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力量》年度人物李德生:大熊猫的超级奶爸

由凤凰网和金种子馥合香联合发起的“2023中国力量十大年度人物” 活动正在进行,第五支中国力量十大年度人物系列专题片正式上线。

由凤凰网和金种子馥合香联合发起的“2023中国力量十大年度人物” 活动正在进行,第五支中国力量十大年度人物系列专题片正式上线。

呆萌滚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不仅是中国最具文化特色的国宝顶流,也是世界濒危物种的保护典范。这个来自800万年前遗老物种,以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界限的优势,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大熊猫主要聚集在中国长江、珠江和黄河三大流域,但随着地质地壳和气候环境的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诸多因素,大熊猫的栖息地逐渐被缩减、分割和破碎化。2016年前,大熊猫的生存面临巨大威胁,一度被列为濒危物种。2021年国务院宣布,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从2008年的濒危物种到2023年的国宠顶流,大熊猫的逆袭之路蕴藏了几代熊猫人艰难的付出和守护,而李德生也是其中一员。

“一定要为保护大熊猫做点什么”

“竹子开花了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呢?”三十年前,一首《熊猫咪咪》的儿歌在全国中小学生中风靡传唱,伴随着“竹子开花,大熊猫饿殍遍野”的报道,一场如歌词“请让我来帮助你”的拯救大熊猫热潮就此掀起。此时刚刚小学毕业的李德生在心里默默埋下一颗种子:一定要为保护大熊猫做点什么!

由着这颗理想之种的萌动,李德生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义无反顾报选了兽医专业,并于1994年毕业时主动申请到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工作。当时的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环境闭塞、交通落后,等他翻山越岭到达卧龙核桃坪时才发现,这里的环境比他的家乡大凉山更偏、更苦。

大山外面是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遍地都是财富机会和物质诱惑,而卧龙核桃坪荒凉枯燥,再加上同龄人一个个选择离开,李德生内心也有过动摇。然而面对 “大熊猫必将走向灭绝”这样的社会论调,面对老一辈熊猫人更艰巨的苦守,李德生毅然决定“必须留下”。

此后30年,李德生正式化身熊猫奶爸,从饲养员做起,照顾大熊猫的起居、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破译它们的语言密码,钻心科研攻克大熊猫繁育难题……每只幼崽的出生、哺育,李德生都亲临现场。尤其每年八九月份,一批待产的熊猫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格外紧张,大家在产房里外候着,一个个盯着监控器翘首以待,好像等待自己的孩子出生。也正因为如此,李德生差点错过女儿的出生时间。

用科学力量攻克“三难”

生活条件的艰苦对李德生而言不值一提,所有的难处都聚集在保护大熊猫这份工作上。当时大熊猫的繁育三难即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是全世界都没有攻克的难题,而这三难就是李德生初入卧龙保护中心时,竖在他面前的三座大山。

在前辈张和民的带领下,李德生团队从吃住入手率先解决大熊猫发情难的问题。通过少吃多餐、科学配方和科学饲养的方式,他们在大熊猫的饮食中添加窝窝头、牛奶等食材,把8小时的餐制改成24小时来满足大熊猫的日常营养补充。另外扩大活动空间,布置岩石、栖架、树木来打造一个接近自然原生环境的生活场所,方便大熊猫自由交往、恋爱,促进它们自然发情、受孕配种,这是卧龙熊猫中心“计划生育”的基础部分。此外人工授精、亲子鉴定、激素检测,这些现代医学的科技手段,也在一次一次的探索和实验中,成功运用在大熊猫发情配种和受孕的过程中,将近7年的时间,大熊猫配种受孕以及遗传基因多样性管理的问题,才真正得到了有效解决。

解决了发情难和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的问题就变得尤为迫切。大熊猫分娩双胎与单胎的比例各占50%,对于刚出生平均只有150克的熊猫幼崽,熊猫妈妈不可能同时喂养,只能顾及其中一只,另一只则需要人工辅助育幼。

