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镜头里,机械臂正在上下摆动,工人做着维修后的测试工作;镜头一转的另一端,偌大的厂房里货架依次排开,上面放着近3千台四轴小机器人……
“1万块1台机械手,告诉你这个行业有多卷。”杨才强在一家二手工业机器人公司的厂区跟着工厂老板转了一圈,一边交流各种型号的报价,一边拍摄厂区概况。
“公司名字叫什么?”“怎么联系?”视频下有数百条这样的评论。类似的探厂视频在杨才强“大强探厂”的账号里已经发布了一百多个。
“探厂”如今成了一个爆火热词。近期,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开了一个“探厂节目”,走进了小米汽车、奇瑞、美的、小天鹅的生产车间;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也对外声称接下来每个月都会安排1-2次,带粉丝一块“探厂”。
工厂流量的火热催生了互联网上的“探厂博主”。探厂博主也正在成为制造业上下游中一个令人惊喜的环节,曾经鲜有人关注的工厂大门正在向大众打开,刷新着许多人对中国制造的认知。
探厂视频火了
工厂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优势不同
仿佛一夜之间,大众对探店的热情就蔓延到了“工厂”。想找性价比好货、“大牌平替”让消费者盯上了工厂。在小红书上仅是带有“工厂”的笔记,就有超过1000万篇。
和“探店”的逻辑、模式相似。探厂博主们代替网友走进工厂,拍摄记录工厂的生产环境、工艺等等,让网友下单之前有更直观的了解。
除了面向C端的探厂博主,还有像杨才强这种专门面向B端的,他的粉丝有经销代理商、也有代加工生产厂,需求就是想对接产业链上的上下游。
在做探厂视频之前,杨才强的圈子几乎都围绕着“工厂”。他从2015年接触制造业,又身处工业大省广东,打过交道的工厂不计其数,这成了他转向“探厂博主”的契机。
“广东有太多中小型工厂需要‘被看见’。”杨才强的设想是,用自媒体的途径去给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工厂增加声量,帮他们对接更多外部资源。他最近还专门做了一期“对话中小工厂老板”的视频,探讨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和难题。
在杨才强眼中,没有“好坏之分”的工厂,只是大家优势不同。“有的工厂规模不大,但是经营思路非常好,我可能会重点说经营思路;规模很大就展现他的实力;还有些工厂做流通性的产品,我可能就更关注他工厂的管理优化到怎样一个层次。”杨才强说,每个工厂都有自己的客户群体,通过海量曝光,有需求的客户自然会联系到他,也由此出现了开头一幕。
这种对接直接且高效。他去年底探访过的一个工业机器人厂,目前已为其牵线了600多户,促成了几百万的成交额。
截图自账号“大强探厂”
“经常有粉丝问我,能不能替他们找到某个厂。”何英雪(@何小妞探厂记)也是面向B端的探厂博主。
有一次,何英雪刚发了一组消防产品的探厂视频,一名位于陕西的网友留言表示,希望她能带自己在河北找到做防爆门的工厂。“他对当地工厂的情况了解不多,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看完我的视频他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带着粉丝转了一天,几天后,一家工厂老板特意到何英雪的视频下留言,“此合同已签订!感谢推荐。”
何英雪对自己的探厂领域并未做圈定。“只要是有生产车间的,大家感兴趣的,我都可以去探。”
涉及到她从未接触的领域,何英雪会提前几天做“研究”。除了学习了解该品类的知识,她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目标工厂的实际情况。“比如创办几年了,有什么资质。确定真实可靠。”何英雪强调,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生产车间可以实探。“有人联系我想做探厂视频,但并不希望我去,而是直接把素材发过来,那种我都会直接拒绝。”
截图自账号“何小妞探厂记”
工厂老板在焦虑什么?
