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初代恶女,沦落到全网可怜?

又一档女性综艺《姐姐当家》开播,四位内娱中女都自带热度登场。

谢娜负责秀恩爱,处理与父母的代际矛盾。

董璇大方分享上一段婚姻的内幕,和新婚的磕碰。

董璇和张维伊的“买单事件”折射的女强男弱引发热议

万千惠和知名音乐人三宝这对夫妻,25岁的年龄差足够惊人。

但首个因为争议冲上热搜第一的,是内娱初代恶女、54岁单身独居的“雪姨”王琳。

微博热搜

老夫老妻、姐弟恋、忘年恋各美其美,话题中心却是“空巢老人”?

节目里,四位姐姐中唯一单身的王琳,被塑造成了一种奇观。

从生活习惯,到情感状态,都符合某类独居者的刻板印象。

她有严重的洁癖。

不能忍受水龙头上有水渍,眼睛不能看见任何灰尘,抹布擦遍各个角落,室内室外都要保持她认为的一尘不染。

《姐姐当家》

连地毯的流苏,她都要用梳子一根根梳到整整齐齐。

《姐姐当家》

前些年的寒暑假,王琳几乎每天都要陪儿子打网球,球场的红土带到车上让她无法忍受。

于是,她学会了从里到外自己洗车。

《姐姐当家》

她的孤独,也极具奇观感。

那是一种从外在到精神的极致孤独。

生活中没有家人、朋友,她一个人做饭、一个人打扫、一个人发呆、一个人跳舞。

《姐姐当家》

平时只有一只小狗作伴,偌大空旷的房子,灯一关只剩更显孤独的黑影。

《姐姐当家》

她和家人唯一的情感联结,只剩每周四和远在美国的儿子的那一次通话。

这是她和儿子的约定,一个在无数句“想你”“爱你”之间还要反复确认、担心打扰的约定。

《姐姐当家》

接着,更奇观的,是她对儿子的依赖。

一谈到儿子,王琳的情绪就很容易崩溃,几度在镜头前落泪。

《姐姐当家》

40岁那年她离了婚,这段糟糕的婚姻留下很多阴影,她三年睡觉不敢关灯,就是在这样的情绪压力之下,王琳开始了漫长的和儿子相依为命的单亲妈妈生活。

她不想儿子被单亲家庭影响,也不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有一个被忽视的不幸童年,所以她要给儿子加倍的爱和陪伴。

儿子幼时,她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好妈妈,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工作,好回家陪他。

《姐姐当家》

儿子长大了,考上了世界顶尖的私立名校,她好开心。

但在儿子搬进宿舍真正跟她分开的那天,她哭了一整晚,接连几天不睡,病到住院。

《姐姐当家》

这是王琳一个人生育、抚养大的孩子,在十几年里占据了她绝大部分的生活。

母子在极致亲密的陪伴共生之后,又分别得如此突然又彻底,王琳陷入了严重的分离焦虑。

几年过去,依然没有好转。

她一直把儿子排在人生序列的第一位,问她“这样会不会失去自我?”,她哽咽作答:

“会,但是……有段时间觉得自我不重要。”

《姐姐当家》

节目中,王琳和儿子在视频通话时发生了争执。

儿子不希望自己和妈妈的对话,被放到节目里,被观看解读,王琳却在这一周仅一次的通话里深感受伤和委屈。

她问儿子,“为什么我尽我所有力量支持你、不打搅你,我录节目你为什么不能支持我呢”。

《姐姐当家》

接着,王琳和儿子的关系窒息相关的词条冲到热搜第一。

有人代入父母,觉得儿子不体谅母亲,已经没指望了。

有人代入子女,说王琳太黏人太窒息,别为难儿女了。

微博网友评论

而主持人直接断言:王琳没有自我。

《姐姐当家》

短短十几分钟的片段,就塑造出了一个单身独居中年母亲的刻板形象——

她洁癖到显得怪异,孤独到如同幽灵,对孩子的情感依赖超过边界,以至于失去自我。

然后导向一个结论:王琳活得太惨了,她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网友纷纷给她出主意:她需要一个男朋友,她需要出去社交,她需要工作,最重要的是,她要爱自己。

可以说,之于现在的王琳,这是一句无比正确的空话。

事实上,王琳真的凄惨吗?

