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蛇年首个工作日,扬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全市作风建设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大会。
“新春第一会”因规格之高、议题之重,常被视为是一个地区新一年发展方向的“风向标”。
今年“新春第一会”扬州再度锁定营商环境,发布《2025年扬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清单》,这已是扬州连续第12年出台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2号文件”,释放出扬州以营商环境之“优”,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的强烈信号。
2025年,作为“十四五”的收官之年,是扬州确立的“冲刺决胜年”。锚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经济总量超8000亿元、工业开票突破1万亿元”的“681”目标,扬州正亟需为市场主体和投资者提供更多、更有力的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他们的信心。
对此,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在大会上强调,用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的工作给企业家带来信心、给创业者带来动力、给人民群众带来便利。
打出“组合拳”,建设企业友好型城市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
扬州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先进发达地区,扬州发展的短板仍然是在产业,重点是在企业。对此,王进健指出,我们工作的抓手是双招双引,即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基础就是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
扬州信息产业基地
“鱼在水中,冷暖自知”,营商环境好不好、优不优,置身其中的经营主体最有发言权。
聚焦万千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扬州提出要建立“企业友好型城市”,就是为企业家、创业者、个体等各类市场主体创造能够落得下、发展好的舒适环境,让各类经营主体登记注册更加快捷、项目建设更加高效、政务服务更加透明、生活保障更加便利、个人发展更有前途。
大会发布《2025年扬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清单》,这是扬州市委、市政府连续第12年出台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2号文件”,从“1.0版本”到“12.0版本”,每年的“2号文件”都有新亮点、新目标,而服务市场主体始终被摆在核心“C位”,今年更是如此。
从“全力打造营商环境特色品牌”到“全面推动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再到“保障措施”,三大部分,13条、60项目标任务,直指企业难点痛点。
“在往年基础上,今年‘2号文件’更加强化用户思维、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更加深化改革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小切口、量化式、可感知的政策举措,进一步疏堵点、解难题、优服务,切实增强全市经营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扬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潘学元在大会上解读今年扬州“2号文件”时说,今年将深入推进“信用扬州”“免证扬州”“效率扬州”建设,加快推动13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尤其是在“审批最少、流程最顺、速度最快、成本最优”上出实招。
在全力打造营商环境特色品牌方面,提出深入推进“信用扬州”“免证扬州”“效率扬州”建设,“信用扬州”建设方面将通过推进清欠治理、失信“无感修复”、“信易+”场景应用等举措,力争城市信用综合指数年均排名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进入前30;“免证扬州”建设方面将围绕“减证便民”,开展电子证照数据攻坚,推行“刷脸办事”“一码通城”,拓展数字惠民、数字优政、数字智治等十类免证场景;“效率扬州”建设方面将紧扣政务服务、用地保障、项目建设等关键节点,不断精简审批环节、减少跑动次数、提升服务效率,重点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长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
建设中的沪渝蓉(北沿江)高铁扬州段
在全面推动营商环境提质增效方面,重点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执法监管“包容审慎”、企业人才“双向奔赴”、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政务服务“数智转型”、市场竞争“公平开放”、经营成本“能低尽低”、中介机构“规范提升”、商事纠纷“多元化解”、问题诉求“兜底解决”。
同时,在保障措施方面,扬州在江苏率先提出建立“无感监测”系统,实现营商环境全过程、全周期可感可及。
树高千尺,根在沃土。扬州持之以恒地优化营商环境到底收获了什么,一组数据可以让答案更具象化:
过去的四年,扬州地区生产总值从6013亿元增长至78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5.8%左右;工业开票销售从6126亿元增长到9124亿元,连跨三个千亿台阶……
新春第一会,只是新年工作的序章,于扬州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写好“实干篇章”,脚踏实地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
实干争先,冲刺决胜年的“扬州路径”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布局之年,也是在今后的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权的“窗口期”。
在这样一个发展的关键节点,发展实绩尤为重要,深谙这一点的扬州将今年确定为“冲刺决胜年”,要求紧扣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经济总量超8000亿元、工业开票突破1万亿元的“681”目标,干字当头、只争朝夕,一干到底、干出精彩。
仪征上汽生产车间
而扬州这股劲儿也直接体现在发展的成绩单上。
发展势头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高于省均、快于全国,工业开票销售跨过9000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
重点工作突破,新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228个、同比增长67%,新获批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65家,入选国家5G工厂13家、入选数全国第3,新引进科技型企业1027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00家,成功落户南京大学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与中试基地、电子科技大学未来产业研究院等科创平台。
尽管成绩有目共睹,但这座城市并不甘于此,王进健提出,要勇争一流,提升标杆,坚决破除居中思维和躺平心态,主动向高的攀、和快的比、与强的赛,始终保持不服输的精神状态和劲头,提升扬州工作的显示度。
同时要求,全市上下要迎难而上,不畏困难,主动出击,勇于突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目标既定、路径清晰,关键在人。干部作风建设以及干事能力,也是当前扬州必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对此,王进健要求,要增强干的本领,改革创新干。要开阔视野、研究政策、主动学习、积极创新,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对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的学习掌握,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和方法,抓住发展机遇,赢得工作主动。
要强化干的责任,务实担当干。始终把“促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责任牢牢记在心上、扛在肩上,一心一意为人民,一层一级抓落实,一步一步盯进度,从头抓起、从快推进,真正做到对群众负责、对城市负责、对发展负责。
要守牢干的底线,清正廉洁干。要遵规守矩、勇于担当,落实好岗位监督管理责任,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做到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真正把“为民、务实、清廉”写在扬州党员干部的旗帜上。
把营商环境“置顶”,这是扬州的鲜明姿态,干字当头、勇争一流是扬州咬定目标不放松的韧劲儿、冲刺决胜的务实打法。
春风拂绿,万象更新。当下的扬州正以“春雷惊蛰”般的奋进姿态,以“龙蛇竞逐”的拼搏劲头,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全力抢占先机、赢得主动。