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的“塑料同盟”

历史是应该对现代有所教诲,但那种教诲不是粗浅意义的,不是翻翻书就可以在过去的记录中找出现在之病症的,也不是由往日的病症就可以为现在开药方的。

                                          ——蒙森

1940年6月,德国占领了整个西欧,目光旋即瞄准英伦三岛。1940年8月,不列颠上空风行电掣,德国空军损失惨重,英德战争陷入相持阶段。

德国为孤立英国,远交近攻。派遣特使施塔莫出访东京,与日本谈判同盟事宜,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三国同盟条约》,第3条约定:

“三国保证如缔约国一方受到目前未参与欧战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

为了拉拢日本,德国向日本许诺:一旦日英发生战争,德国将以一切手段援助日本;德国同意将其在太平洋地区的前殖民地由日本管辖;并承认和尊重日本在“大东亚”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

但同时,德国也留了个心眼,对条约第3条作了限制:“关于是否发生条约所指的攻击,必须通过三个缔约国协商来解决”。这就为触发同盟军事行动,增添了一道门槛。

德国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所谓“一国攻击”的假想敌,只能是美国。美国不好对付,德国也不能因为日本和美国开战。所以日本的作用是辅助攻击英国,在战略上威吓住美国。”一言以蔽之,通过公开缔约的姿态,壮大轴心国的声势,把美国吓回孤立主义,好专心对付英国。为达成这个目的,德国特使专门叮嘱日方:“不寻求日本在德英战争中提供军事援助,只希望日本尽一切可能,牵制美国以阻止其参战。”

可事实证明,美国非但没有如愿被吓到,反而加大了对英国的支持力度。9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向英国提供50艘驱逐舰以换取英国在西半球的海、空军基地,公开站在英国一边。12月29日,罗斯福总统在炉边谈话中宣称:“美国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美国已经向英国提供了巨大的物资援助,将来还提供更多的援助”。

@富兰克林·罗斯福像唠家常一样,通过“炉边谈话”节目锐评世界局势

不仅如此,美国还顺手禁止了对日本的废钢铁出口,11月又向重庆的国民政府贷款1亿美元。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就凭这几个烂番薯,臭鸟蛋,也想吓住我,未免太儿戏了吧”。美国这一硬,反倒把日本吓退缩了。1940年11月,日本派遣具有亲美倾向的野村吉三郎担任驻美大使,以缓和日美关系。希特勒得知后大怒,责怪日本实在太过软弱,严重偏离了《条约》的政治目标。

一计不成,希特勒又生一计。干脆假戏真做,催促日本进攻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地,以转移美国对欧洲的注意力,这样即使美日开战,也可为希特勒吞并英国争取时间。

1941年希特勒正式下达了“关于与日本合作的第二十四号指令”,该指令强调:

“以三国同盟条约为基础的合作必须以尽快促使日本在远东采取积极措施为目标,英国军队将因此受到束缚,美国的利益中心将转移到太平洋地区...夺取新加坡这个远东阵地意味着三大国赢得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新加坡是英国在远东的核心,太平洋的石油和物资需经新加坡运往英国

1941年2月,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向日本大使表示:日本应尽快在新加坡发动决定性打击。3月,日本外相松冈洋右访问柏林,希特勒对松冈洋右说:“尽管有风险,但这(进攻新加坡)是日本千载难逢的机会”。并催促他向德方作出承诺。

面对德国人的轮番催促。松冈表示,他也认为应该进攻新加坡,但自己说得不算,还要回国向天皇报告。希特勒看出了松冈的忧虑,向他许诺:“如果日本与美国发生冲突,德国将立即采取行动。”

松冈一面稳住了希特勒,使他相信日本会进攻新加坡。一面在结束对德访问后,火速与英国驻苏联大使克里斯普斯爵士进行会晤。松冈见到爵士后,对后者保证:“日本不会对南方(新加坡等地)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在这期间,日本高层也达成一致,“对南方作战就是对美国作战,鉴于日本的国力,这不得不令人担忧。”松冈回国后,马上开始着手与美国谈判,以缓和日美关系。5月,日美秘密谈判的消息传到德国,希特勒大失所望,计策再次失败。

1941年6月,德国久攻英国不下,转头突袭苏联。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对日本政策上作出调整,不再要求日本向南进攻新加坡,改为从北进攻苏联。