她面对镜头独自生活、袒露真实的脆弱,可以成为晚年凄惨的佐证吗?

想到了《屋檐之夏》的刘雪华。

当年她公开独居生活,镜头不忘瞄准她“空巢老人”的标签。

比如家里24小时开着电视,睡觉也不关,比如她经常和两只小狗干坐着,相对无言。

《屋檐之夏》

之后她被称作“最惨琼瑶女郎”,具体表现为“丧夫无子,和狗一起生活,24小时开着电视”,晚景凄凉,令人心疼。

但事实上,刘雪华只是不爱出门,喜欢过规律的生活。

平时她就看看电视,在线上打打麻将,和姐姐通个电话,家里有阿姨有司机,劳动通通外包,远说不上凄惨。

《屋檐之夏》

内娱热衷于制造“刘雪华们”。

认为王琳”失去自我“的主持人李维嘉,也如此被妖魔化过。

他因为边界感强、有洁癖、常年独居,加上有段时间暴瘦,也被传过“得病了”“被封杀了”,太可怜了。

但这次在《姐姐当家》做主持人,他状态其实好得很。

《姐姐当家》

还有在很多年里一直被视作在异乡,凄惨孤独终老的张爱玲。

其实她晚年不缺钱,热衷于看侦探小说、真人秀,有几个固定的朋友,过得并没那么惨。

图源知乎

并非独居就是孤独终老,单身也并不等于晚景凄凉。

只是因为剪辑侧重,或视角不一,或时代局限,同一个人的同一段经历,会被解读成截然不同的版本。

到了王琳这里,她过得凄惨与否,也需要打个问号。

同样的,关于她和儿子的关系,当初也有截然不同的另一个版本。

《怦然再心动》里,儿子出镜支持王琳去追爱,一个是阳光男孩,一个是新潮妈妈,母子二人还是亲密无间的模样。

《怦然再心动》

那时王琳50岁,依然相信爱情,还想谈纯粹的恋爱,想要互相尊重、三观相似的一颗真心。

她的这份赤诚,也被视作中女的勇敢和进步。

在另一档电竞综艺里,王琳也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

她因为支持儿子开始接触电竞,没想到她五十多岁游戏却打得那么好,所在的队伍最后还拿到了总冠军,是多少人心中的“梦中情妈”。

很多人在她和儿子之间,看到了平等的、互相尊重、彼此滋养的新式母子关系。

《战至巅峰》

后来她参加了浪姐。

作为年纪最大的姐姐,甩起一头浅色短发,魅力不减当年。

《乘风2024》

节目里说一口流利的俄语惊呆其他姐姐,也揭开了她上世纪九十年代公派苏联留学的往事。

原来王琳还是个学霸。

《乘风2024》

依稀记得,那时候大家都在夸王琳。

夸她不仅把孩子养得很好,还坚持做自己,有追求爱情的勇气,50+还有向前一步的魄力。

她是超越年龄的时髦大姨,是和年轻人一起弄潮的大女主。

但现在,故事有了新的版本。

她的亲子关系不仅不新,还带着令人窒息的陈旧;她不再是乘风破浪的中女姐姐,而是一个没有自我、不懂得爱自己的老太太。

同一个人,同一条来路,真实在过自己生活的王琳被切割成不同的碎片,又被拼凑出不同的人设,被夸是她,被骂是她,新时代大女主是她,旧时代母亲也是她。

这种切片化的叙事,某种程度也意味着,在当下,一个独立个体的复杂性、真实性,越来越难以被接受了。

或者说,也没有那么多人想关心了。

变的不是王琳,但她身上却衍生出了两套彼此打架的“人设”,这正说明她在新和旧的夹缝里过着一种复杂而拉扯的生活。

她身上呈现了沉重又陈旧的爱与纠缠,也同时被新的浪潮所召唤。

就像她儿子在不同阶段对她两种截然不同的要求。

小时候儿子缠着她,说的是:妈妈,你来陪陪我好吗?