从“门外汉”到“超级奶爸”,李德生经历了熊猫幼崽早夭的各种缘由,在失败和悲伤中,他钻研总结起熊猫妈妈的带娃方式。之后他们用棉球蘸温水,模拟熊猫妈妈舔舐幼崽协助排便,确保幼崽代谢通畅、进食顺利;筛选改良恒温育婴箱,确保每个熊猫“早产儿”安全度过危险期;采集熊猫妈妈的初乳,建立熊猫自身的免疫系统……然而对于一个咬合力仅次于北极熊,有食铁兽称谓的大熊猫来说,采集它的乳汁谈何容易。哺乳期信任的建立、脱敏施压的手法,都需要长时间训练和培养,据张和民介绍,他们用了整整两年才顺利采集到熊猫奶。

但是为什么每只新生的熊猫宝宝都只能小老鼠那么大呢?为什么每只大熊猫的孕期都不一样呢?为什么有的孕期72天,有的能达到324天?李德生利用彩超技术,追踪熊猫怀孕的全过程,最终发现大熊猫受精后,并不马上发育,而是会通过对食物、环境、气候综合判断,选择最佳时机再启动发育,其实熊猫幼崽从胚胎到出生,在母体中发育的时间平均只有16.85天。这一发现轰动了学术界,原来熊猫胚胎能延迟着床,而这也从根本上解释和推进了大熊猫迁徙、保护、繁育、野化、放归等一系列问题。

从熊猫中心最初的6只到目前近400只,以李德生为首的科研团队用了20年时间攻克了大熊猫繁育的三难问题。如今卧龙熊猫中心已经拥有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和流程来繁育大熊猫,且成活率高达 95%左右,同时这里的大熊猫也是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最好的种群。对此李德生谦虚地说:“尽管很难,但我们用科研的力量,让国宝大熊猫的家族不断壮大,这里面也有我们的一份贡献。”

大熊猫的放归之路

然而熊猫人真正的使命却是,让大熊猫回到大自然的栖息地,在远离人类的环境中自由生活。2003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大熊猫野化培训项目,在卧龙核桃坪基地优越的自然环境里,李德生团队开启了大熊猫的放归之路。

2010年,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提出“母兽带崽”的方法:让有野外生存经验的母兽在野化培训圈内产仔,在不直接接触人和人工食物的前提下,使幼仔从出生起就跟随母亲在半野化的环境中锻炼生存技能、积累生存经验。在接近幼仔时,研究人员会穿戴涂有大熊猫尿液或粪便气味的熊猫伪装服,只为减少人为干预和影响,降低幼崽对人类的认知。

等到幼仔长到一岁多开始食竹时,工作人员会通过能力评估测试,将更优秀的幼崽转移到海拔更高、范围更广的原始森林中,让幼崽跟随妈妈学习自主觅食,并熟悉栖息地里其他伴生动物,从而提高放归成功率。放归后长期的监测结果证明,经“母兽带崽”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在野外均能较好地适应当地气候、地形、植被、竹种等环境独立生存。

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地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纵横岷山、邛崃山、秦岭等五大山系、占地2.7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不仅保护了国宝大熊猫,也保护了与它同一个区域生活的8000多种动植物。科技赋能让大熊猫走出濒危风险,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如今大熊猫的繁育和保护工作早已超越了生物与科研的边界,在人文、社会、生态领域,激发着更大的能量。

今年是李德生保护大熊猫的第30个年头,从30年前走进卧龙保护区的大学毕业生到30年后熊猫中心的首席专家。在他坚守与奉献的30年职业生涯中,体现的不仅是一个团队的创新与钻研,更是一个国家的视野与格局,30年的大熊猫保护之路,平凡却也非凡,它折射出一道源自黑白精灵的生命弧光,更涌动着一股赋能生态中国的时代力量。

想了解更多超级奶爸李德生的事迹,敬请关注由凤凰网和金种子酒业联合推出的《2023中国力量年度人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金芒,在泥土中馥香,在岁月中沉淀,金种子·馥合香邀您一起融众香之长,聚中国力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