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2日,“ 5.22企业数字化日暨2019首届数字化日峰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阿里巴巴钉钉资深总监熊伟熠在大会上就“企业数字化组织能力建设”发表演讲,分享了企业如何通过钉钉构建数字化增长型组织,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风险与挑战。
据IDC数据预测,2021年全球至少50%的GDP将实现数字化,其中亚太地区至少60%的GDP将实现数字化,高于全球平均比例。数字经济带来了万物智联、网络化大规模协作、个性化价值创造等一系列新趋势,但也给企业带来原有尺度失效、技术复杂、客户需求多样等诸多不确定性。
面对由数字经济带来的不可预测、非线性思维的商业环境,熊伟熠认为,如果以往企业的转型先从战略、业务或营销开始,那么今天的转型必须先从组织本身的转型开始。只有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增长型组织,才能很好地应对时代的挑战。
“传统工业组织是一个线性链条,管理的目的就是优化链条上每个节点的效率。而今天,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展,人的创新创造力成为了稀缺资源,如何去激发人的创新创造力成为了管理的目的。”熊伟熠表示,数字化的前提是管理者思想的变革,必须要重新架构组织形态,让所有工具、流程、系统围绕人来展开。
熊伟熠将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分为四步:第一步,领导力的转型和升级,即企业的一把手,董事长、CEO,需要在在思想理念上升级;第二步,生产力和工作资源转型,企业要培养和引进数字化人才;第三步,信息和数据的积累和转型,企业要沉淀信息和数据战略资产;第四步,全方位的体验转型,企业要基于大数据和移动终端,推动基于用户价值导向的创新,使企业在未来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而在这个过程中,钉钉作为企业数字化管理运营平台,正在赋能各行各业的企业构建数字化增长型组织。“经典管理学讲70%的管理问题都是沟通问题。而钉钉则构建了一个以统一通讯协同为核心的数字化管理运营平台,同时一系列智能硬件则完成了多场景中的智能化改造。”熊伟熠表示,当所有的场景都在线化后,企业的管理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是一种全新的组织力重构。
熊伟熠认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非连续性,留给企业做战略决策的窗口期越来越短。而传统的大型软件系统,有时仅部署都需要1-2年时间,等部署完毕,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完全无法跟上数字经济时代的节奏。
如何应对这种变化?熊伟熠介绍说,在钉钉开放平台上,有超过10万家面向企业的优秀开发者,为企业用户提供14万款优质的微应用产品和服务。当企业在面对一个新的场景,需要构建一个新的组织能力时,随时可以从开放平台上挑选部件,封装出契合个性化场景的应用并迅速地迭代。
“钉钉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软件概念,而是一个数字化的管理运营平台,上面沉淀了来自各行各业优秀的数字化管理思想。”熊伟熠表示,工业时代沿用至今的管理理论已不再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钉钉正在与许多研究机构及专家学者展开合作,共同构建数字化管理的理论基础,赋能更多中国企业完成数字化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