新媒体获客成本高,“但没办法”
“太需要了。”一个在河北做家居建材的工厂老板告诉红星资本局,工厂的主要获客渠道偏传统线下,但也希望能分到互联网的一杯羹。
“一分钟教会你工厂怎么拍视频”“工厂老板如何正确做短视频”“工厂在短视频平台获客简直太容易了”类似的视频拍摄教程在网上铺天盖地,为了加速理解,他花费14000元报了一个两天一夜的线下速成班。
“刚学回来是很兴奋的,我以为号能做起来了。”但等自己实际操作时,他又觉得有些无从下手。课程上教授的更多是带货相关,或者怎么包装宣传,打造个人IP。然而,这些对传统工厂的线上获客却帮助寥寥。
“工厂这几年最直接的变化是,获客渠道变了。以前下边业务员跑得勤就行,现在是如果不抓住流量获客,工厂还是蛮难的。”在杨才强的观察中,10多年前工厂在宣传上的策略更多是投入到展会,或者做实体广告牌投放。“当传统渠道不管用时,工厂老板是很焦虑的。比如有的工厂传统渠道很强,但新媒体时代没跟上,市场份额马上就被流量好的工厂截走。”
工厂老板另一个“矛盾点”还在于,尽管想拥抱流量,但并不确定投入产出是否成正比。据杨才强讲述,他认识的一个中小工厂,一年花在新媒体获客渠道上的预算是100万元-200万元,相当于削减了工厂10%-20%左右的利润。“这个比例很高,但没办法。”杨才强表示,投入大部分资金获客已不可避免。
何英雪身边几乎每个工厂老板都会在新媒体渠道做投入,“其实说到生产他们并不焦虑,他们对产品的更新、迭代、升级都很懂,但难点就在于不知道怎么拥抱互联网,怎么拓宽新的获客渠道。”
何英雪称,她认识的一个工厂老板自己尝试过拍摄短视频,就是举着手机绕场挨个拍设备、拍产品,再配个音乐了事。何英雪帮他做了几期视频之后,为他带来了60%的新客资源,比原本自己在传统线下的获客更有效果。如今,该工厂老板已把工厂账号交给何英雪代运营。
杨才强形容探厂博主的角色就好像“工厂鉴别官”。“大家从阿里巴巴上也能找到工厂,还能看到价格和介绍,但探厂博主不一样,我们都是站在第三方的视角跟工厂交流,视频呈现也会更直观。”
杨才强认为探厂博主最大的价值是,帮助这些上下游想要对接的人快速匹配。“比如你在北京想要找广东的工厂,你的成本是很高的,需要自己去了解,还要到实地。但作为探厂博主,我们可以让对方对工厂有个初步判断,是否符合要求一目了然。”
探厂博主目前还是“副业”
未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
在“大强探厂”账号中,点赞最高的几条视频,都是关于工业机器人的探厂。这也让杨才强转变了今年的拍摄思路——要更聚焦工业领域,特别是工业设备、工业配套。
他发现,很多工厂都更关注“生产优化”。“很多工厂跟我反映,如果不去优化产能和配套,可能就会陷入价格战里面,没法做市场竞争。现在他们在尽可能通过技术手段降低生产成本。这也是我接下来探厂要聚焦的一个点。”
从一开始做探厂博主时,杨才强就定下了探访1000个厂的目标。假如这个计划完成,就意味着在一个探厂博主的账号上可以相对全面的展现出大部分工厂类型。“相当于基本覆盖了大部分需求。想找哪个厂家,哪类产品都可以找到对应。”
但过程并非易事。探厂从前期沟通准备到拍摄制作调整,发出可能需要1周时间。而且目前探厂博主特别是面向B端的,还未找到一个成熟的盈利模式。杨才强和何英雪目前都只把探厂博主作为“副业”。“后面为了持续做下去也会考虑盈利的形式,比如从成交的项目里收取一定佣金,但目前做大流量还是首要考虑的。”杨才强说。
杨才强认为,探厂是一个“未来的机会”。“平台都是面向C端居多,但C端交易已经见顶,未来B端交易很可能就是趋势。”
何英雪则认为,除了成交外,探厂还有另一层意义。那就是让更多人真切的感受“中国制造”。
在何英雪的粉丝中有30%就是普通的网友。她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制造”产生兴趣。“大到一个设备,小到一个螺丝钉。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很多人都很好奇。”
何英雪也时常被制造业的进化惊喜到。她提到自己今年2月去过的一家窗帘厂,数字化管理的水平颠覆了她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做窗帘主要是手工活,比如扯布或者打孔缝纫。去了才知道工序就有36道。”
在生产车间里,何英雪见到了可以容纳400匹的窗帘成品立体库,想看哪个布样,输入编码后机器会直接将布样转至眼前;仓储物流也是完全自动化。“成品做好之后会固定放在仓储,发货时货架会把指定订单自动送出来,直接打包发货。”何英雪说,这一套流程都是自动化完成,人工在生产线上的作用越来越小。
很多网友给她留言,“跟着视频探厂太有趣了”“真是开眼界,现在工厂都这么智能了”。这也让何英雪思考未来探厂视频的展示形式。“它可能不光是对工厂环境规模、特点的呈现,也可以更风趣幽默一些,让大家看到更多元化的工厂。”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编辑 邓凌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