早在1940年7月,希特勒就认为,英国能继续抵抗是因为寄希望于苏联。只要德国摧毁苏联,英国就会绝望并且屈服,美国也就不敢参战。到12月,希特勒下达了进攻苏联的第二十一号指令,要求德国武装力量在对英作战结束前迅速打垮苏联,行动代号为“巴巴罗萨”。

1941年6月,苏德战争前夕,希特勒召见日本大使说,德国可能与苏联开战,并暗示德日可以就此合作。7月1日,里宾特洛甫致电松冈称,苏军主力的很大一部分已经摧毁,日本历史性的机遇已经来临。7月14日,希特勒再次召见日本大使:苏军已经崩溃,6周内苏联将被终结,德国希望日本出于自身利益尽快加入对苏作战。

希特勒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苏联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脆弱,苏德战争很可能演变为持久战。因此德国需要日本从远东发起进攻,以减少德军在正面战场的压力。

面对希特勒的一厢情愿,日本却有自己的打算。日本认为,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远东军将会西调。日本届时没有后顾之忧,就可以大胆进攻法属印支南部,获得原料供给。

但为了使希特勒满意,日军还是在伪满洲国部署16个师团,举行了一场“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并向德国许诺:“待日军解决一系列困难后,与德国一道进攻苏联。”

8月22日,希特勒在“狼穴”听完有关日本的汇报后兴奋异常,确信日本将对苏联发动进攻。现在的平静,只是因为“日本想不受干扰地完成部队集结,以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但当晚,柏林方面就收到了日本方面的绝密报告。报告指出,日本更倾向于在南太平洋地区采取行动以确保原料安全。另一份报告也显示,日本不会进攻苏联

希特勒如梦初醒,停止了对日本的催促。无奈的德国只能以宣传手段替代外交手段,夸大德军的战绩,塑造苏联已经崩溃的假象,诱使日本进攻苏联。但一直到二战结束,日本都无动于衷,希特勒的计策又一次失败。

一步错,步步错。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趁德国无暇西顾,在大西洋方向加大了对英国的支持。罗斯福总统宣布:“在美国防务关系重大的水域,对轴心国舰艇一见面就开火”,同时向苏联运送了大量战争物资。

美国的强势行为使日本深感惶恐。日本一面不阻碍美国向苏联运送物资,一面积极筹备与美国谈判。1941年8月,日本首相近卫文磨向罗斯福传达了一封私密信件,拒绝向德国透露相关内容。

希特勒因此作出判断,如果日美继续接触,一旦德美开战,日本很有可能会反水。

紧接着,德国对日本政策上作出调整,不再要求日本进攻苏联,改为进攻美国。1941年9月,里宾特洛甫向日本政府提出请求,要求日本向美国声明,如果罗斯福继续对轴心国家的敌对行为,将导致《三国同盟条约》生效,使日本立即对美宣战。

面对德国这一要求,日本无动于衷,加紧对美国的谈判,并拒绝向德国透露日美谈判的任何细节。

但局势的发展还是使日美谈判破裂。1941年9月,罗斯福发表对轴心国的强硬演说后,废除了《中立法》的部分条款,实际上已经对轴心国宣战。面对日本的谈判请求,美国要求日本撤出中国,并冻结了日本的巨量海外资产。日本热脸贴了冷屁股,最终决定倒向德国,跟美国殊死一搏。

10月4日,日本军部向德国表示,年内日本将会对南部(新加坡)发起军事行动。10月13日,裕仁天皇告诉内大臣木户幸一,如果势必要与美国开战,务必要拉上德国。不久,近卫内阁垮台,东条内阁开始着手加强与德国的关系。

1941年11月,里宾特洛甫向日方许诺:“元首已经下定决心,如果日本进攻美国,德国将立即参战。”1941年12月6日,里宾特洛甫再次向日本许诺:“无论采取哪种战术行动,德日都将命运与共。”事已至此,已经没有别的选择。次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希特勒得知消息后如释重负。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传到希特勒大本营后,第一时间见证希特勒反应的纳粹高级官员是德国教育与宣传副部长奥拓·迪特里希,最高统帅部总长凯特尔和其副手耶德尔。在这三个人的回忆录和在纽伦堡的证词中,描述希特勒当时的心情是“激动”“兴奋”和“如释重负”。

珍珠港事件半年后,日本在中途岛一役损失4艘航空母舰。被美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1943,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损失主力84万,被红军打得节节败退。1944年,美国、英国、加拿大的288万军队在诺曼底登陆,纳粹已经回天乏术。1945年,两个“各怀鬼胎”的邪恶国家相继灭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