就像你的鼻梁太塌眼睛太小腰肢不够细小腿太粗壮,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那就是你的一部分。你嘴上说讨厌,难过得睡不着觉……而如果要发自心底地憎恨它,你要如何才能和自己平安相处。
“父母”其实也只是个隐喻。你经历的过去,你创造的生活,那些构成你这个人的语言、经验、和你发生或深刻或肤浅联系的人们、你们所共同拥有过的想法、体验,你们所被共同给予的、被激起的情绪,你们的前人为你们共同留下的记忆;这些“文化”,愿意不愿意,都是构成我们的一部分。
想起以前看的一本小说,里面一个人问另一个人,说你想要离开你在的城市吗?这个人脱口说,当然想。我厌恶这里保守的文化,目光短浅的街坊,我想要去更好的城市,交更好的朋友,去更好的远方。
问的人回应说,那你一定很孤独啊。
岂止是孤独,我始终无法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我能明辨是非,我能嫉恶如仇,我能追求更理想的未来,可是,我的身体里面始终有那些无法言明的冲突、怨恨、愧疚。就好像要斩断自己根落。
其中当然艰难。能和父母和解了,就能和自己和解了。能和所处的文化和解,人就自在一些。
当然我还是要再加一句:和解并不意味着同意或是赞赏,甚至不意味着和平共处。它大概意味着有时候理解一些,有时候有能力宽恕,有时候还是觉得很难过/愤怒/愧疚……但是大多时候能够彼此独立——再不急于改变对方,或者被因为无法改变对方而感到的无力感、愤怒感所控制。
理解或是不理解,他们就在那里,你也在那里。它们也都在。
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