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演员”曹翠芬:戏里儿孙满堂,戏外无儿无女,与丈夫相濡以沫58年,却因拍戏终身未育

要说现在年轻人最爱刷的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绝对能排进前三。

这部剧里那个慈眉善目、智慧通透的盛家老太太,简直就是观众心里的白月光。

每次看到她教导明兰的那些人生道理,弹幕上总会飘过一片"想有个这样的奶奶"的感慨。

可你知道吗?

这位把"慈爱祖母"演得入木三分的曹翠芬老师,现实生活中却是个无儿无女的"丁克族"。

1944年的上海。

那时候她家条件不错,父母都有体面工作,家里还特别重视艺术熏陶。

小姑娘从小就在这种氛围里长大,16岁那年,别人还在为考高中发愁呢,她就已经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的预科班,成了当时年纪最小的学员之一。

毕业后顺理成章进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眼看着就要开启星光大道,结果赶上了特殊时期,被下放到农村种了四年水稻。

要搁现在年轻人身上,估计早就转行干别的去了,可曹翠芬硬是在田间地头也没放弃练功,天天对着稻穗练台词,把老乡们都看乐了。

等回到制片厂,她立刻在《南征北战》里演了个农村妇女永贵嫂子。

虽然角色不大,可她那种从泥土里长出来的真实感,一下子就把观众征服了。

不过那个年代演戏讲究"高大全",曹翠芬长得不算漂亮,只能演些边边角角的小角色。

但她有个特点,每个角色都要琢磨透。

有场戏她能在片场排练二十多遍,把导演都整不会了:"曹老师,差不多得了!"

可她就是较这个真,说角色没吃透,演出来就是对不起观众。

就在这段不温不火的日子里,她遇见了后来的丈夫谭天谦。

两人相识于微时,一起经历过风雨,感情特别瓷实。

等到特殊时期结束,俩人都三十多岁了,正该要孩子的时候,曹翠芬却迎来了事业转机。

丈夫虽然想要孩子,可看她对演戏这么上心,最后咬着牙说:"咱就专心搞事业吧!"这一决定,就是一辈子。

要说曹翠芬也真不容易,四十多岁才等到金鸡奖提名。

最逗的是张艺谋当年见到她,直接说:"你这长相,没前途。"

要换别人可能就玻璃心了,可曹翠芬反而乐了:"我本来就不是靠脸吃饭的啊!"

后来她演《上海一家人》里的李老太,《孤儿泪》里的张奶奶,一个比一个接地气,把市井老太太演得活灵活现。

观众都说:"这老太太演得跟我亲奶奶一模一样!"

现在想想特别有意思,现实里没当过妈的曹翠芬,却在戏里把"老祖母"演成了国民记忆。

《知否》里她教明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那段戏,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

《庆余年》里范闲要出远门时,她颤颤巍巍掏私房钱的场景,又让多少网友直呼"破防"。

这些细腻入微的表演,全是靠她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观察。

她说:"我没当过母亲,可我见过天下母亲爱孩子的样子啊!"

如今80岁的曹翠芬,状态好得让人羡慕。

没儿没女怎么了?人家活得比谁都滋润。

照样拍戏、会友、喝下午茶,前段时间还被网友在商场偶遇,穿着时髦着呢!

问她后不后悔当年的选择,老太太笑得特别豁达:"有啥后悔的?我的孩子都在戏里头呢!"

这话说得真妙,她确实用角色温暖了千家万户,成了无数人心里那个最懂事的"奶奶"。

看着曹老师现在的生活,突然觉得人生真的有很多种活法。

有人选择儿孙绕膝,有人选择事业拼搏,都没什么高低对错。

重要的是像曹翠芬这样,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把认定的路走漂亮了。

你看她虽然没当过真正的奶奶,可那些被她演技打动过的观众,谁不是在心底给她留了个"亲奶奶"的位置?

这大概就是艺术家最幸福的晚年。

作品成了她的孩子,观众成了她的家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