长大了他要独立,说的却是:妈妈,你要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

《姐姐当家》

她现在必须努力迅速从前者切换到后者,才能成为新时代正确的妈妈。

一方面,她作为活生生的人,这个过程中有累积了十几年难以割舍的牵挂和爱。

接受《人物》采访的时候,她这样形容儿子刚出国时自己的不适应:

“当你眼睛睁开的时候没有盼望,当你眼睛闭上的时候没有盼望。眼睛睁开时候会很安静,眼睛闭上的时候会很安静。”

儿子骤然长大,转身远渡重洋,她只能独自度过这段适应的艰难时间,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姐姐当家》

而另一方面,她也确实主动做出了很多改变,试图用具体的行动来驱散内心的阴郁。

王琳的生命能量其实比很多人都强,她不想就这样老去——

“不要像一个瘫坐在沙发里的老人,生命只有这几十年,何必去‘等死’。”

她喜欢跳舞,说要一直跳到80岁。

今年还跳到了黑池的国际舞台,拿到了第三名的成绩,你可以看到她在舞池里焕发的光彩。

舞姿飘逸、笑容满面的王琳/图源微博@演员王琳

她去走秀,婚纱配帆布鞋,酷飒的姿态赢得一片赞叹。

王琳在上海时装周走秀/图源微博@演员王琳

她也一直在拍戏,从没放弃过演员的身份。

而从三十多年之后依然能讲一口俄语来看,她确实保持着持续的学习能力。

这一面的王琳,有社交,有事业,有生活。

她不是没有行动,并没有像网友说的“不爱自己”,也没有停留在原地。

但我们也看到,即使她这么努力地用行动填满自己的生活,依然难以对抗亲子关系中巨大又真实的分离焦虑,和日常中的孤独感。

似乎是她不够进步,不够符合“独立女性”乘风破浪的愿景。

也许王琳本人也陷入过迷思,自己做妈妈时尽了全力,“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句话她信了,也去实践了,但为何还是有那么多眼泪和他人的指责?

为何她按照社会的期待努力不走错每一步,到现在依然像是做错了?

《怦然再心动》

这就是最具象的母职惩罚。

它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正面是“做一个好妈妈”,反面写着“没有自我”,不可能两全。

讽刺的是,又新又旧的王琳,获得的批评,也同样新旧夹击。

她怎么做都不对,没能“讨好”任何一个阵营,就像现实生活中许多母亲一样,是宝妈就被骂拖后腿、不独立,做自己就被骂不配当妈……

社会对好母亲的期待和想象,是一条一直在改变方向且永远追赶不及的河流。

在十几年里,王琳一直按照旧的剧本让渡自己的需求去做一个好妈妈,现在新的剧本写好了,女性价值的潮水方向变了,她想要掉头,不可能那么简单。

《怦然再心动》

生活不是爽文,复杂的人性更不同于编造的人设,王琳的生活和你我一样是没有上帝视角的现在进行时。

透过她,或者透过任何在摸索生活的“王琳们”,我们都很难找到一个所有人都满意的、进步的、独立的、勇敢的、与时俱进的新女性标准答案。

因为潮水瞬息万变,刻舟求剑终是徒劳。

当然,王琳本人不需要答案,她说过:

“我不需要答案,这个答案是需要我走过,自己告诉自己,原来人生是这样的一个答案。”

也许,这个答案本就虚幻。

丢掉写好的试图指导我们的剧本,去实践,去行动,在翻涌的浪潮中立身,才是答案本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