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老区民歌“活化石”:左权民歌助我走出大山

左权民歌助我走出大山作者杨佩佩穿着朴素,盘着头发,一手拎着水杯,一手握着老花镜,舞台下的刘改鱼更显和蔼可亲。

刘改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唱了起来。 屈丽霞 摄

中新网晋中7月13日电题:中国革命老区的民歌“活化石”:左权民歌助我走出大山

作者杨佩佩

穿着朴素,盘着头发,一手拎着水杯,一手握着老花镜,舞台下的刘改鱼更显和蔼可亲。如今,作为民歌演唱艺术家的她已年过八旬,仍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教授民歌,坚持为左权民歌的演唱及传承而努力。

“一卜滩滩杨柳树一片一片青,一群一群受苦人啊呀呀呔,统统翻了身……”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改鱼说着说着就唱了起来,唱着唱着就笑了起来,唱起民歌的她依然如同娇俏的姑娘。

“在左权,会说话就会唱左权民歌,会走路就会跳小花戏。”刘改鱼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爱左权民歌和小花戏,经常听那些叔叔婶婶在下地干活唱、做饭唱、聊天也唱,自己也就跟着唱了起来。

刘改鱼在演出中。 刘勇 摄

谈及左权民歌,刘改鱼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连眼神里都流露着对民歌的热爱。“他们都说是我把左权民歌带出了大山,其实,我更感谢左权民歌,是它助我走出了大山,让更多人听到我的歌声。”刘改鱼说。

1939年出生的刘改鱼是山西省左权县人。左权县位于太行山脊中段的革命老区,曾是华北敌后抗战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刘改鱼首次将左权民歌带出太行山,使左权民歌声名远扬,成为山西民歌的一大流派。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改鱼被民众称为左权民歌的“活化石”。

1955年,15岁的刘改鱼在元宵节演唱民歌后,左权县文化馆选中她和当时著名的民歌手郝玉兰、赵三珠一同去晋中榆次进行选拔,这是刘改鱼第一次离开太行山。

没想到的是,她受欢迎的程度远远大于同来的成年歌手。于是刘改鱼又被送到太原,她演唱的《土地还家》,一嗓子“啊格呀呀呆”,引起了轰动。

刘改鱼的节目再次被选中,代表山西前往北京参加“全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在北京,刘改鱼同样受到欢迎,她获得了“优秀节目奖”。在那时,这就是最高奖,她的照片登在了《人民日报》上。

左权民歌作为太行山区原生态民歌的代表,早在宋元时期就被广泛传唱,成为当地民众劳作休闲时的娱乐方式。至明清时期,民歌更贴近生活,至今仍有当年流传下来的曲目保留。自上世纪40年代起,左权民歌就有百首以上。

刘改鱼在演出中。 刘勇 摄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八路军前敌总指挥部进驻左权县,文化工作者和民间艺人一起发掘、整理左权民间艺术,创作了一大批以团结抗日为主题的新民歌,在太行山区广为流传。

当问及左权民歌特点时,刘改鱼将其总结为六个字:声美、情真、味足。她表示,如今,很多人只唱出了曲调,没有把左权人民的性格和感情唱出来,少了些风味。今后,她会花时间将自己所会的左权民歌全部记录下来,希望最传统的左权民歌得以传承。(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