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市当道大象起舞
今年四季度,沪深股市放量上涨冲上3000点关口,两市成交一度超过难以想象的万亿,牛市说来就来。沉寂了许久许久的银行、券商、保险这些金融类蓝筹股翩翩起舞,其后以工程建筑、航运、交通运输等为主的“中字头大象股”也开始发力,风格转换强烈,以至于大多数机构、普通投资者踏空,并有了“满仓踏空”的新词。其实,放平心态,那些拿着蓝筹股的投资者之前已经“满仓踏空”快两年了。关键是2015年,主流涨什么,投资者要顺势而为。
2、融资融券超万亿元
2014年的行情一个与以往重要的不同点就是A股的杠杆牛市。在A股赚钱效应带动下,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也水涨船高,由年初的4000亿元,至上周五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而融券余额只有68.63亿元。由于A股市场融资买入的品种有限,因此这些融资金额大多流向了蓝筹股,而且大多数被银行、保险和券商股瓜分。不过,年末投资者也初次体验到了融资融券的双刃剑的作用,牛市中,有钱可以任性,但也要量力而行。
3、沪港通开通
可以说是今年资本市场最火的一个词。自今年4月份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推出沪港通后,每次有新的推进消息市场就有反应。沪港通开通时间可谓一波三折。11月17日最终开启后一度冷场,与投资者预期的热闹场面相差较多。不过,作为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史上重要的开放举措,沪港通也将逐步成为蓝筹股估值提升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催化剂。
4、IPO重启与注册制
2014年,对于中国的IPO市场来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在历时一年多暂停后,IPO再度开闸,新股掀起一轮轮的涨停潮,兰石重装更是创下了上市后连续23个涨停的神话。股市也再次掀起“打新热”,同时,IPO的改革也贯穿全年,市场呼吁已久的注册制改革正在加快脚步,并成为牵动市场神经的热词。不断出台的政策也在为注册制的推出铺路,预计注册制在明年中期推出。
5、国企改革提速
2014年,国企改革提速。自央企第一批“四项改革”试点公司于7月中旬推出后,各个省份也公布了自己的国资改革方案。8月份,中央更是敲定了未来七年的改革路线。如今,这场如火如荼的国资改革大潮才刚刚开始,制度红利给资本市场带来的机会更是让一些投资者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在未来很长时间,该题材都值得投资者好好把握。
6、并购重组时代来临
在经济转型和制度改善的双重驱动下,A股市场并购时代来临。2014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大幅增长,上市公司占比持续提升至60%,目前A股市场上呈现有近10%的上市公司因为重大事项停牌的壮观场面。随着国企混和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的并购市场有望在未来数年保持活跃,投资机会也值得持续关注。
7、“一带一路”大热
今年一路一带消化国内过剩产能,走出去扩大市场合作的战略日渐清晰,先后有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的消息。APEC会议期间,一带一路战略的关注度不断升级。其也成为A股市场近期最大的主题之一,由此带动了建筑、基建、铁路、工程机械等大市值板块的强势上涨,市场进而形成了周期股估值空间被打开的逻辑。从战略到实施还有一个过程,但一带一路已成为一个长期的投资主题机会。
8、退市改革新制度
2014年,退市制度的改革也正努力让资本市场长期失灵的优胜劣汰机制正常运转。4月11日,退市长油正式成为央企退市第一股,由此给A股市场带来的震荡显而易见。11月16日“史上最严的退市制度”开始实施,但这个制度争议很大,依然有公司通过钻漏洞在积极自救。就连一只脚已经踏入退市大门的“创业板造假第一股”万福生科也意在通过“司法划拨”绕开退市门槛。退市制度的关键在于真真正正地落实。
9、央行降息与地产松绑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也趋于宽松,但11月21日,央行宣布非对称降息,业内也多用“意外”来形容。央行降息很大程度上是为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不能把降息单纯理解成是救楼市或者救股市,但市场共同预期是市场进入了新的降准和降息的周期。房地产显然是最受益于降息的行业。另外,房地产“限购令”在2014年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除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之外,限购政策正在全面松绑。
10、油价持续暴跌
今年6月下旬以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逐步走跌,由高点的115美元跌至目前的60美元左右,跌幅接近腰斩,国内油价在本周五迎来十一连跌。油价猛烈下跌,让股市上低迷数年的航运股终于扬眉吐气。此外,精细化工领域的原材料价格也受原油影响而下跌,这对化纤、农药、橡胶和塑料制品也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