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档案里的“八宝团龙”复活,南京云锦再现华章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 王子扬/文 顾炜/摄)“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今年是南京云锦申遗成功10周年。12月30日,复原的八宝团龙云锦妆花缎正式下机。历时10个月,南京市档案馆和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合作,让尘封在中兴源云锦档案里的八宝团龙妆花料“复活”。

由南京市档案馆主办,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正源兴绸缎庄承办的“正本清源 百年中兴——中兴源云锦档案保护活化项目” 启动仪式在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举行,同时,中兴源云锦档案史料展揭幕。

历时10个月,“八宝团龙”复活

“三二一!”在沸腾的欢呼声中,现场一面巨大的“红盖头”揭开,大花楼织机亮相。一把剪刀剪断丝线,八宝团龙妆花缎下机。它光华灿烂,团花朵朵,几条巨龙口吐火球。寸锦寸金的云锦,从图案设计到织成产品,生产工序极为复杂,时至今日仍然没有机器能够替代。这则“八宝团龙”,也是匠人们一梭一缕复原而成。

“八宝团龙”纹是中兴源丝织厂最具代表性的独幅传统云锦妆花代表作。妆花面料主体为织金妆花团龙纹,周围五彩八宝环绕。云锦在古代专供皇家御用,龙纹图案最为常见,等级也最高。八宝又称“八瑞相”,由法轮、海螺、宝伞、宝盖、莲花、宝罐、双鱼、盘长组成,寓意吉祥,极具传统云锦特色。

南京市档案馆保存了中兴源近千幅意匠图纸,但云锦实物很少。2019年初,档案馆委托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对封存十年的中兴源云锦资料进行第一次抢救性保护与复原。经过专家反复鉴定论证,最终决定选取“八宝团龙妆花料”作为首件复制对象。

“我到现在都能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进入档案库房,见到八宝团龙的图纸,当时是很激动的,手都有点颤抖。”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馆长耿奇说。难点在于,这件作品仅有一张老意匠稿,没有实物,没有相关技术文件。意匠是云锦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图纸上涵盖图案、设色、织机参数、图案尺寸等“核心机密”。

经过多位云锦大师分析研究,从立项到完成下机,历时10个月,“八宝团龙”终于复活。

下机仪式之后,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将这则缎匹捐赠给南京市档案馆,“八宝团龙”正式进入档案馆保存。

南京长江大桥主题云锦意匠稿展出

△余春兰女士捐赠父亲余成源反映中兴源丝织厂的美术作品

“鸽子桥、绒庄街,里头有个中兴源。锦绣坊、颜料坊,都是中兴源的老街坊。”南京丝织业的兴盛,沉淀于许多老地名中。绒庄街的中兴源丝织厂,是南京最老的工厂之一,见证了南京云锦的浮沉。它承上启下,在南京云锦濒临灭绝的时候,保留下了这支“艺脉”。当天,“正本清源、百年中兴”中兴源云锦档案史料展揭幕。

2007年,南京市档案馆开始大规模接收征集南京工业遗产档案。2009年,中兴源丝织厂的档案被接收进馆。近3000卷档案,大多保存完整,基本揭示了中兴源丝织厂的发展历史和工艺“核心机密”,连接时代经纬与记忆脉络,见证了南京云锦的薪火相传。

展览中,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一幅《南京长江大桥》云锦意匠稿。1968年12月,南京长江大桥通车,至今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融入几代人的记忆之中,在当时,这也是值得上头条的热点事件。中兴源丝织厂也“蹭热点”,紧跟潮流,创作了以南京长江大桥为主题的云锦作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